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是錢,和效率的問題。
比如說,太陽能熱水器棒不棒?能用太陽的能量讓你洗熱水澡,是不是很讚?不過實情是,當你最想用熱水的時候,往往都是沒太陽的時候,那些熱,那些電,都無法保存到你想用的時候,加熱速度也不夠快。
toxin0702 wrote:
2025非核家園
裡面20%綠能
也只能最高到20%了
再多可能會影響到備載


請問這段話有任何研究報告支持嗎?

為何不是15%,30%??

綠能影響備載??
我很好奇一個無法穩定發電的發電來源如何影響備載?

備轉容量夠不夠,
基本上是看你可以穩定調控的電力來源夠不夠
因為假設有突發狀況發生時, 如有電廠障礙
就必須靠這些穩定可調控的電力來源迅速補足發電
綠能無論有多少,是無法影響備轉容量的
hmzanny wrote:
已知火力及核能為污染(恕刪)


樓主不要亂說呀! 時空背景不同之日到來那一天,除了核能以外,台灣的燃煤和燃氣發電都是綠能了。
核能記得是被認定也是綠能之一喔
stunmaker wrote:
中國這下死定了!(恕刪)


中國人口是德國的10幾倍...........
核電也比德國多

只比一個風電比德國多就認為中國是以風電當作主流電力?
過客4112 wrote:
請問這段話有任何研究(恕刪)


有鑒於「2025非核家園」進入倒數計時,天然氣50%、燃煤30%、再生能源20%的分配比例,在政府積極推動之下,箭在弦上。 來源
也就是全網電力供應中20%的電力來自於再生能源

備轉容量率台電官網直接顯示10%備轉是法定綠燈
所以原則上要保持10%以上

而再生能源發電量不夠的話勢必要加大火力發電量
但是再生能源是出了名的不穩定
所以有可能有上一秒20%下一秒10%的情況

請問一下你認為備轉10%的情況下
如果發生極端狀況 再生能源援全不發電(全網電力少20%)
那火力有可能瞬間補上缺額嗎?
補不上的話會發生什麼事?

還是你的認知是
火力發電是基本的,再生能源可有可無?
全網電力計算備轉時,不需要考量再生能源發電量?

現有的電力計算可是有算再生能源喔

過客4112 wrote:
綠能無論有多少,是無法影響備轉容量的

是誰說的........現有綠能不算在電網裡面?台電計算

還是你不知道備轉是什麼意思?
台電計算方式

簡單說就是
現在的("總發電量"-"總用電量")/"總用電量"*100%
其中"總發電量"就是包含綠能電量
toxin0702 wrote:
備轉容量率台電官網直接顯示10%備轉是法定綠燈
所以原則上要保持10%以上


目前應該沒有法定備轉(如果有的話麻煩提供法條依據)
只有法定備用率, 目前的要求是15%
至於燈號, 那個是台電為了區分供電是否足夠的風險顯示燈號
無所謂法定不法定的問題(也就是說沒有什麼強制力)
一定要維持10%備轉率, 而強開中火燃煤機組,純粹是政治決定,而不是法律要求

所謂綠能無法影響備載
正確來說應該是風光電不能影響備轉容量
會這樣說的原因是在目前台電的計算中,
備轉容量的內容組成基本上不會有風光電, 同樣也不會有核能
風光電是因為他的不可預期, 因此他所發出來的電,
無論多少都會被算在最大供電能力中, 故備轉容量永遠都是0
而核電因為他都是固定發電比例(基本上滿載)
因此也不會有備轉量

也就是說, 目前台電的備轉容量大概只會有下列三類
1. 抽蓄
2. 火力
3. 水力
備轉容量的大小, 只會與上列三種發電方式的剩餘能力有關
過客4112 wrote:
目前應該沒有法定備轉(恕刪)



政府打算修正供電備轉容量率機制,改為備轉容量,每日只留2大1中總共280萬瓩機組當備胎,相當於備轉率從目前的10%減為7%。對此,工商界全面反對,直指「千萬不可」,供電風險增高,一旦停電,科技業與製造業就玩完了。

賴正鎰聽到就覺得恐怖
商總理事長賴正鎰疾呼「千萬不可」,聽到就覺得恐怖。萬一因此有狀況而停電,科技業、製造業、商業就玩完了。

他指稱,備轉率調降議題過於政治化,原本法定備用容量率15%,備轉容量率是10%,現在為了怕台中空汙反中火,就要修改調降,「這實在太危險了!」

工商協進會理事長林伯豐也堅決反對,說現在10%電其實已經不夠用,一個機組重開機就要好幾天,如果降低備轉容量率到6%至7%,「到時一定會限電」。

賴正鎰跟林伯豐都直指,政府想調降備轉容量率,表示其已「黔驢技窮」,呼籲代表能源政策要重新檢討。賴表示,其實當初核一如延役,中火燃煤機組根本就不必重啟。因此後續核二、核三千萬不該這麼早除役,可以延個3、5年,也不會有問題。 來源

是沒有查到那條法規
但是台電的燈號顯示須有所依據
如需停限電要必須依照燈號來實施

至於您所說的風光電跟核能沒算在備轉容量也查無資料
只能說台電官網中計算的時候,總發電量就包含風光電及核能
所以原則上不可能算備轉不包括在內........

備轉容量率:=( 系統運轉淨尖峰供電能力-系統瞬時尖峰負載(瞬間值))÷ 系統瞬時尖峰負載(瞬間值) × 100%

您指的應該是如果可預期的情況下不能算在供電總量裡面
如可預期晚上沒有光電,所以夜晚期間不能預算光電的發電量
如可預期明日為雨天,也不能預算光電的發電量
如預期7-9月為無風月份,不能預算風電的發電量
但是沒有說核電也不能算....
穩定發電不算的話那火力也不能算了........火力當基載就是因為它的可預期性


而且按照民進黨專家講的
"台電增加1%備載容量就得多支出1百億元計算;只要從現在的16%降到11%,一年就可以節省5百億元,這樣台電根本就不會虧損"來源

備轉是純浪費
所以綠能不算在備載裡面(或說總發電量裡面),那是不是代表綠能全部都是多出來的.........??
hmzanny wrote:
已知火力及核能為污染(恕刪)
價格高昂效率又不如預期,以數據為憑就會誤以為多數量能補足效率問題。
toxin0702 wrote:
至於您所說的風光電跟核能沒算在備轉容量也查無資料
只能說台電官網中計算的時候,總發電量就包含風光電及核能
所以原則上不可能算備轉不包括在內........


這樣說好了

目前最大供電能力 = 用電量 + 備轉量
因此備轉率的算法就是 最大供電能力 / 用電量 - 1
= 備轉量 / 用電量

至於為何風光的發電量不可能在備轉容量中?
因為風光的發電量, 無論發多少, 他都會出現在用電量那邊
不會有任何一瓦可以被放在備轉量那邊提供備轉

至於火力、水力與抽蓄, 因為他除了現有的發電量可以被算在用電量那邊之外
只要該發電機組未滿載,他都有空間容量可以隨時提高來充當備援

而核能, 因為都處於滿載情況, 因此一樣無法提供備轉的容量

備轉率的燈號是台電根據經驗法則訂定的限電風險評估
到目前為止並沒有任何法條要求必須維持在哪個燈號
事實上, 這個燈號標準也一直有調整的聲音
原因是
1. 整體供電量的提高: 同樣是6%, 現在與20年前相比,
備轉容量卻是提高很多的, 因此可以備援的機組數變多
2. 發電機組越來越大, 未來最發電機組會大到1300MW, 比目前最大的多了300MW,
因此同樣的備轉量,可以備援的機組數變少
3. 尖峰備轉率不再是每日的最低備轉率,這個是本質上的改變,
會造成現在使用的備轉率不再合適被拿來評估限電風險的數據
台電必須提供每日最低備轉率來取代現有的尖峰備轉率

至於其他所謂的多備用1%多100億之類的說法
就聽聽就好, 單純是嘴砲, 執政或在野兩樣情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