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殯儀館5月17火化遺體數量280具

turtlins wrote:
你拿110年死亡人數增加一萬人來影射,卻不敢解釋103年死亡人數增加八千人,還想拿新生兒死亡率增加0.1%來混過關,卻連個最基本的計算式都寫不出來啊。

turtlins wrote:
我幹嘛要解釋?我一點都不覺得單一一年死亡人數增加有什麼特殊涵義啊。是你們一直拿死亡人數增加來影射疫亡人數蓋牌,所以是你們得要解釋啊吧。

你無法回答就早講

計算是統計處職責
咱質疑的是衛服部
國民健康死亡死因壽命是衛服部職責
怎麼去年2021有高於歷年趨勢的一萬人死亡
究竟是何原因?
turtlins
所以你要承認你無法解釋你那句「103年增加的死亡主要來自新生兒」了哄?承認你那句話就是瞎扯了哄?是你瞎扯103年死亡增加八千人主要是因為新生兒死亡率增加0.01%,結果不敢把計算式列出來喔?
turtlins
你都不敢解釋為什麼103年死亡人數比102年多八千人了,那你一直問110年死亡人數增加一萬人,是要幹嘛?
enochhuang wrote:
裝睡的人叫不醒,你要(恕刪)


我家是剛好在幾個醫院聯絡轉送之間的主要幹道上
疫情之前 平均大約是兩天有三輛救護車經過
疫情之後 每天大概都有 二至三輛救護車經過
去年萬華爆發 跟 今年過年開始擴散以來
每天最低都有三輛以上救護車經過 最多的一次一天就有六七輛

一看就知道 又是肺炎病患
很簡單⋯ 駕駛座窗戶是開著的
沒有開窗的 大概就是 已知慢性病 / 外傷 / 孕婦
他朝若能同淋雪 此生也曾共白頭 白頭若是雪可替 世間哪有負心漢
turtlins wrote:
所以你要承認你無法解釋你那句「103年增加的死亡主要來自新生兒」了哄?承認你那句話就是瞎扯了哄?是你瞎扯103年死亡增加八千人主要是因為新生兒死亡率增加0.1%,結果不敢把計算式列出來喔?

turtlins wrote:
你都不敢解釋為什麼103年死亡人數比102年多八千人了,那你一直問110年死亡人數增加一萬人,是要幹嘛?

你之前談GDP時有列計算式自己算GDP嗎
如果不是自己算的就是你瞎扯的囉

咱們根據統計處給的數字
質疑衛福部職責內為啥去年多一萬人死亡
如果是交通事故要加強交通安全
如果是既有疾病要加強衛生教育
如果是不明肺炎...
turtlins
不要烏龍轉桌了啦,你要影射110年死亡增加一萬人是和疫亡人數蓋牌有關,那你就得先解釋103年死亡人數增加八千人是怎麼回事啊。而且我很想知道,你要怎麼拿新生兒死亡率增加0.01%來拗增加八千人死亡啊。
turtlins
如果你認為103年死亡人數增加八千人很正常、無可疑,那你一直拿110年增加一萬人來影射,是在幹嘛?
chihung1105 wrote:
我從今年一月看到5/17...(恕刪)

可能還是要多看個幾月,氣候溫度多少影響,上星期溫度又驟降
是否有影響也說不上來
新冠疫情以來大家口罩戴好,有媒體說生病的人變少了,但是不是不敢上醫院的人變多
而自行買成藥吃的也變多?這部分健保局的統計未必能反應真實
但是死亡人數如果拉長統計區間為一年,應該可以反映一些現象
去年6、7、8月突然多死了很多人,高於CDC公布死於新冠的多很多
也是引起懷疑,樓上也有人提到去年多死1萬多人
所以今年再繼續看下去,6月、7月、8月是不是繼續持續死亡高峰
如果是的話,共存的代價本來就是要淘汰一些人,年底的時候再來看這些數據
相信都不會太好看
生得少死得多,今年的數據預期不會太好
希望不要再有孕婦死亡的憾事發生,不然今明兩年出生鐵定再創新低
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
turtlins wrote:
如果你認為103年死亡人數增加八千人很正常、無可疑,那你一直拿110年增加一萬人來影射,是在幹嘛?

每年出生數人口數不同
死亡率和前一年差0.2~0.3不罕見

但2021年死亡數多一萬人
死亡率增加0.49直逼0.5
是數十年來最大漲幅
衛福部怎麼一點關心都沒有呢
turtlins
死亡人數上升本來就是大趨勢啊,某一年減少的死亡,早晚就是會在之後某一年補上啊。
Panchrotal wrote:
103年增加的死亡主要來自新生兒

103年是甲午年
在重視出生命理的台灣
甲午年出生八字重一兩五
是前後附近年內最佳年份
嬰兒出生死亡都比前一年大增
103年比102年多死8021,是新生兒的關係嗎?
與102年比較,103年的確出生人數有提升。
102年出生人數是199113,103年出生人數是210383,提升了11270個嬰兒。
不過往前看2年....(龍年)
100年出生人數是196627,101年出生人數是229481,提升了32854個嬰兒。

101年出生的嬰兒數,無論是相較於前一年的增加量,或是跟103年直接比較,都是高。
如果103年比102多死的人暴增,是因為新生兒大增,那照理來說,101年對比100年應該也會增加相當多死亡,但卻只有增加1335人,所以死亡人數增加,跟新生兒似乎也不是等號。

另外,105年相較於104年,死亡也是增加了8547,105這年的出生嬰兒數比104年還少,這更讓出生嬰兒多導致死亡人數暴增,這說法跟統計有蠻大的脫離。
turtlins
他在20樓聲稱103年死亡增加8千人「主要來自新生兒」,然後在24樓貼了一個數據,當年0歲死亡率4.01,比102年的3.90增加0.1,暗示那就是證據。可是接下來他就怎麼樣都不肯把算式列出來啊。
這事真不值得各位爭執不下.
turtlins wrote:




最沒長進的是,他們到現在還沒弄清楚新北是他們藍營執政,每次都拿新北的火化數據來影射蓋牌,真不知道腦袋都在想什麼。


你真的不知道政府的運作階層、月(年)統計報表製作流程和其相關業管、存查單位。


唉,你高興就好。
平安、健康最重要
turtlins
我不知道什麼?樓主提供的是新北市政府殯葬處自己的火化爐使用數據欸。所以你是在影射新北市在蓋牌嗎?
tiger3456 wrote:
可能還是要多看個幾月(恕刪)


口罩無用論 現在也慢慢得到證實啦

如果口罩有效
應該可以合理推論這次疫情應該也能跟去年一樣
通過大家的努力跟共識 口罩戴好 疫情自然就會退散
他朝若能同淋雪 此生也曾共白頭 白頭若是雪可替 世間哪有負心漢
這個話題其實早在疫情爆發第一年2020年初,

唐湘龍就已經炒過一次了:



去年三級的時候,又炒了一次:



當時我也以台北市的數據做了分析:

請參考 隨covid-19疫苗陸續開打,近來只要注射後發生的醫療事故都被「合理」推論是疫苗造成。 的 8樓

果然這次又來了。

我就再拿近幾年全國死亡人數統計數據,做個簡單解釋:



一個基本的認知,

死亡人數的趨勢是往上,

中間或許有些起伏,

但下降或停滯之後,就會伴隨一次大幅上升。

例如圖中的100年、103年、105年,

以及這次的110年。

或許可以這樣理解:

如果死亡人數上升是基本趨勢,

那麼某一、兩年的下降或停滯,

可能是因為某些人為或自然的因素,

讓某些人延長了幾年的壽命。

如果我們根據95年到108年的死亡統計,

做一個線性估算,

可以得出一條以年增率2.162%上升的直線:



真實的死亡人數曲線大致以此線為軸,上下起伏。

向上偏離之後,就會向下修正;

向下偏離之後,也同樣會向上修正。

那麼,問題就出在109年的死亡人數大幅偏離了這條軸線:



本來經過107、108年向下偏離,

109年應該要向上修正,

但因為108年底疫情爆發,

或許是全國防疫措施,再加上整個社會的集體生活習性改變等等因素,

使得某些疾病的傳播或其他致死因素受到抑制,

109年的死亡人數反而向下加大偏離,

109年死亡人數173156,比108年的176296還少了3140,

是95年以來僅有的四個死亡數減少年度中,減幅最大的一年。

所以,

110年的死亡人數大幅增加,

其實只是向那條上升軸線的補修正。

這樣看待死亡,

或許殘酷、冷血,

但當你以一整個國家的人口為統計母體,

而且是一個有明顯方向性的趨勢變化,

本來就不可能完全以單一因素來解釋,

而只能從數據變化趨勢的角度來理解。

除非這個上升趨勢改變,

不管是軸線由升轉為降,或是上升斜率變緩,

那麼,真實數據的曲線早晚會修正到這條上升軸線之上,

一如100年、103年、105年。
jameshan0326
嬰兒潮年老後本會有一波死亡潮,只是長短波而己,當少子化一代年老後,隨著醫療進步,數量上會有明顥下降。人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有興趣的人可以去研究資料,若有寫過論文,應該知道辯證事情的方法。
turtlins
所以,嬰兒潮世代的死亡潮,從哪年開始、哪年結束?少子化一代的年老死亡,從哪年開始?醫療進步使死亡明顯下降,從哪年開始?一種是增加死亡,一種是減少死亡,你的論文結論是什麼?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