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rrypopo wrote:
更精準的說,新海志遠...(恕刪)


為什麼老是檢討在野黨? 執政黨的責任又在哪裡?
若是覺得提案有不同的意見,為什麼執政黨的立委通通沒有提出相對的修正案?
你沒有對案,當然就是依照在野黨的提案來討論處理
執政黨的委員怠惰,只會罵在野黨,說好的朝野協商,你執政黨的總召又在那邊幹了什麼事,
現在是什麼年代了,立法院的討論是有直播的好嗎?當大家都是傻子喔?
king97878 wrote:
徐宗懋圖文館...(恕刪)
沒什麼題材可以演嗎?類似 衝組 素材一堆,有補助最重要吧?
king97878 wrote:
徐宗懋圖文館...(恕刪)
沒什麼題材可以演嗎?類似 衝組 素材一堆,有補助最重要吧?
linyichun wrote:
因為民進黨是媚日的,如果你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那些台獨的大都是日本殖民時期的理想。


過年聽到一位深綠的人說日本在1941年在臺灣推行國小義務教育
所以臺灣是有7成的識字率
而大陸幾乎都是文盲

我心想
要吹捧日本殖民起碼有點腦袋思考一下
1945日本戰敗時第一屆小學生都還沒畢業
且1~4年級小學生才佔全人口多少比例
這樣竟然可以有7成識字率
搞歷史大清洗卻是把數學基本邏輯搞掉了
康敏男
我有看過當年的教科書,是台語和日文雙語的,主要是教日文.....阿公家有日本什麼株式會社送的鐘,做退休記念.....
linyichun
日本殖民前期跟後期的作法真的不一樣。前期強硬鎮壓反抗多,所以後期就變更為柔懷政策,積極建設台灣。蔣經國的十大建設也是用日本留下的規劃書做的。殖民後期的日本真的有心建設台灣。知識來至Taiwan Bar
chihung1105 wrote:
過年聽到一位深綠的人說日本在1941年在臺灣推行國小義務教育
所以臺灣是有7成的識字率



三腳仔的慣用手法是把台北城中區(就是總督府所在這一區)的數字
當成是全台灣的數字

但即便是城中區,
這裡以恩格爾係數為例。

所謂恩格爾係數,乃指收入中,飲食占比多少,

如果佔100%,表示全部用來買吃的,什麼娛樂啊教育學費啊通通不行,非常慘。

如果佔 10%,表示其他90%可以用來吃喝玩樂,爽到飛天的生活。

目前台灣的恩格爾係數不到30%,美國與歐盟區則是不到20%。


好,日本時代的台灣,恩格爾係數如何呢?

依據 王慧瑜同學的碩士論文 "日治時期臺北地區日本人的物質生活",

1930年代住台北 (注意這是總督腳下的最高級都市) 的台灣人的恩格爾係數

> 60%

依據英文維基對恩格爾係數的介紹 >60%,表示這個社會處於貧困階段。


貧困,

才是日本時代台灣的真相。


作為對比,

美國/加拿大/英國的1930年代的恩格爾係數約30%。


以上是統計,

以下是當年照片來佐證,所謂有圖有真相嘛。

1929 大溪 列隊歡迎 東伏見宮依仁親王妃周子
https://i.imgur.com/W6clpkr.jpg

1939 淡水 公學校學生升旗典禮
https://i.imgur.com/7EtFXnR.png

注意到了嗎?

當時多數台灣人連鞋都沒得穿。


而且,連美國也知道!

1944 這是轟炸台灣前的警告傳單,注意赤腳。
https://i.imgur.com/XemFSUc.png



反觀轟炸日本前的警告傳單,

1945 日本人腳上有木屐甚至皮鞋耶。

https://i.imgur.com/OYo3hBi.jpg


有一部電影, "稻草人", 非常寫實, 有興趣的鄉民可以自行觀賞.
六藝君子 wrote:
1930年代住台北 (注意這是總督腳下的最高級都市) 的台灣人的恩格爾係數

> 60%

依據英文維基對恩格爾係數的介紹 >60%,表示這個社會處於貧困階段。


貧困,

才是日本時代台灣的真相。



分析得很好

戰爭後面幾年連日本本島的米都要配給
看到一堆人說臺灣當時多富裕
只當是笑話

過年聽到的另一個笑話是
臺灣種了很多甘蔗
臺灣不缺糖...

其實種甘蔗的目的是煉製酒精
酒精是重要的戰略物資
主要用於當燃料以取代當時日本缺乏的石油
康敏男
日人在台建設,大多為了物資考量,伐木有鐵路,種田有嘉南大圳,水道水和廁所改善是因為日軍登陸台灣染病死的比被抗日分子打死的還多,特高和拘留29天的故事,比228還多....警察拿皮鞭巡街.....
chihung1105 wrote:
要吹捧日本殖民起碼有點腦袋思考一下
1945日本戰敗時第一屆小學生都還沒畢業
且1~4年級小學生才佔全人口多少比例
這樣竟然可以有7成識字率
搞歷史大清洗卻是把數學基本邏輯搞掉了


你這問題已經把他們的腦子幹燒了
harrypopo wrote:
雖然該劇從一開頭就有說明這是真實歷史事件,人物為虛擬
但被影涉之人的後代對此感到冒犯,我認為這合情合理

你一開始的講法就有問題了

為啥你覺得合情合理?
人家的爸爸被冒犯了 你就合情合理?

如果一開始的想法就有問題
你接下來的推導應該也不用看了吧

-----
另外 歷史改編 不是說這是真實的
然後虛構人物 情節 就可以無視"歷史"
既然你人物虛構 為啥人家會覺得你在用他父親的事情敘事?

歷史劇 即便人物會以化名帶過
但是情節要盡量貼合歷史
至少要去考證過
這才是對歷史負責任的作法
如果只是想把自己的政治立場放進去
那請不要做歷史劇 又或者不要講這個是歷史劇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