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快篩來普篩,風險才大」:聯合報社論/不普篩真相:被僵化官僚耽誤的試劑

Nuke worker wrote:
請見昨天或前天的記者...(恕刪)


所以高市提前篩檢有何衝突之處?
下為小弟在4/11 發表的文章, 支持快篩的能不能就快篩做一點科學的統計分析來說明要普篩的理由?

有偽陽性的存在會增加複雜度, 且注意, 目前的快篩是驗抗體, 抗體的出現在感染的5~7天後,

一旦普篩下去, 所有的人力物力就會投下去, 確診人的足跡牽扯更廣, 加上偽陽性.....

大家想想要怎麼做?


---------------------------------------------------------------------------------------------------------------------------------
很多人在建議要普篩, 我也覺得普篩很重要, 但前提是付出的後果是什麼?
假設目前快篩試劑的正確率約5成好了, 沒有偽陽性, 但有偽陰性問題, 所以分析如下:



1.假設有100人要篩, 使用快篩, 約20分鐘.
2.正確率 50%,
(請注意, 50%是隨機的, 每次測都是50%, 不是丟銅板, 每丟2次就一定會中一次正反2面,
運氣不好, 丟10次都有可能)
3.第1次篩:
可能結果如下:
A.沒人確診, 但有50%的人可能是偽陰性, 且不知道是誰.
B. 5人確診, 但有 42個人可能是偽陰性, 且不知道是誰.
C. 50人確診, 但有 25個人可能是偽陰性, 且不知道是誰.
D. 80人確診, 但有 10個人可能是偽陰性, 且不知道是誰.
4.如此一來, 除非全都確診, 可以100%篩出, 否則要篩幾次才能確認沒病毒??
5.確診率愈少, 普篩愈沒效率, 做一堆白工.
7.確診者還要做一次核酸(4小時), 檢驗病毒存在, 才能真正確診.

這樣一分析, 大致就可以了解普篩使用的時機:
1.有大量確診者, 普篩才愈準, 先行分流, 才能減少疫情擴散.
2.篩完就要先隔離, 因為有偽陰性存在, 否則就有傳染的危險.
3.篩完一輪, 要多久時間, 若超過14天, 是否要重篩一次?那這樣就天天篩就好, 什麼事都不用做了.
4.全國各實驗室, 不只做新冠肺炎檢測, 還有其他的事要做,檢驗能量能不能負荷?
就算每天10000個, 檢完所有人要2300天.

結論:
1.要不要普篩, 應該是確診率的問題, 確診率高,就有普篩的必要, 確診率低,普篩就只是更多浪費而已.
2. 只要存在偽陰性, 普篩就不是萬靈丹, 每個篩完不管結果如何, 陽性送醫院, 陰性送隔離14天.

請大家理性思考一下, 普篩真的是萬能的嗎?
除非有100% 的普篩試劑, 普篩就很必要.

個人觀點, 有錯請指正, 請理性討論.
2020-04-11 19:31 #1
VincentLu1021 wrote:
下為小弟在4/11 ...(恕刪)


在下以為閣下同樣陷入張飛打岳飛的迴圈中,如果閣下的對象是全體民眾,如此分析確實有理,但策略不可行的理由在於檢測能量不足而不是方向錯誤,假使今天每日可測量的能量達到百萬人次,閣下的問題就會被化解。然若討論的是高市府的策略,目標人數也就是一萬人上下,單次篩檢排除高風險個案,以國際上能達到的能量來看,是可以短時間達成,即便以台灣每日3000位篩檢量來算,也是四天內可完成之事,當然閣下可以說有資源分配問題,但同樣的,這不是策略方向"正確"與否的理由,而且如同在下前面回覆之內容,這與指揮中心的策略有何衝突?

(補充)抱歉,由於本樓主題是針對"普篩",在下提及高市府主要是回應其它版友而非針對閣下。
另外,普查依舊是相對最準確的手段,然大多因消耗大量人力物力於實際面不可行,故多使用抽查,但並非普查就是錯誤的手段。
現在CDC完全讓人看不懂規劃
假設現在得COVID低於1000ppm,檢驗病毒密集度最高的醫師和護理人員,抽個6000~8000人就可得知,但陳時中又說量能不足,所以不做。等14天無境內感染就可解除警報。
那境內無感染14天,是否就可將口罩還給市自由買賣:不可 (原因不明,但決不是醫療不夠,因有30還還是45天的備存),CDC堅持一定要到6月才解封(但絕對支持可口罩外交,可免費送給國外,打響蔡英文/蘇貞昌/陳時中的名聲)。是不是拿到權利和利益,又可天天開記者會,順便幫院長和副院長打KMT幾巴掌,就不想放手。
可以向國外買快篩嗎?韓國快篩4小時就知道結果,台灣要48小時,還是沒給出準確度的比較,因為連延議都不考慮。
VincentLu1021 wrote:


1.假設有100人要篩, 使用快篩, 約20分鐘.
2.正確率 50%,
(請注意, 50%是隨機的, 每次測都是50%, 不是丟銅板, 每丟2次就一定會中一次正反2面,
運氣不好, 丟10次都有可能)
3.第1次篩:
可能結果如下:
A.沒人確診, 但有50%的人可能是偽陰性, 且不知道是誰.
B. 5人確診, 但有 42個人可能是偽陰性, 且不知道是誰.
C. 50人確診, 但有 25個人可能是偽陰性, 且不知道是誰.
D. 80人確診, 但有 10個人可能是偽陰性, 且不知道是誰.
4.如此一來, 除非全都確診, 可以100%篩出, 否則要篩幾次才能確認沒病毒??
5.確診率愈少, 普篩愈沒效率, 做一堆白工.
7.確診者還要做一次核酸(4小時), 檢驗病毒存在, 才能真正確診.

請大家理性思考一下, 普篩真的是萬能的嗎?
除非有100% 的普篩試劑, 普篩就很必要.
 
 
必要

你的癥結點在於普篩沒效率
所以你根本是搞錯了普篩的目的

普篩的目的在於廣泛性且 "主動的" 盡可能找出受感染者
以期減少感染的擴散速度

還是你要一堆受感染者在確診前,成為超級傳播者到處傳播後,
才用 100%試劑去檢查.....
願機會永遠對你有利 May the odds be ever in your favor.
到底是要怎樣的天真的人,才會以為台灣診斷都不會看有無呼吸道症狀、有無喪失嗅覺、不會照肺部X光,任何能協助診斷的手段都不會用,只靠快篩決定是否確診...

然後偽陰性的人都笨到以為自己百毒不侵,趕緊到處趴趴造不戴口罩


台灣島民如果都這麼天真這麼笨,應該早就屍橫遍野了。
jerry2529 wrote:
https://ud...(恕刪)

號稱全球第一的醫療水準,原來都是靠網軍支撐!
有看到有人提出質疑,立刻抹紅醜化成政治事件,就沒人注意了
支持閣下的 "目的" --> 廣泛性且 "主動的" 盡可能找出受感染者


那閣下可不可以分析一下, 您的篩檢用的是什麼方法?

以100人樣本來數分析, 有確診的,確診送醫院, 沒確診的人要怎麼處理?

沒確診的送回家正常生活還是要隔離?

正常生活--> 偽陰性存在, 不能確認是否感染 --> 隔離14天

所以, 有檢過的人還是要隔離14天,

那有多少人要檢? 每天要隔離多少人?

閣下或其他支持普篩的人能分析一下嗎? 2300萬人要驗多久?要隔離多久?

一部份人支持普篩認為只要驗高風險的就好, 假設5%共115萬人好了, 要驗幾天?

那問題又來了,支持普篩的不是說不能放過可能性嗎? 剩下95%的人要怎麼驗,

要花多少時間, 多少錢?

支持普篩的可不可以算一下, 說不定成本很低, 也不會影響現在的生活模式,

那我也會跟著支持普篩.





Ramsa wrote:
你的癥結點在於普篩沒效率
所以你根本是搞錯了普篩的目的

普篩的目的在於廣泛性且 "主動的" 盡可能找出受感染者
以期減少感染的擴散速度

還是你要一堆受感染者在確診前,成為超級傳播者到處傳播後,
才用 100%試劑去檢查.....
VincentLu1021 wrote:
支持閣下的 "目的"...(恕刪)


不才在下不自量力嘗試回應這個部分。

首先,對於"普篩",在下認為討論前需要有共同定義,一般人所指稱之普篩應該是如韓國和德國所採取的手段,惟此二者皆與閣下所指的"普篩"(又或許在下可妄自稱之為"全體篩檢")不同,故在討論這個主題時,若如閣下一般無限上綱到全部住民皆得篩檢的階段,世界上目前似乎除了冰島以外無人能達成,也就是說在這前題下討論閣下所謂的"普篩"是沒有意義的,畢竟烏托邦也仍僅存於想像之中。然若是參考韓國和德國所採行之策略,我想,也不需閣下費心考量手段問題,畢竟已經兩個範本在那邊給衆人參考,做不做的到就端視主導者的意願和手邊的資源罷了。而至於篩檢能量問題,在下認為那是另外一個值得討論的議題。
VincentLu1021 wrote:
支持閣下的 "目的" --> 廣泛性且 "主動的" 盡可能找出受感染者


那閣下可不可以分析一下, 您的篩檢用的是什麼方法?

以100人樣本來數分析, 有確診的,確診送醫院, 沒確診的人要怎麼處理?

沒確診的送回家正常生活還是要隔離?

正常生活--> 偽陰性存在, 不能確認是否感染 --> 隔離14天

所以, 有檢過的人還是要隔離14天,

那有多少人要檢? 每天要隔離多少人?

閣下或其他支持普篩的人能分析一下嗎? 2300萬人要驗多久?要隔離多久?

一部份人支持普篩認為只要驗高風險的就好, 假設5%共115萬人好了, 要驗幾天?

那問題又來了,支持普篩的不是說不能放過可能性嗎? 剩下95%的人要怎麼驗,

要花多少時間, 多少錢?

支持普篩的可不可以算一下, 說不定成本很低, 也不會影響現在的生活模式,

那我也會跟著支持普篩.


首先呢
現在我們CDC,需要多重嚴格條件,符合的才去送驗,為方便我稱為"檢驗"
普篩是相對於"檢驗",由疑慮就篩

你講的50%的那個東西是快篩
https://www.biotest.com.tw/%E6%96%B0%E5%86%A0%E7%97%85%E6%AF%92%E5%BF%AB%E7%AF%A9%E6%8B%9A%E4%B8%89%E5%80%8B%E6%9C%88%E9%87%8F%E7%94%A220200310news01
快篩裝置的關鍵試劑,新冠肺炎篩檢可從四小時縮短為15分鐘。
業界指出,以單檢驗試劑套組售價約200-300元

1人確診要花多少社會成本?
https://www.taisounds.com/w/TaiSounds/society_20040114004296934
陳時中:每位確診者直接的社會成本210萬元

新冠病毒的平均傳播率在2-3之間,也就是說每個確診病例平均感染其他2-3人,但巴黎Pitie-Salpetriere醫院傳染和熱帶疾病負責人Eric Caumes認為,超級傳播者感染可高達數十人
https://heho.com.tw/archives/74027

篩檢1個人,至少可以減少兩個受到感染
省掉直接社會成本420萬元,等同是1.4萬套檢驗試劑套組
就算1個人連續驗10次好了,相較於擴大感染的社會成本,還是很省

另外,你把篩檢對象都混在一起了
簡單分類三類
高風險 有接觸史、旅遊史、符合檢疫條件須隔離14天者
中風險 無接處史、旅遊史、有呼吸道症狀病患
低風險 無接處史、旅遊史、無呼吸道症狀病患

首先呢,現在我們的CDC連高風險者群,都只是部分"檢驗"
剩下的就回家自行隔離14天
若能先行普篩,至少可以避免掉這些回家但已經受感染的人,去傳染給他的家人
當然,普篩過,一樣還是要隔離14天,不是就放著到處跑

中風險的,很明顯的例子,現在有不少案例就是,多次找診所就診,
拖延數日~星期後,才去檢驗,確診
要是一開始就能普篩,何必還要拖延那麼久,徒增傳染風險

低風險的
好比說每天500~1000劑,在人口流量大的如車站,
看個人意願,自行篩檢
篩到賺到
沒篩到,也不過就是跟沒實施普篩的結果一樣罷了
願機會永遠對你有利 May the odds be ever in your favor.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