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你有什麼條件可以廢核!?

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
液化石油氣是丙烷(C3H8)和丁烷(C4H10)的混合物
唸過化學的應該知道這幾個分子的特性.
罐裝液態丁烷到處可見, 罐裝丙烷很少見
而罐裝甲烷有誰見到過?
WHY?

你總不會不知道天然氣本身從海外進口時的液態是在怎樣的條件下吧?

這些都是基本SENSE..
連這都不懂, 是能討論啥?
竟然談核能還有人能扯上馬邵爾群島的核爆?
台灣的核能掃盲工作真的做得太差了..
sniper1203 wrote:
天然氣本身從海外進口就是液態的,要裝成像桶裝瓦斯那樣技術上不難
若已抗服材料本身因長時間使用劣化,觸媒毒化的問題,作為家用,或工廠使用是很好的電力來源,且癈熱還能用來洗澡,這些附加價值,值得期待!如果家用發電機組價位不高,應該是可以買來長期使用,或是社區使用,這在整個電力分配上會是很大的進步。
歷史上,很多材料科學的進步,讓過去的不可能化為可能。
你說現在的技術辦不到!
就像人類使用腳踏車但不會進步到使用汽車一樣可笑.


....真是夠了....
1. 天然氣進口時是液化狀態,俗稱LNG其溫度為-162度C,你要把已經氣化的天然氣再液化知道要花多少能源嗎??沒有經濟規模如供應某國家NG使用的量,根本沒有價值去建天然氣液化站!!這種液化站通常只設在天然氣產地,如印尼,馬來西亞,中東和澳洲等,接收國(日本,韓國和台灣)沒有這種設備....
2. LNG溫度為-162度C你知道是多低嗎?市場上根本沒有商品化的瓶裝LNG產品(大小如瓦斯桶),因為保溫能力根本不夠....
3. NG要加壓倒是沒問題,CNG的公車也算普遍,但液化氣體和加壓氣體的運輸量差太多,若是透過加壓(俗稱CNG)加上運費根本不划算!!光是CNG鋼瓶在運輸的重量就一點都不節能了....
4. 你在扯啥觸媒阿?從頭到尾都是液態和氣態變化,完全沒有任何化學反應,啥觸媒毒化的鬼??

我就告訴你,以現在的技術燃料電池要普遍是不可能的,
但我沒有說未來不可能,
只是既然現在沒有可能,就乖乖接受核能發電這現實吧....
有機會去校外教學到中油天然氣接收站的永安廠和台中廠去走一遍,
去看看所謂的氣化器(ORV)是啥東西....
一頓的LNG要花多少海水把冷能帶走才能氣化,
一套氣化設備要花多少錢....
在台灣天然氣只有靠管線運輸!!
所以回到你的燃料電池,在沒有天然氣布管的地方根本一點用途都沒有...

很抱歉,這就是從學校走入社會很殘酷的一面,
你只單純就那85%的數字而完全忽略的其他不可行的問題....
談了好多發電方法好多都可在家發電
但核電聽說便宜安全又乾淨
怎就沒聽過在住的地方發的呢?
請問:為什麼不可行就要乖乖接受核能,難到不能正面一點,改善技術,讓不可行變可行…
很感謝分享這麼多的知識,除了管線佈線的問題,還有其它問題嗎?都市有管線的地方一樣可以使用不是嗎?
事情多往正面去想,才會進步…一味的說這不可行,那不可能,乖乖接受這類的話…就失去討論的意義了,技術的突破除了靠研發人的努力,也需要一般人民的支持才更有動力走下去!不支持這項技術沒關係,但核電是會讓整個區域不能住人,任何金錢買不回來被污染的大地…找到新的替代方案才是正著!
前文的觸媒改為固態電解質比較適當,因為SOFC不需要用到觸媒!謝謝提醒!
briangwang wrote:
....真是夠了.....(恕刪)

briangwang wrote:
....真是夠了.....(恕刪)
有誰把燃煤鍋爐及發電機組搞到家裏來的?
若不計代價小型化, 當然可"在住的地方發電"
核動力航母,潛艦早就明擺著在那邊幾十年了..

sniper1203 wrote:
請問:為什麼不可行就要乖乖接受核能,難到不能正面一點,改善技術,讓不可行變可行…
很感謝分享這麼多的知識,除了管線佈線的問題,還有其它問題嗎?都市有管線的地方一樣可以使用不是嗎?
事情多往正面去想,才會進步…一味的說這不可行,那不可能,乖乖接受這類的話…就失去討論的意義了,技術的突破除了靠研發人的努力,也需要一般人民的支持才更有動力走下去!不支持這項技術沒關係,但核電是會讓整個區域不能住人,任何金錢買不回來被污染的大地…找到新的替代方案才是正著!


學生就是熱血....
接受核能不是正面或是負面的問題,
你以為技術研發不需要花時間?不需花金錢?不需要靠運氣?
你以為憑著熱血對核能的反對就能改變核能普及的事實??

天然氣管線針對的是燃料電池的設置點的問題,
但不代表有天然氣管線的地方都可以設置燃料電池,
你認為台北市家用瓦斯管線的氣體壓力和流量和燃料電池所需要的壓力和流量是一樣的嗎?
很抱歉答案是差的遠....
大台北瓦司公司在配管時考量用戶只需要炒菜和熱水器,
如果你整戶的電力要靠燃料電池,那很抱歉所需要的天然氣量遠大過炒菜+熱水器的用量....
我和你說過了,
燃料電池在自身的技術已經進步很多,
但所有的廠商都僅能就轉化率來做努力,
並沒有辦法改變外在環境的問題,無論是布管率或是管內天然氣流量和壓力的調整...
當年經濟部工業局和能源局已經定調燃料電池適用範圍是取代柴油發電機,
這柴油發電機僅在緊急發電時才會需要使用,
像是醫院/旅館/百貨公司在斷電之時....
颱風天抽水站設置燃料電池發電而非柴油發電機....

我在這一系列的回覆只想告訴你(或是其他熱血學生),
1. 在這個時間點燃料電池是不可能取代核能發電的
2. 技術的選擇不完全在於好壞,畢竟角度不同好壞不同.
就舉一個例子吧,如果你現在住在大廈裡面(多數城市居民的情況),
你在管委會時提出安裝燃料電池,風力發電或是太陽能等而全部取代台電供應的電力,
我敢說100%實行不了,理由很簡單,你以為很好的技術要花上幾千萬,你覺得努力工作上班的人會因為你自以為的熱血就這樣灑錢嗎??所以說到底還是錢~

熱血~嘖嘖.....

fisheriestw wrote:
有誰把燃煤鍋爐及發電...(恕刪)


家用看柴油發電還太陽能就可以幹嘛弄機組
不過還沒聽說用核電的

fisheriestw wrote:
若考慮到太陽能電池版的整個生產過程, 太陽能就完全稱不上低污染
而且還是高耗能的...
最重要的是他跟風力及其他綠能一樣
無法成為基載.


你好, 你說的我都懂
不過, 你要看我整個討論串的立場
我的意思是: 和火力發電相比,我寧可要太陽能發電, 貴一點沒關係!
但是現在我看不出來有比核能更好的方法, 所以我選擇, 而且是不得不選擇核能!
未來的事情誰知道? 也許太陽能轉換率高達80-90%也說不定!
也許核能發電進入核融合年代也說不定...

但是現在我看不出來有比核能更好的方法, 所以我選擇, 而且是不得不選擇核能!
燃料棒以外的低輻射廢料在台北的垃圾焚化爐燒燒,就近找地掩埋處理即可,大費周章運到蘭嶼去真是勞民傷財,太弱智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