説真的,台灣還真沒有跟大陸的共產黨打過戰,沒有金門古寧頭大捷,沒有八二三的死守,台灣應該被解放了。不過,國民黨是有在228時跟台灣的共產黨打過,那時台灣的共產是被打敗逃去大陸,有些共產黨躲起來,。不知道青鳥有沒有要去找一下那時的台灣共產黨?
橫空出世 wrote:「要不是我們守護臺灣,你們早就被中共統治了」一個簡單到不行的邏輯問題,一路被打趴逃竄追殺到無路可逃的殘兵,為什麼逃來臺灣忽然就能抵抗中共了? 歷史是不斷重演 , 但人們總是學不會教訓先來說 為什麼 安史之亂 安祿山 如何能攻進長安 ?大唐兵力名將同樣數倍於敵人安史之亂中 ,名將高仙芝、封常清是被敵人殺死的嗎?不是, 是自己人殺的唐朝天寶十四年,兼任平盧、范陽、河東三鎮節度使安祿山,聯合同羅、奚、契丹、室韋、突厥等民族組成共約15萬士兵,號稱20萬,於范陽(今北京)起兵。潼關為守衛關中東大門,乃長安門戶, 安史之亂時,負責守衛洛陽的安西節度使封常清、高仙芝(高句麗人)採以守勢,堅守潼關不出。以待全國勤王師來援,戰略正確。(《資治通鑑》云“常清連日血戰,賊鋒不可當。且潼關無兵,若賊豕突入關,則長安危矣。陝不可守,不如引兵先據潼關以據之。”)唐玄宗卻聽信配派駐監軍宦官誣告,以不出戰"畏戰不前"為名,「失律喪師」之罪處斬帝國雙璧之封常清、高仙芝,前線作戰軍士為之大呼冤枉。臨陣殺將乃兵家大忌 ,此舉之後誰還為之效力 ?唐玄宗又命已中風,半身不遂的哥舒翰(西突厥别部,突厥人)代替高仙芝(高句麗人)守潼關(今陝西潼關東北)。《哥舒歌》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帶刀。 至今窺牧馬,不敢過臨洮。哥舒翰同樣堅守潼關不出,原可利用險要地勢暫時死守,保衛京師;但唐玄宗受奸相迷惑,迫哥舒翰出戰。哥舒翰痛哭,不得已出關一戰,兵敗被俘。潼關一破,都城長安震驚,失陷在即。唐玄宗逃離長安,到了馬嵬坡。之前臨陣殺將, 干預調度強令出戰,至軍心全失。途中士兵飢疲,六軍不發,陳玄禮率兵請求殺楊國忠父子和楊貴妃。楊國忠被士兵亂刀砍死,玄宗欲赦,但士兵繼續喧嘩,在親信宦官高力士苦勸之下,於是玄宗下詔縊死楊貴妃。再來說, 大金如何能攻進汴京 ?汴京靖康之恥前,守城有功的李剛是被誰罷黜的?公元1127年,靖康之變歷史教訓重現 ,北宋滅亡1126年,金兵第一次圍城汴京(開封)時,李綱任京城四壁守禦使,擊退金兵。曾倡議於河北設立藩鎮以抵抗金,卻遭主和派所斥。主和派主導宣和和議, 讓奸細鄧珪秀洩漏消息,致都統制姚平仲領步騎萬人劫完顏宗望營寨被全殲。劫寨失敗以後,李綱、种師道被撤銷軍權,再被貶謫。吳敏、唐恪、耿南仲等這些投降派又最終壓倒了主戰派,主和讓金人予取予求,造成金人二次圍城開封,主和派還擅下詔書, 阻止勤王軍北上, 以免妨礙合談 ?勤王軍被阻,卻引入道士郭京?矇騙欽宗以作法妖術誆稱能撒豆成兵?郭京帶領七千七百七十七名乞丐游民組成的所謂六甲正兵出戰,當然一戰即潰,郭京逃往襄陽,卻大開封城宣化門給金兵。導致金兵攻入外城,城破導致靖康之變。北宋若無投降派掣肘, 李剛尚能守城 。南宋若沒有高宗?秦檜? 虞允文一個中書舍人都能打贏"采石大捷"。明朝何以亡國?寧遠,寧錦及廣渠門之戰扭轉戰局的袁崇煥,被凌遲處死,民眾認定叛國爭食其肉當時北京百姓也都認為袁崇煥通敵,恨之入骨,紛紛生吞其肉。然而這是後金清軍所設的反間計,謠傳袁崇煥與清軍定有密約,並縱放其捉獲的宦官,讓其聽聞謠言再遣返回明朝。讓宦官告之明思宗,以加重了明思宗的疑心。《一生事業總成空,半世功名在夢中。死後不愁無將勇,忠魂依舊守遼東。》——袁崇煥刑前遺言歷史上不斷出現的反間計, 謠言 ,宦官 , 內應 , 弄臣 ? 在過去是迷惑君王,但是在現在的民主時代,要引導輿論!國共內戰 中共是如何打贏國民黨的 ? 是真的武力強大嗎? 不是, 是間諜直接打進國民黨的內部 , 完全知道國府的軍事調度,國府最高統帥蔣介石下的作戰命令,他的司令長官還沒有看到,毛澤東、周恩來等就已經看到了。例如1948 年徐蚌(淮海)會戰,華中剿匪總司令白崇禧自武漢派遣黃維第12兵團12萬人支援徐蚌國軍,黃兵團的動向早被共軍得知, 在半路即被共軍圍殲 。郭汝瑰洩漏了74師的動向 ,將作戰部署抄錄了一份,交給前來聯繫的任廉儒,並且特別叮囑說:「這一次的戰鬥序列中,有整編第74師,全部美式裝備,要解放軍特別小心。」果然,中共在孟良崮之戰中,全殲了國民黨的王牌部隊第74師,師長張靈甫犧牲。當年在徐蚌會戰中被中共俘虜的國軍將領杜聿明曾懷疑過郭汝瑰,並當面指斥郭汝瑰:「你郭小鬼一定是共諜,發的命令都是把我們往共軍包圍圈裏趕!」最大共諜郭汝瑰除洩露軍情外,還擬訂讓國軍吃虧的作戰命令,發佈了很多假情報,他一直對蔣中正隱瞞「劉鄧大軍」要向南躍進的戰略意圖,最後導致蔣介石作出「集中兵力追殲」的錯誤決策,而放「劉鄧大軍」突出黃氾區直抵沙河,作出錯誤判斷。此外,郭汝瑰還有意在國軍內部製造混亂,動搖軍心。1947年3月19日,400名國軍退役將校因「整編」而被迫「自謀生路」從而發生的「哭陵事件」,就是他制定方案一手造成的。邱清泉將軍 因中共地下間諜 劉斐 而殉國邱清泉常常說 , 國防部的命令還未到手 ,副本早送給陳毅了, 我們還打什麼 ?有一次在南京, 他就對第五軍參謀處長的張緒滋說 : 「 緒滋 , 國防部有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最擅長的戰術,就是談談打打。在情勢對自己有利時,攻勢凌利,窮追猛打,絕不留給對手生路,但在情勢對自己不利時,會立刻笑臉相向,鼓吹和平,以爭取喘息的時間。共產黨的談判只是為了消滅對手,從來不是為了和平!中共只要在戰場上落了下風,就開始呼喚美國出面調停,但從來是假談判,武器也從來不放下,蔣經國告訴紐約時報:與中國共產黨接觸,就是自殺行為。我們沒那麼愚蠢!國府手腳完全被看破焉能不敗, 如此可知中共統一戰線的威力!一再故技重施唯一情報不靈的一次, 就是沒有發現 金門古寧頭戰場上有 不請自來的 根本博當時,廈門已經淪陷 , 解放軍即將進攻金門 , 10月22日,一路潰敗的湯恩伯以當地最高長官身份,發布一道作戰命令:「所有金門島部隊,在十二兵團胡司令官未到達以前,均歸二十二兵團李司令官統一指揮。」表面上指揮官是第22兵團李良榮今門古寧頭之役成功堵住解放軍的進攻 , 讓台灣轉危為安 ,李良榮(黃埔一期)應居首功? 但李良榮卻非常低調? 也在古寧頭戰役後,以戰備不力被調回台灣,22兵團隨即解編?李良榮不久後退役移居馬來西亞?李良榮卻不敢居功,不敢說出這些布署? 直接指揮李良榮的人是誰?李良榮曾在陳誠面前提出:「此次金門保衛戰勝利因素:一、戰鬥前……情報確實,主任湯恩伯對……登陸地點判斷正確,能夠予以適當的措施,制勝敵人。(不是他的情報? 登陸地點不是他判斷的? 他可是當時文件上的指揮官)二、友軍協同很好,不分彼此,加入戰場,使有足夠之兵力,發揮更大的效用。(誰上達天廳,能居中調度? )三、十八軍軍長指揮有方。(高魁元不歸他指揮?獨立指揮?)四、戰車力量大,動作迅速,也是致勝因素。(步戰協同作戰是誰的主張?前一天還演習? 戰車確實不是22兵團的)二十二兵團雖下轄單位規模眾多,但單位大部分戰力殘破,實際兵力僅萬餘人出頭,戰力還不如由孫立人在臺灣鳳山訓練的201師胡璉第12兵團剛登上金門島,整備完成了嗎? 甚至25日戰爭開打時 ,胡璉本人還在海上 ,還未登陸上岸.是一個共諜不認識的人 , 中華民國 林保源 中將 到達金門參戰他的另一個身份 ,舊日本陸軍中將,駐蒙古兼華北方面軍司令根本博, 當他知道國府兵危,為感謝蔣的不殺之恩,於 6月10日就偷渡到台灣 , 中途遇上颱風被美軍救起逮捕,7月10日到達基隆, 被關進監獄。8月中旬,由湯恩伯居中協調與蔣介石會面。同年8月5日美國政府向國民黨表明將中止軍事援助,於是蔣介石便接受了根本博等人的協助。1949年(民國三十八年)6月以前,國軍根本未在金門島上設防。到6月中旬,才開始構築島上工事。 9月,青年軍201師的601、602團兩團防線布署在瓊林至古寧頭一帶沙灘8月18日根本博由台灣渡行至廈門。化名「林保源」中將還帶了 吉川源三、岡本秀俊,先測量古寧頭地形,海流潮汐,研判共軍登陸地點當時防守海岸的是台灣鳳山調過去的" 青年軍" ,才在海岸蓋防禦陣地在前一天,24日, 讓戰車和步兵協同作戰演習? 沙灘上才留了輛拋錨的M5A11949年10月25日凌晨2時左右,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44、251、253團在大金門島北面的古寧頭、虎尾、壠口等地登陸。第244團在壠口和後沙間登陸,,解放軍步兵一上岸就碰上留在沙灘上的戰車第三團第一營第三連第一排的三輛M5A1戰車(64號、65號、66號), 登陸之前在灘頭受到砲擊和戰車轟擊,登陸共軍步兵被國軍戰車輾壓, 加上國軍在此集中機槍、火砲、迫擊砲火力,共軍損失十分龐大。造成解放軍重大傷亡。海軍戰車登陸艦「中榮號」210號停泊在解放軍登陸點附近,並憑藉其強大的火力(兩門雙聯裝40毫米炮、六門單裝40毫米炮和八門單裝20毫米炮)摧毀了和登陸木船漁艇。天亮海水退潮,共軍登陸艇擱淺,無法返回大陸,阻礙了第二波兵力的增援。擱淺的登陸艇由木材製成,很快便被火焰噴射器、手榴彈襲擊,海軍艦艇的砲火摧毀。共軍第251、253團分別在古寧頭、虎尾附近登陸,突破國軍防線,向內陸推進。入侵的解放軍遭遇了第二線防守的國軍第 18 軍和第 3 戰車團的M5A1 戰車。解放軍第 244 團控制了雙乳山高地,但在清晨被國軍戰車部隊擊退。解放軍第 253 團控制了觀音山和虎尾高地,但在國軍步兵和戰車協同發動反攻後,於中午被迫撤退。解放軍遭到國軍三個方向攻擊。解放軍第 251 團試圖突圍,進入古寧頭村並在林厝挖掘戰壕。很快就遭到國軍 14 師和第 118 師的攻擊。至當天結束時,解放軍已失去虎尾和壠口的灘頭陣地。10月26日清晨,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46團第4連和第85師約1,000名士兵登陸金門島增援。拂曉時分,第246團與盤踞在鎮內的解放軍殘部匯合,企圖突破包圍古寧頭的國軍。清晨6點30分,國軍第118師從北海岸向在古寧頭壠口的解放軍發動反攻。解放軍未能突破防線,反而被中華民國軍隊圍殲,戰鬥很快轉入古寧頭的城區戰鬥。在18架自臺灣起飛支援的P-51戰鬥機飛赴金門戰場,對地空優攻擊的支援下,中華民國軍隊最終取得勝利,於中午佔領壠口,下午三點佔領南山。至10月27日凌晨,剩餘解放軍已耗盡武器彈藥。 1300名解放軍撤退至古寧頭以北海岸。在中華民國軍隊最後一次進攻後,剩餘解放軍於10月27日上午10點向中華民國軍隊投降。此役共軍3,873 人陣亡,5,175 人被俘。登陸金門的解放軍幾乎全軍覆沒。古寧頭戰役成為國軍在國共內戰中極少數成功的三軍多兵種聯合作戰, 如果沒有根本博? 誰能讓周至柔/黎玉璽放行海空軍支援?根本博策劃這個 不殲敵於沙灘, 卻誘敵深入, 再斷其後路反包圍的戰術, 其來有自這是源自於 日本戰國時代有名的" 嚴島合戰"日本戰國時代"大名" 毛立元就 以劣勢對抗陶晴賢大軍的 反包圍戰不殲敵於沙灘, 而是誘敵深入上岸,再以優勢海空軍炸毀其機帆船, 斷其後路 , 敵軍彈盡援絕只能投降。當時防守海岸的是 青年軍201師的601、602團,自認防守有功.卻因為是孫立人所訓練,不被重視然而後來前往支援的 胡璉之第12兵團,下轄第18軍(軍長高魁元)、19軍(劉雲瀚), 卻認為青年軍防線已經鬆動, 首功乃18軍前往支援,所以致勝然而前往炸射登陸漁船的海軍及空軍,又是誰下令調動的? 胡璉還在海上?60多年過去了,幕前只見"英勇的"國軍紛紛建功....戰功彪炳幕後默默無聞的武士道精神,更顯得可貴.2009年10月舉辦的古寧頭戰役戰死者追悼會上,中華民國國防部常務次長黃奕炳中將在媒體前以「國防部代表」聲明:「當年古寧頭戰役,感謝日本友人協助,可以說是雪中送炭」。1949年8月5日,美國國務院發表《中美關係白皮書》,正式名稱為《美國與中國的關係:特別著重一九四四年至一九四九年的階段》,白皮書中表示,國民政府在國共內戰的失敗,是中華民國政府本身的領導問題,與美國無關,美國在戰後中國情勢已盡力而為,最後失敗應由國民黨負起全責,是為「袖手旁觀」政策。白皮書發表後,美國停止對中華民國的軍事援助。因為這樣,於是蔣介石 才接受了根本博及白團等人的協助。《中美共同防禦條約》是1954年的事!白團成立於1949年,白團位在東京的支援軍事研究所「富士俱樂部」,則成立於1953年1950年1月5日,美國總統杜魯門於發表「不介入台灣海峽爭端」的聲明。6月韓戰爆發, 美國立場才轉變
二戰後美國駐華大使是司徒雷登台灣交給國民政府接收以後有一個叫葛智超的美國領事館員工不服在台灣各種搞事228發生時操作各種噁爛謠言栽贓國民黨後來被司徒雷登知道後解除職務叫回美國司徒雷登也跟中華民國政府保證美國對台灣主權沒有興趣這段歷史應該很少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