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支持核電 - 為我們下一代努力

不就要看日本?
看看日本核電廠至少離東京100公里左右
燃煤火力發電的磯子火力發電廠在東京灣旁邊

如果比一比
就看看台灣距離要到哪才夠?

ymcaandy wrote:
你不會剛好是日本人...(恕刪)


不然看沒有核電廠的新加坡
核電廠遠離首爾的南韓
比號稱亞洲幾小龍的怎樣?
kantinger wrote:
不就要看日本?
看看日本核電廠至少離東京100公里左右
燃煤火力發電的磯子火力發電廠在東京灣旁邊

如果比一比
就看看台灣距離要到哪才夠?



新聞深喉嚨-815停電週年訪談,來賓東京電力公司副會長-廣瀨直己。

跳針哥影片看完後,臉會不會膧得跟豬頭一樣,然後三秒失憶??



人生有時候就只是一杯咖啡的温度如何的問题。
讚嘆kantinger 感謝kantinger
http://www.storm.mg/article/474659

風評:中華信評的「能源風險」,可能超乎預期!

中華信評日前發佈最新的信用展望報告,列出台灣產業在今年下半年面臨的9大主要風險,其中包括「能源政策風險」;但也不過數日前,外界又聽到總統、院長都自信又大聲的告訴我們:台灣不缺電。

實情是:台灣的能源風險才開始,要一路震盪8-10年才能塵埃落地,至於「落地」後是一個綠營口中「安全、乾淨」的美麗新世界,還是一個缺電又霧霾滿天、產業與經濟俱受創的地獄,那就不得而知了。
依照中華信評的報告,下半年國內產業可能面臨的各種風險從貿易戰、匯率波動到兩岸關係等等,同時也有能源政策風險。中華信評認為台灣能源政策風險「正逐漸增加」,尤其台灣發電備轉容量過低,造成台灣電力供應的穩定度風險正不斷擴增,一旦缺電對高耗能高用電的科技業、鋼鐵、水泥及化學產業影響最大。
不過,所謂下半年的「能源風險」,應該不是下半年而已,而是可能要「綿綿無絕期」的存在─至少8-10年,只要去看看台電網站的供電比例就知道了。

現階段核二、三占的供電比大概在10%左右,核一則已經進入準備除役階段,未來核二、三也陸續要除役,到2025年全部核電除役。這代表的是未來7年供電能源要少掉1成左右,以裝置容量而言是少了380萬瓩,以發電量而言,核二、三除役,每年少掉300億度的發電量。
依照蔡政府的能源政策,是要以綠電代替減少的核電,因此才會大規模、甚至寧可當國際「盤子」的以高價收購風電。這個政策有2大問題與風險,第一個是綠電的進度是否能銜接上核電除役時間;離岸風電的海事工程難度既高又有先天的不確定性,加上過去台灣的大型建設計劃無一能如期完成,風電大概難例外;依照國際專業能源團隊的估計,蔡政府規模2025年綠電占比20%,但其估計只能作到10%不到。
第2個問題是即使綠電達20%後,其實也不能代替核電;核電是不分季節、不論日夜都能穩定供電的基載電力,但綠電就「挺有個性」─時供時斷,時有時無;無風、夜晚、陰天,綠電就沒了;甚至以季節論,全年電力高峰的夏天,風電的供電少,少到只有裝置容量的個位數比例。因此,綠電代替核電是百分之百的謊言。
專家都知道蔡政府在說謊,蔡政府自己也知道自己在說謊,所以一直在增加火力發電,不僅在原有火電廠要增加機組,同時也要新蓋電廠。但新增機組、新蓋火電廠都面臨程度不等的抗爭壓力,燃煤電廠固然被大力反對,要用天然氣發電,也因接收站問題未解決而難掌握時程。
更何況,只要台灣經濟正常成長、產業持續發展,用電量只會增加不會減少─連要維持持平都不可能,因此未來缺電風險是高了。企業界一直對供電風險擔心,其來有自;特別是台灣最具全球競爭力的半導體產業,隨著製程的升級,用電量快速增加,單是台積電在南部投資新設的五奈米、三奈米新廠,所需要的用電量就能吃掉整個電廠的電力。
蔡政府也知道「以綠代核」是謊言的明證,不僅是非蓋深澳煤電廠不可的堅持,還有官方也承認的火電大幅增加,依照台電的規劃,到2025年時,單是天然氣發電增加的量就要達889.6萬瓩─等於增高2個大潭發電廠的數量。台電是要大家「安心」,因為這個發電裝置容量比核一、二、三還高;但這也同時代表其造成的空污也比沒排放的核電多出許多。
至於總統、院長紛紛以近期天氣熱、用電量多,備轉容量率仍有6%,來作為「台灣不缺電」的證據,這是毫無專業的政治話術,是讓人無言以對。以國際上來看,各國要求的備轉或備用容量率數字,因用電量多寡、電網大小、地理因素、及所能忍受的風險值不同而相異,但全部都在10%以上,新加坡的備用容量率甚至達30%。
再以國內而言,過去的經驗顯示,備轉容量率掉到6-7%以下後,限電的機率大軍增加。賴清德說「備轉容量率有6%,代表電力有剩」,是毫無專業甚至沒有常識的說法,對供電的風險控制一無所知;如果賴的說法為真,那些要求並維持10%以上的國家,豈不都呆頭、白白浪費10%電力?
蔡政府對其能源政策的堅持,顯然是不願回頭;民眾只能期望綠營官員不是「能源神棍」,到2025年時,蔡政府承諾民眾的「非核安全又乾淨、不缺電、電價不漲」的樂土真能來到。但如果這個樂土未出現,台灣恐怕也再難回頭,只能承受其缺電、空污增、電價漲的多重惡果了。
https://udn.com/news/story/7314/3312285

815大停電滿周年 網友諷:小英讓台灣供電更脆弱了

去年的815全台大停電,讓人驚心動魄,事情過了一年,中油公司改善了嗎?前台大醫院副院長王明鉅說,沒有,且台灣的命都押在大潭天然氣發電廠上。有人找到去年大停電後,小英臉書寫著「我們的政策方向不會改變,今天的事件只會讓我們的決心更堅定」,網友反諷小英讓台灣供電更脆弱的決心怎麼如此堅定?
王明鉅在臉書PO文指出,中油公司對記者詢問的回應是,雙迴路部分則要與台電協調,將安排機組歲修期間進行管線施作。他反問,那為什麼去年冬天機組歲修時沒有施作?
他猜是因為去年冬天電力供應非常吃緊,所以大潭天然氣電廠沒有一天能不燃氣發電,根本沒辦法暫停,誰又敢更換加上第二條管路呢?
當政府非要在2025執行非核家園,大潭天然氣電廠只要變得更巨大,大到成為全世界最大的火力發電廠,它光是天然氣發電機的裝置容量就高達738萬瓩,是目前核二電廠的3倍半以上。可是每個核電廠都有1、2兩條345KV的電力高速公路,把核電廠裏發出的電,送到全國電網上,大潭電廠卻只有一條架在巨大的高壓電塔上的345KV電力高速公路。
王明鉅說,台電本來再增設一條345KV的電力高速公路,但今年四月改變計畫,改建一條161KV的快速道路,從台61線西濱公路把電送到林口電廠。台電在環差分析中所提出來的理由是,把電先給區域用,再送到全國電網,這樣工期比較短只要60個月。因為如果建345KV電力高速公路,工期要93個月。
王明鉅認為這一切都是因為2025核電停用,因為核電停用,大潭要全力增加發電機組。2022年就要到位,不然就會缺電。所以2022年就要有新的輸電公路作好,不然就算有發電機發了電,如果沒有電力公路,電也照樣送不出來還是缺電。
為了2022年的新增發電機組,只好改變原本的一切計畫,放棄電力高速公路,只用能快快建好的快速道路,738萬瓩的世界第一大火力發電廠,只有唯一的一條電力高速公路把電送給全台灣。萬一雷擊、萬一颱風把唯一一條電力高速公路的一座電塔吹倒了,屆時全台不是大限電,就是輪流分區大停電。
但如果核二延役、核四啟封,在二至三年內龍門1號機投入商轉,大潭至少可以不必立刻變成那麼巨大,就算要再增加發電機,也可以有些喘息的空間。

kantinger wrote:
重啟一成多
怎麼311那樣多年
比例那樣低
就沒商轉的比商轉的多得多多
媒體那
會報嗎?


跳針哥,您如何看日本未來的規劃??雖然我知道您一定又會跳到別的地方!!



天然氣接收站 讓白海豚快消失了

hsuing692 wrote:
跳針哥,您如何看日...(恕刪)

日本311前核電發電比例30%以上對嗎?
怎麼降那樣多?
kantinger wrote:
日本311前核電發電...(恕刪)


台灣311前核電發電比例18%以上對嗎?
怎麼降這多啊?台灣沒地震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