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大陸很多城市比台灣進步

不拿台灣比較,就拿美國與大陸比較。由於家人分居於美國與大陸,又因之前工作之故,會往返大陸,所以較有感受。

這30年大陸進步之大,可說超出想像。30多年前去大陸時,到處興建高速公路,坐車上高速,非常不舒服,因為整條路是水泥鋪的,另外路上車輛非常少。隨時間發展,高速公路與路上行車越來越多,高速鐵路網也越來越多,交通上也越方便。另外以前受不了大陸人開車亂按喇叭,但這幾年發現這個開車亂按喇叭的現象不見了,感覺有點像在台北開車。至於城市捷運方面,拿上海或北京來說,除了車站大及捷運網密集外,搭車感覺像在台北。另外食衣住行及城市外觀同樣變化大及快速,在此就不贅述,建議樓主去看看。

2年前與內人去美國東岸住了近2個月,然後從東岸玩到西岸。就見聞中,美國中西部洲的某些郡,鄉下很多地方都沒有柏油路,平日塵土飛楊下雨則處處積水,很多居民一輩子都沒出去過,買個東西要開車30分鐘以上。當然大城市還是方便許多,但有捷運的城市並不多,沒車等於沒腿,有點不便。另外鐵路網也少,更不用說高鐵。在中西部時,與內人去看她念書時的母校及拜訪她讀書時的好友,一位白人。內人對我說,幾十年過去了,感覺沒什麼變化。至於NYC及LA某些地方像上海,感覺蠻奇特的。

台北市外觀確實很醜甚至有些地方有點落後,比較像大陸三線城市,但每次出去,還是回來,因為這是我的家。
我太太是湖南人
2013年第一次來高雄,帶她去五福路,去夢時代,去旗津
她一直說我騙她,不帶她去市中心,帶她去郊區打敷衍汗]

其實她不知道去的地方就是市中心唉
無聊打打哈欠~
嘴一些別的吧
不是有句俗話 金窩 銀窩 不如自己的狗窩
城市再好但沒有家的感覺
你就是覺得自己只是過客

兩岸奇奇怪怪的各種比較 其實沒有什麼多大的意義
還是要看你懂不懂得去生活
現在不知道可不可以到台灣來

台灣要過去倒是沒問題,去看看就知道了
不過建議不是只走人家觀光團的景點
魯拉拉拉 wrote:
我太太是湖南人
2013年第一次來高雄,帶她去五福路,去夢時代,去旗津
她一直說我騙她,不帶她去市中心,帶她去郊區打敷衍汗]

其實她不知道去的地方就是市中心唉

你如果帶他去美國LA或是倫敦會更有感覺
像倫敦簡直是建築物博物館
一堆19世紀風格,地鐵建築也是
沿路很多是紅磚造
若不是旁邊加裝一堆電線
還以為是19世紀末福爾摩斯的時代
但建築物舊規舊但都有整修
周遭算乾淨
tjptw wrote:
英國的建設比中國前進一百年,所以你看得到100年前的地鐵。台灣的建設比中國進步40年,所以你在台灣看到的是三四十年前的產物。中國進度落後了幾十年,所以你看到的是最新的建設。

差別在台灣老舊民間建築很少對外貌做整修
像公寓就是,有些台北的公寓當年是有設計感
只是年久失修而破舊
在歐洲,那些老民宅會翻修
保持當年的外貌
不像亞洲就直接拆掉重蓋
詳見倫敦10日親子自助遊
魯拉拉拉 wrote:
我太太是湖南人201...(恕刪)

五福路真的是冷清清呀
鹽埕區真的是給我們這種老人懷舊逛的
程伯老師 wrote:
大陸網友就喜歡看老外 台灣人讚美中國這個好 那個好


任何國家人民都願意看到非本國人對自己國家的正向積極評價,包括台灣人,也一樣樂見歐美亞洲各國人在台灣居住旅遊對台灣有美好印象及評價,所以大大不必以「大陸網友就喜歡」為由牽拖,真相是「全世界各國人都喜歡」

因為人們都明白一件事,向他人證明事實時,自己講自己好有自誇之嫌,非本國人的評價反而更凸顯公道理性
覺得台灣的城市景觀轉型遇到瓶頸或還在過渡期中,

早期平房2層樓,之後升級為4-5層樓算很順利,成為目前多數區域主要景觀,再升級卻是多一層鐵皮屋,
人口密集土地狹窄汽機車多,照理說下一步就是往高樓層天空發展,平地規劃綠化公共空間,地下成為停車場之類,有人說這是都更,個人認為是對土地與生活空間的優化運用,不知與經濟能力遇到瓶頸是否有關,

舊不一定是醜與髒,也不是每個地方都得高樓大廈,但大量不規範的違建湊在一起,就會讓市容很難看,違建還分時間點要不要拆之類,跟選票也有關係,此題無解,

以目前現況,建議不要再批評各縣市市容,或與世界其他城市比較,可預期未來幾十年沒有解決可能性,應該比反共大陸更不可能,
抱怨不滿無法改變什麼,住久習慣了反而覺得還可以,
arjigo wrote:
個人覺得台灣的城市景(恕刪)


不用這麼委曲得當和事佬.
北上廣深都有老舊社區.
可不是啥古蹟,單純1949之後的
人家單純就是地大.還沒打算搞這些啥都市更新的.
我們去看常常看到就是看到人家開發區.
所以又大又新的.

我也是最近朋友在講學區房.
才注意到啊.原來他們也是有那種好學區旁邊的破爛房子還貴得半死的.
反駁不了就惡意檢舉,真是一群垃圾農企粉!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