倫敦政經學院法律系到底還有多少個沒有博士學位的Professor和博士生supervisor?

turtlins wrote:
以1984年為例,林教授調查報告指出,當年度有107年博士生,除了一名未能取得學位,其他含蔡英文在內有106人登錄在當年度獲頒學位名錄上。

但根據上面的網頁,1983和1984兩個年度合計只有4本論文電子化,所以,扣掉蔡英文的不算,1984年其他105本論文至少還有101本還沒電子化。...(恕刪)


這101本沒電子化論文如果都跟蔡同學一樣在三個圖書館找不到博士論文
你的論點才有說服力,否則人家畢業有交出博士論文,只有菜同學沒有繳交
要怎麼擦脂抹粉解釋才好呢.

菜同學號稱學者,博士論文拿不出手遮遮掩掩解釋不清楚,還疑點一堆
~丟臉.
turtlins wrote:
至於尚未收到的原因,這得去問各學院或各圖書館的行政人員才能知道。到底是學生沒呈交,或是交了但圖書館搞丟了,或是從某圖書館轉送另一圖書館如IALS的過程中遺失了..(恕刪)


光一家 IALS 沒收到,你可以推論出 LSE 圖書館跟 SHL 都遺失了?

如果 SHL 跟 LSEL 都在彗星撞地球時,被撞掉了!或許可以這樣推論一下。但在兩家圖書館都否認他們遺失論文的前提下,你還是要顧慮一下這兩家圖書館的證詞,推論不要太天馬行空!
感佩於你的考證精神,請幫忙協尋以下兩個答案:

1. 蔡總統的口試時間?

A. 1983 年6月(or夏天)

根據有三個
(1). 賴幸媛口述,"有趣的是,蔡英文這台敲打博士論文的「英倫電動打字機」,在1983年夏天,她通過口試、結束學業返台前,她把它送給了賴幸媛。「我帶到Sussex大學去使用,記得不少Sussex 同學蠻羨慕的,也會跟我借,當時學生都只有手動打字機,電動打字機是貴而高檔的。」"

"「蔡英文是很快就拿到LSE博士學位的,不到3年就口試通過,這在英國非常的不容易!"
1980年10月入學,因此口試於1983年夏天通過才是不到3年。1983年10月就是滿三年了。

(2). 洋蔥炒蛋內的蔡總統與姊姊口試時合照著夏裝。我相信這應該不是1984年夏天才對。
(3). 學籍表紀錄 Entry date: 1983 June, Result : Degree awarded 1984 Feb.

B. 1983年10月 : 總統府官方說法

C: 1984年1月 : 學位授予日期的前一個月,此為正常博士學位授予的進程


2. 論文消失之謎

如果蔡總統當年有照程序繳交論文後取得博士學位,根據當年的規定,法律系畢業必須有三本論文留存於倫敦的圖書館。1984共有3位法律系博士班畢業,其他兩位都有三本論文留存於以下圖書館

1. LSE Main library
2. Senate House library
3. IALS library

理論上這三本同時遺失的機率應該等於零才對,還是被怪盜基德鎖定後同時偷走???

根據LSE博士學程規定(其實應該是全世界皆然),沒有完成論文繳交與圖書館的程序的話,博士學位是沒有正式完成的,也就是不會被授予博士學位的畢業證書的。

至於衍生而出的已出現的三份完全不同的畢業證書之謎,我擔心您一下子負擔太重,就先放下不提了。

期待您精彩的研究結果與調查報告。
dlung wrote:
重點是蔡總統是2019年才有繳到一個論文,且非正規被當做一般書籍(而非論文)放在"婦女圖書館" 不是放在儲存論文的圖書館。
在這之前都沒繳過論文,LSE 也沒否認過


第一,
我不懂你在吵什麼,原信的英文內很清楚,你自己的翻譯也很清楚啊。

"The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and the University of London can confirm that Tsai Ing-Wen completed her thesis and was correctly awarded a PhD in Law in 1984."

我的翻譯是:「倫敦政經學院及倫敦大學可以確認,蔡英文已經在1984年完成她的論文並或頒法學博士學位無誤。」

和你的翻譯沒什麼差別啊。

就是蔡英文完成了論文,獲頒了學位。

既然完成了論文,LSE校方和林環牆教授的往來郵件也清楚寫著「論文已經呈交」,那剩下來不就是學校方面遞送和保管的問題嗎?



第二,
別再學童文薰和彭文正鬧那個This is a book的笑話了啦。

底下這幾本論文也都是Book啦。







第三,
什麼叫LSE沒否認過?

請問要LSE否認什麼?

LSE已經一再在回函裡「確認」蔡英文獲頒學位、完成論文、論文已經呈交,你還要他們否認什麼?
turtlins wrote:
我的翻譯是:「倫敦政經學院及倫敦大學可以確認,蔡英文已經在1984年完成她的論文並或頒法學博士學位無誤。」...(恕刪)


這個回覆是根據原先只有封面的那筆館藏吧?我相信他也沒有跟 SHL 以及 IASL 查核過。

如果這張封面可以算論文的話,為何今年 6 月要通知蔡老英補送?
turtlins wrote:
第一,我不懂你在吵什...(恕刪)

你引用的部分是LSE通聯處媒體關係主管D. O先生的回覆郵件(接手最早圖書館館員R. O.小姐的溝通)
你不是引用林教授的調查報告,那又為何要只採用被林教授公開駁斥的LSE公關人員的說詞,而忽視最早的LSE圖書館員R. O.女士的回覆呢?

事實上就是Senate House Libary存放有1984當年107個畢業生的中105人的論文,獨缺我們蔡總統的和一位在1992被追回博士學位的Pauline Frances Creasey的論文。

IALS Libray裡面另外1984兩位法律系的博士畢業生也都存放有他們論文的紙本與館藏紀錄,也是獨缺我們蔡總統的。

至於LSE總館就不用說了,就只留存那本2019年六月送過去保存於LSE婦女圖書館"限閱的精裝黑皮書。
整個看下來,很像是寫完了論文,通過了口試,然後沒有把論文做最後的修正,而直接離校了?
通常論文口試完成,應該是還會被要求什麼地方得加強或補正,補完那些後將最後final的版本給指導教授確認過,再繳交各規定的收藏單位後辦理離校。

如果是這樣,好像是可以說有博士學位,但也可以說不正常,沒完成正式版本論文....
ghleu wrote:
1. 蔡總統的口試時間?


感佩不敢當。

第一,口試時間,目前確切時間只有總統府公布的那個時間表可為依據,如果其他人有異議,必須提供確切證據。

至於拿賴幸媛的記憶來當反證,我是覺得滿好笑的。

如果大家這麼堅信賴幸媛的記憶,那為什麼不相信她作證蔡英文有拿到學位的說法呢?為什麼不相信她作證蔡英文有參加論文口試的說法呢?

第二,
照片的事就更好笑了。

你們只看蔡英文的姐姐穿短袖、裙子,那有沒有看到蔡英文捲起來的長袖和後方行人的長袖呢?

想想台灣的11月吧,秋老虎來的時候,有人還要開冷氣呢。

這和賴幸媛的記憶一樣,質疑者只選擇性挑用一部分證據來質疑。

這當然不是不可以,只是這不能當作決定性的鐵證吧。

第三,
至於「此為正常博士學位授予的進程」這種說法,我們這陣子真的聽夠了。

一堆台灣、美國的博士們義憤填膺的罵蔡英文論文一定是假的,因為上面沒有指導教授和口試委員簽名、因為博士生的指導教授不可能沒有博士學位,結果呢,現在應該很清楚了,人家LSE論文就是沒有這些簽名,人家LSE博士生指導教授不乏只有碩士、甚至只有提供給想當律師的人修的準碩士學程。

以上這些爭議,其實我一向不想談,因為我沒有確實資料,其他人也都沒有確實資料,這樣瞎扯只是各說各話,我也不敢確定自己的說法無誤,也無法相信其他人的說法無誤,徒然浪費大家時間。

第四,
先更正你的一項誤解:當年倫大圖書館只有兩處館藏論文,所以不是三本,而是兩本。

林教授調查報告中,LSE校方的回信很清楚,論文先送SHL,如果是法學類的,SHL再送一本到IALS。

所以,如果非法學類的,只有SHL一本,法學類的會有SHL和IALS兩本。

當年LSE圖書館並未收藏論文。

如果當年LSE也收藏,那麼如林教授調查報告所言,2008年之後SHL圖書館不再收藏論文,所有論文都送回LSE圖書館,那麼LSE圖書館應當會有兩冊才是。但目前看到LSE圖書館網頁顯示只有 1 copy。





當然,兩本同時遺失的機率還是不高。但不管怎麼樣,前面提供的圖書館記錄已經顯示,2005年至今有正式紀錄的,就有313本已經口試通過、拿到學位的論文,圖書館至今還沒收到複本。

換句話說,圖書館沒收到論文或遺失論文的情況始終實際存在。

而且不管機率高不高,除非機率為零,不然就是有可能發生。想想墨菲定律怎麼說的吧。

說實在,不過就是兩本論文遺失,這種機率會低到哪去?你去查查台北市立圖書館有多少本書去向不明吧。

再說,LSE給林教授的電郵中已經說了,通信紀錄顯示,SHL曾送出一份論文給IALS。

所以,SHL曾收到論文,也曾送一份給IALS。換句話說,蔡英文論文已經呈交給SHL,而且SHL送了一份給IALS,這是得到LSE校方的正式確認。

質疑者如果要推翻這個說法,要嘛查出其他直接證據,不然就是和LSE校方直接對質,否則我看不出現有質疑能夠推翻此一說法。

第五,
你說的很正確:「根據LSE博士學程規定(其實應該是全世界皆然),沒有完成論文繳交與圖書館的程序的話,博士學位是沒有正式完成的,也就是不會被授予博士學位的畢業證書的。」

所以,合乎邏輯的等價說法應該是:被授予了博士學位畢業證書,就表示已完成了論文繳交給圖書館的程序。

蔡英文有LSE的畢業證書,這一點有外館、教育部、政大、東吳、當年政大法律系主任為證,有LSE兩度補發證書為證,那麼,照你自己的說法,論文繳交程序完成的推論理當成立,不是嗎?

最後,順便回答一下你關於三份畢業證書的疑慮。這很簡單,沒什麼好負擔過重的。

1984年原始證書影本一份,2010年申請補發一份,2015年再次申請補發一份。所以有三份,這有什麼問題呢?

如果今天是蔡英文說遺失了1984年原始證書,結果連一份補發證書都拿不出來,問題才嚴重吧?

拿不出補發,就表示LSE校方查不到她的學位記錄、不敢替她的學位背書,所以不肯補發。

今天校方兩度補發,表示兩次都查得到她的學位記錄,2010年和2015年前後兩任副校長都願意都願意替她的學位背書,還有比這更堅定的證據嗎?

有人罵我只會找有利於蔡英文的證據,問題是,LSE校方兩度補發證書給蔡英文,還有比這更有利的證據嗎?放著這麼明顯的有利證據不看,到處去找枝枝節節、說服力不足、反證隨便找就有的疑點,這合乎邏輯嗎?
惡魔推銷員 wrote:
整個看下來,很像是寫...(恕刪)

關鍵在於當年夏天那場口試是什麼性質?

有下面三種可能性

1. 正式的博士論文口試
2. 博士提案口試,過了以後才算PhD Candidate,之後才會有機會提出包含研究成果的正式博士論文啟動上項1的正式博士論文口試
3. PhD proposal已經被打回票了,Retro to 1980的M. Phil Dedgree以後,以當初PhD 的 Proposal來當M Phil Degree 的審核成果。那就真的有可能是1.5個 Degree了。抱歉的是,那是1.5個M. Phil的Degree,而非1.5個PhD的Degree
惡魔推銷員 wrote:
很像是寫完了論文,通過了口試,然後沒有把論文做最後的修正,而直接離校了?...(恕刪)


如果有口試,要蔡老英列出口試教授名單,應該毫無困難!但她到現在就是列不出來!

所以有通過口試這個推論,早就被否決掉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