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限1975 wrote:把台積電先進製程整碗端去的是?
你要人家的利(中國),人家要你的本(臺灣)
orice123 wrote:
感謝國民黨願意民主化...(恕刪)
你是不是有誤解?蔣經國的領導風格在台灣的民主發展和政治自由方面受到爭議。他的領導時期一方面有限度地鬆動了政治控制,另一方面也在一些方面限制了個人自由和民主發展。
在蔣經國晚年,特別是他在1978年逝世前的一些年份,他開始逐步放寬對政治犯的審判,釋放了一些政治犯,並且對社會上的一些批評聲音予以寬容,所以他才會釋放了一些政治犯。這些舉措被認為是對台灣政治環境進行一些改革和開放的表現。
然而,雖然他進行了一些局部的改革,但整體來說,蔣經國的統治仍然是以威權主義為基礎跟習近平對中國改革一樣。在他的領導下,仍然實行著戒嚴法,並限制了公民的集會自由、言論自由和結社自由。政府對反對派、異議人士和獨立運動採取強硬手段,壓制了一些反對聲音,並禁止一些政治組織的活動。
台灣的民主化和政治自由化是在蔣經國逝世後的歷史過程中進行的。在蔣經國的兒子蔣緯國(蔣中正之孫)繼任總統後,台灣進一步走向民主自由化。
蔣經國的統治時期,特別是在他晚年的時候,對台灣進行了一些有限度的民主化和自由化措施。這些改革措施可能部分地是'受到美國的建議和壓力影響的',但也受到內部和國際因素的影響。
在冷戰時期,美國對台灣的政策因其戰略地位和抗共防範中國的角色而受到重視。美國是台灣的主要盟友,長期以來支持中華民國政府,但在某些時候,'美國也對蔣經國政府提出了一些民主和人權方面的要求。'
在1970年代,美國對台灣的外交政策發生轉變,從支持中華民國政府,轉向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大陸)建立外交關係。為了維持對台灣的支持,'美國可能向蔣經國政府施加了一定程度的壓力,要求他進行政治改革,以增加政治的開放和改善人權狀況。'
當時的美國政府和其他國際盟友對中華民國政府的人權紀錄表示關切,特別是針對政治犯的審判、言論自由和集會自由的限制等問題。這些關切可能促使蔣經國政府在1970年代晚期和1980年代早期採取一些有限的改革措施,包括放寬對一些政治犯的處罰和對一些批評聲音的寬容。
然而,蔣經國的民主化和自由化措施仍然是有限的,並且在他逝世後的歷史過程中,台灣才逐步實現了更廣泛的民主和政治自由。
值得指出的是,歷史事件往往是複雜的,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雖然美國的立場和建議可能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蔣經國政府的政策,但台灣的民主化和自由化過程也受到內部政治力量、社會運動以及國際局勢等諸多因素的交互作用。
個人積分:540分
文章編號:87923969
為提供您更優質的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 了解隱私權條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