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馬】這隻馬是什麼馬,怎麼變成「現在」的意思。臺語怎麼變成這種水準呢?真是了然~===河洛語-台語正解現在應該怎麽講? 打臉了上一位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ish/posts/897307910332641/===自己數數"現在"有幾種說法?https://itaigi.tw/k/%E7%8F%BE%E5%9C%A8===台語漢字真是怎麽一個亂字了得啊.
水云 wrote:客家人至少有「自己的」『方言字』 ...雖然 " 我 " 看不懂『方言字』啦 ( 包括,香港用的繁體方言字 ) 呵呵呵...方言之所以為「方言」,自然是「一方之言」。外人看不懂,當然不奇怪。像咱們客家說「頭擺」,說「鑊」頭,說雞「髀」,相信非客家人也搞不太清楚。臺灣的閩南語研究卡在「托古」和「脫古」的拉扯。連到底應該全部用漢字,羅馬拼音,還是漢羅夾陳都搞不清。尤其是劣者前面說的,真正的漢學碩儒被冷落;烏魯木齊的「專家」惡搞。等明天那隻鳥再不回覆,劣者還要舉出「教育部閩南語常用辭典」另一個謬誤。
隨便講講 wrote:該沒落就讓它沒落吧沒有文字的沒落的更快大磁碟片,小磁碟片早就消失光碟片也已經式微還有人想精通DOS,BASIC,PE2嗎人的能力有限如果外語台語只能擇一當然是選擇外語 所以應該選 C 或是 JAVA 嗎 ( 誤 )選擇外語 → 選擇日語 → 一樣要學「漢字」@@
呵呵呵...前面說過,紀錄閩南「語」的第一個難題是,有些「音」,找不到現今通行的漢字,於是只能「托古」,像某隻鳥動不動就搬出康熙字典。但是,這「托」古,要對應著「形聲」、「聲韻」,意思還不能扞格。先回到「媠」這個字,自然是因為「有邊讀邊,沒邊自己編」。心裏想著「隋」,就隨手拈出;怎奈忘了還有個「惰」。這時,自然要回歸韻書。好了,再說說第二個難處,就是有些漢字,離現今已經有些時日,看著就陌生。這裡先要說的就是[di]。“教育部常用閩南語辭典”將它記為「豬」,相信大多數人也都這麼認為。但是,就拿一般托古派主張,閩南語上追隋唐來看(嘻嘻嘻...又說是因為五胡亂華而南遷--有點時空錯亂啊!),卻又不像:因此,有人主張這個[di],應該是「彘」。類似的例子,還有「鼎」、「箸」。這兩個字大家就比較熟悉了。這個「鼎」,客語和粵語用的是「鑊」--所以正氣歌云「鼎鑊」甘如飴。
水云 wrote:選擇外語 → 選擇日語 → 一樣要學「漢字」 呵呵呵...和大家分享兩個經常掛在嘴上的日文用語--是漢字,不是英文外來語喔!1. 衣櫥:たんす(dansu)2. 汽車的行李箱:トランク(toranku)
tnkk01 wrote:虛詞狀聲詞本來有音無字都是後來假借或形聲造字。現代漢語的這那吧啊都是這樣來的 台語本來就有許多字或詞寫不出來而那隻 29x5x5x2 = 1450 想打我臉到底是誰打臉了誰?光現在這麽簡單的詞這些台語考古學家都沒辦法統一想要用台語取代中文/北京話/國語? 真是笑死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