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ian 168 wrote:
不如你來指導農業部長...(恕刪)
你要不要先看清楚汛期時麼時候?
Brian 168 wrote:
所以你汛期就不用上班...(恕刪)
JasonQ wrote:
當取得壩體結構尺寸數據後,就應該考慮極端狀態下的破壞模式
因為,防災必須考慮最壞的狀況。
林保署遇到的問題,其實就是要不要承擔「開規格」的責任,去要求陽交大團隊按照防災的需求做模擬分析。
因為在模擬分析中,模擬的起點可以人為介入決定
你可以選擇模擬自然狀態下的泥沙流動造成壩體的破壞
也可以直接假設「壩體發生滿水位潰堤」的情形,而把模擬的重點放在「滿水位潰堤後的破壞狀態」
流體分析、結構分析,或是DEM耦合SPH分析
如果一律要從頭開始分析,佔用系統運算資源與時間太多。在合理的簡化下取得真正有需要的模擬結果進行分析,才能兼顧需求。
JasonQ wrote:
對內政部負責的防災避難疏散計畫來說,壩體怎麼潰堤不是重點
重點是「如果發生潰堤,最大的破壞程度會如何影響下游的人民!」
主事者之所以能站在前方領導團隊,靠的是決定決策與承擔決策的肩膀和遠見。
8/13協調會
8/23立委質詢
其實一直在反應地方對堰塞湖危害的擔憂
農業部長卻無視地方的訴求,堅持「自己認為的專家結論」才是王道....
才是這次災害的最大問題
不過,我相信啦....民進黨政府的官不是有肩膀可以承擔責任的官
所以才會感慨,基層事前自保的手段不夠,很有可能會被推出來背黑鍋
Joseph.Yang wrote:
JasonQ...(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