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最適合的其實就是鼓勵家裡或是社區裡面講母語,同時也融入學校低年級的教學(但不能強制)

讓學生自己產生興趣,自然的學習,自然方言就不會斷了傳承

用學校來強推語言,炒成政治議題的政黨,都很可惡

英文/中文可以強制學,但是也是要隨著年級慢慢推
RentHA worte:
你在學校學的「國文+...(恕刪)
每個省都有自己的語言, 同省不同縣市也可能語言不通,但這上百種「漢語」都可對應「漢字」。


講得非常有道理.. 拍拍手.
何處話悽涼 wrote:
因為美國人學的就是英語
他們學的就直接是世界通用語言
而其他語言都是選修的(恕刪)

在大航海時代,世界通用語言是拉丁語系,到了近代才被英語取代,所以所謂的世界通用語言跟各時代的世界情勢有關,並不是絕對的。哪天美國沒落了,世界通用語言也會洗牌。
在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之後,反而歐美英語系國家的居民跑去學中文,以後世界通用語言會怎麼改變還很難說。
簡單的比喻
你學會外星語後去外星上班
雖說一口流利的外星語
但你真以為外星人會把你當尬幾郎?
seatree wrote:
在大航海時代,世界通...(恕刪)

還好現在不強制學拉丁文了,學了可以看懂古籍感覺很有知識沒錯,不過後來因為要把時間用在科學/數學上(跟蘇聯競爭吧?),學校後來不教了
通用語言確實會變化的,所以千萬不要意識型態,該淘汰就淘汰,該學就學

拉丁文究竟有多難學?連邱吉爾也頭痛!
中文不會的話要怎麻在版上發文回文呢?
RentHA wrote:
新加坡的華語原本多數是講廣東話...(恕刪)

這一塊我一直很好奇。
這幾年吉隆坡、新加坡很多華人一見面就先說廣東話。
李光耀是客家人,我認識新加坡人都是客家人或潮州人,為什麼現在年輕人都說廣東話?

另外Mandarin其實是馬來話Menteri,從印度話來的,指「大官」的意思。
Mandarin直譯,就是「官話」。
邪惡小多 wrote:
這一塊我一直很好奇。...(恕刪)


你說的是對的


英文 Mandarin(中國國語/官話/普通話/華語)源自葡文 Mandarim ,而葡文Mandarim 源自馬來文 menteri(朝臣、部長),而馬來文 menteri 又源自梵文mantrin(部長)。其傳播軌跡和 CHINA一樣,都是梵文-馬來文-葡文-英文(請過目另一拙文「CHINA源自梵文CINA」)。箇中來龍去脈究竟如何?

馬來文 menteri 源自梵文 mantrin,意指朝臣、部長(已求證於馬來西亞朋友)。十六世紀初,在滿剌加國(今馬六甲)的葡萄牙人想晉見出使當地的明國官員,遂借用馬來語 menteri 指稱中國官員。因葡人不諳馬來語,便訛為 Mandarim。由此可見,Mandarin 絕非甚麼「滿大人」的音譯,當時滿洲人尚未入關,中原還是大明的天下,而且當時滿洲族仍稱女真族,滿洲族之名是皇太極改後金國號為清時一併改的。

因為葡語 m,n 結尾都表示鼻化前面的元音,並不發 [m] 或 [n] 音,也就是說,不論寫成 Mandarim 或 Mandarin 發音都一樣,故此英文借用過去就寫成了 Mandarin。

十六世紀末至十七世紀初的來華傳教士利瑪竇就用 Mandarim 的拉丁文轉寫 Mandarinos 來稱呼明朝的官員,尤其是與他交好的士大夫。


Mandarim 在清初時有了引申義:由單純指中國官員,變成兼指中國官員所說的語言,即中國官話。後來引申義變得比原義更通用。
國語是官方語言,其他科目也都以國語教學和考試,例如落落長的數學應用題,國語不好是能看的懂在問啥?

為了其他科目的教學,必須讓多數學生具備一定程度以上的國語能力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