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院種綠電 擬闢3,800公頃專區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60217000025-260202
無畏油跌 全球綠色債券大賣
2016年02月17日 04:09 記者陳碧芬/台北報導
無畏低油價,全球綠色債券(Green Bond)持續成長,發行量年增仍近兩成。信評業者指出,綠色債券在全球市場累計發行已近424億美元,即使2015年景氣疲弱,仍有16%年成長率,若加總部分地方型債券,總金額估計達470億美元,主因是法人投資機構有資金去化的需求。

信評業者更預估,今年第1季綠色債券發行量便應該可以輕鬆跨過500億美元關卡,穩占國際投資工具的角色之一。

綠色債券與低碳應用、再生能源有直接關係,近2年國際油價走低,對替代能源的後續產出形成重大壓力,信評業穆迪分析,2015年第4季,也是國際油價跌破30美元時、全球景氣非常糟糕,但綠色債券發行量卻攀升到近年最高,單季發債152億美元,其中,美國及部份國際組織發行的總量占四成。

綠色債券原本是聯合國主動發起,穆迪分析師席令指出,經過近年市場歷鍊,由國際民營金融機構發行的占比,2015年第4季已達到58%、全年占比接近四成,且多為投資等級債券,法人投資者投資全球綠色債券的金額單季可達88億美元,反映資本市場對此類商品已進入「有供有需」的市場化發展。

基於法人投資者對於綠色債券需求,全球三大信評業近年著手研究綠色債券專屬的信評模型,誕生評等國際準則Green Bond Assessment(GBA) methodology,也配合2015年陸續出爐的各國綠色債券法規,提供金融監理的參考標準。穆迪指出,大陸、印度等最大市場在近兩個季度,由市場領導者擔任綠色債券的發行準則及發行人,如中國人行剛公布《綠色債券發行指令》,中國農業銀行準此在英國倫敦交易所成功發行10億美元的綠色債券。

印度金融監理單位也著手研擬綠色債券的發行規範,預估今年由印度政府積極推動發行事宜,印度輸出入銀行、印度開發銀行等都在市場上進行發行詢價。

穆迪認為,以往綠色債券發行主導權多是美國及國際組織,2015年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結論,就已出現新的發行量,今年一旦印度及大陸都加入發行,因這兩國確實有綠色環保減碳的實際需求,預估將帶動國際資本市場新一波的熱鬧。

穆迪分析,目前市面上的綠色債券信評等級,43.4%屬於Aaa級,是條件非常優質的投資級債券,因此若能吸引更多民間企業以公司債等級發行,綠色債券成為國際資本市場的主流投資工具將指日可待。

(工商時報)








http://news.ltn.com.tw/news/business/paper/958195
不畏低油價 再生能源仍蓬勃發展
2016-02-16
編譯楊芙宜/專題報導
即使目前正處於低油價環境,但全球太陽能和風力等再生能源仍然蓬勃發展。彭博報導,二○一五年世界再生能源投資額達三二九○億美元、發電裝置容量增加了一二一GW(十億瓦),兩項都刷新紀錄。有趣的是,在石油市占率拚得你死我活的沙烏地阿拉伯和美國,也都提出了發展綠能的新計畫和政策誘因。
潔淨能源投資額 11年增逾5倍
彭博新能源金融分析,去年度全球潔淨能源投資額為二○○四年(六一八.六億美元)逾五倍,凸顯過去十多年來各國持續投入新能源電力的開發。
尤其在中國、美國、拉丁美洲、印度和非洲的帶動下,世界總投資額較二○一一年紀錄高點還增加三%。
以往領銜發展綠能的歐洲受經濟停滯衝擊,去年投資下滑十八%、至僅五八五億美元,為二○○六年來最低;美國投資則大增七.五%,至五六○億美元,創二○一一年聯邦政府刺激措施以來新高;中國也創紀錄新高,潔淨能源基礎設施支出達一一○五億美元,較前年增加十七%,幾近歐、美投資總和。
新興經濟體在世界潔淨能源年度投資總額首次超過一半,墨西哥、智利、南非等新市場的綠能投資成長驚人,增幅分別達一一四%、一五七%、三二九%,摩洛哥更從幾乎零投資跳升至廿億美元。
沙烏地阿拉伯投入上千億美元發展太陽能、風力及地熱等發電,預計在二○三二年完成再生能源發電裝置容量達到五.四萬MW(百萬瓦),包括四.一萬MW太陽能發電,計畫本世紀中能逐步停用石化燃料、朝「全球太陽能與風力發電大國」發展。
美國會去年通過繼續給予太陽能、風力五年的稅負減免。業界估計,此政策誘因將使太陽能發電額外增加廿GW、規模超過先前所裝置的太陽能板,並貢獻風力發電增加十九GW,兩者合計可激勵投資逾七三○億美元,足夠供應八百萬美國住家用電。

----------------------------------------------------
低油價目前看起來沒有對再生能源產生很大的影響。
http://www.moneydj.com/KMDJ/News/NewsViewer.aspx?a=38445a4c-3719-4b3a-9268-9923816eaf17
研調:新政府太陽能安裝目標高,須借力能源改革配套
MoneyDJ新聞 2016-02-17 14:55:12 記者 新聞中心 報導

台灣新政府發展太陽能態度積極,2025年全台安裝目標傳將由原先的13GW向上提高至20GW。TrendForce旗下綠能事業處EnergyTrend表示,截至去(2015)年10月止,台灣太陽能安裝量共728MW,如以線性成長並在2025年達20GW,則年安裝量之複合成長率(CAGR)需維持28%長達10年,且末2-3年需安裝超過3GW至4GW,比照過去兩年安裝量各約220MW出頭,需配合完善配套措施才可望達成。
EnergyTrend分析師林建翰表示,台灣太陽能模組本土產能約1.8GW,足夠應付短期內需,太陽能系統廠商也在過去數年做足課業,如SAS Sunrise、星河、永旺、昱鼎、銘懋、厚聚能源等具有母公司資源者更具優勢。但早年限制台灣太陽能發展的問題仍在,新政府如何進行修正與補強,將成為未來是否達標的關鍵。
林建翰指出,太陽能的發電成本已可與多數發電競爭,且對環境的副作用也較其他能源低。台灣太陽能發電新目標雖仍存在不少困難,但日、美、韓、菲、泰、印等不論國家均收或土地面積的差異,太陽能發電在眾多國家能源組成中已越發重要。

EnergyTrend指出,台灣新政府能源新政挑戰包括優先解決土地問題、鬆綁地面電站限制;以及擴張財務規劃,加快電網發展速度。EnergyTrend分析,台灣電費遠低於全球水準、躉購電價下滑速度快,民眾對安裝小系統之意願低,分散式系統成長幅度有限;此外,台灣系統用地不足、城市地區因日照時數、遮陰及地價等問題,導致都會區不易成長;農業棚架則因官方對農用地審核嚴謹,不易通過。
去年台灣太陽能安裝量為222MW,且增加的多為畜棚、公有建築及鄉村地區獨棟屋頂小系統,因此年安裝量難以大幅度成長。林建翰表示,台灣如欲成長為GW級市場,需仰賴大型以及商用系統安裝,因此法規對用地問題以及地面型大型系統之限制須優先鬆綁。解除後台灣方可仿照海外做法,由中央規劃各地方政府可再生能源目標、開放公共事業級電站建置許可,供資金方建設大型電力系統、提供減稅補貼誘因、開放電業自由化競爭,以要求地方政府大量設置大型示範電站、誘使工業區廠房設置屋頂型系統,供區域電力使用。
目前再生能源發展躉購電價(FIT)規劃總量為6.5-10GW,若依照現有目標,必須擴張財務規劃。EnergyTrend預估,台灣太陽能發電新目標在10年間提供民眾的躉購金額,將需要超過新台幣2,000億元的財務支撐,尚不包括新電網布建、配電系統成本等;新政府應加快腳步,以現有立院優勢在執政前即通過補貼、電網、相關基礎建設之經費增編,避免未來財政不足之窘境。同時,中央還需要求台電加快電網布建,減少地方系統與基礎建設步調不一而影響併網進度之情形。
http://www.moneydj.com/z/sjn/JPG/GetNewsRptJPG.djJPG?a=171568

全文網址: http://www.moneydj.com/KMDJ/News/NewsViewer.aspx?a=38445a4c-3719-4b3a-9268-9923816eaf17#ixzz40QBUss4f
MoneyDJ 財經知識庫
----------------------------------------------------------------------------
新政府未來所面臨的挑戰還真不少。

Wow_Senior wrote:
---------...(恕刪)

核能流言終結者分享了黃士修的貼文。12月5日 15:01擁核人士並不會因為使用核能就排斥綠能,而是支持核能和綠能相輔相成地發展,這才是以低碳能源解決氣候變遷危機的方法。
------------------------------------------
一樣是社團分享的
http://money.udn.com/money/story/5735/1509822-%E5%BB%A3%E6%8E%A8%E5%A4%AA%E9%9B%BB%E5%B0%88%E5%8D%80-%E5%AF%A6%E8%B8%90%E4%BD%8E%E7%A2%B3%E7%84%A1%E6%A0%B8%E5%AE%B6%E5%9C%92%E7%9B%AE%E6%A8%99
廣推太電專區 實踐低碳無核家園目標
2016-02-18 16:48:03 經濟日報 曹松清
總統當選人蔡英文為落實2025年將台灣打造為非核家園的目標,公布發展永續能源的政策,積極發展再生能源。她的系列產業之旅,以參加全國首座水上浮動型太陽光電系統商轉啟用典禮作為第一站,由此可見新政府對於綠能產業的重視。
然而,台灣發展太陽能光電製造產業十餘年,上游太陽能晶片年產能逾50億瓦(5GW),而中下游的太陽能電池產能亦超過100億瓦(10GW),乃全球第二大太陽光電產業製造國。另方面,台灣平均每日可發電日照約3.45小時,條件優於日本(2.95小時)、中國(3.1小時)、德國(2.9小時)及西歐諸國(3小時)。

台灣在產業供應鏈和地理環境上對太陽能發電的發展握有許多優勢,但台灣並未充分利用太陽能發電優勢,近八年所裝置的太陽光電系統約僅5億瓦(0.5GW)。國立東華大學能源科技中心主任黃得瑞表示,如能加速發展太陽能發電目標於2025年達200億瓦以上,可提供台灣的年發電達250億度以上,約佔台灣總用電的12%,可讓台灣能源自主性大幅提升,更可解決夏天尖峰時段缺電的危機。

為消弭太陽能發電成本高、土地不足、影響國內經濟等疑慮,業界領袖攜手政府與學者合作,由教育部太陽能教學聯盟中心、東華大學、中央研究院、交通大學和SEMI Taiwan(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2月22日在中央研究院主辦「台灣太陽光電產業高峰論壇」。

將邀請來自產、學界之意見領袖,分享太陽能光電發展趨勢、經濟效益,及剖析建置太陽光電系統優勢與策略等議題,以打破再生能源設備投資金額、維修營運費用高和轉換率低等迷思。期望共同達成下列目標:透過延長太陽能發電廠使用年限,使成本低於火力發電。充分利用全國閒置土地,提高使用價值。增加就業機會並提升國內生產毛額。

地面型太陽能發電站將大幅降低發電成本

近五年來,透過大量裝置及生產所產生的經濟規模效益,使全球太陽能發電成本急遽下降,相較2010年,每度電之成本已減少五成。此外,火力發電生產成本看似較低,但主要費用來自天然氣和煤的採購,且因國際燃料成本變動影響,導致成本不穩定,而太陽能發電廠主要成本為建置廠房的資本支出。未來台灣的太陽能發電站若能集中於日照時間較長的台中以南之地區,且能以地面型取代屋頂型太陽能發電,並以30年攤提折舊計算,實際成本不僅低於火力發電成本,還能達到預設的目標。

設立「太陽能電力系統專區」提高土地使用價值

2015年全國GDP總值約16.2兆元,其中農、林、漁及牧業僅佔1.84%。建造一個發電量達400億度的太陽能發電廠需4.3公頃的土地,佔台灣總面積3.6萬平方公里的1.19%,或佔台灣休耕地面積16.7萬公頃的25.7%。如果太陽能發電系統建置在不適宜耕種的地區,如地層下陷、含鹽成分高的沿海地區等,或在使用部分廢耕或休耕地等,可以有效提升土地使用率。

設置太陽能電力系統專區增加就業機會並提升國內生產毛額

從國民所得的角度來看,台灣農業人員所得偏低,而且持續惡化,加上人口高齡化、勞動力不足,造成廢耕地逐年攀升。透過規劃太陽能電力專區或「太陽能農牧混合區」,農民不僅可收取太陽能電力業者的土地租金,還可幫助政府節省休耕補助預算。另方面,我國50歲以上農業就業人口達63.5%,60歲以上更達33%,太陽能電力產業可提供較務農輕鬆的電廠維運之就業機會。

在「太陽能農牧混合區」還可將太陽能板架高,並在板下從事畜牧或種植較不需陽光的經濟作物(如香菇、蘭花等),或農產品大賣場,可以創造更高且更多元的土地利用價值。新日光能源科技執行長洪傳獻表示,「若把未來十年內的太陽能電力系統產能提升200億瓦(20GW)設為目標,即每年生產20億瓦那麼就可為台灣帶來0.93的GDP成長。」

推動太陽能發電的開發計劃需要仰賴政府單位的支持,修改相關法令及訂定明確實施辦法。元晶太陽能科技董事長廖國榮建議,由各縣市政府出面整合轄區閒置土地,長期承租土地並轉租民間業者發展「太陽能電力專區」與「太陽能農牧混合區」,每年民間開發業者的土地租金部分支付土地持有人或農民,部分回饋地方政府,挹注地方財政與建設發展。讓台灣人民在實踐「低碳無核家園」之目標的同時,還能善用土地、照顧在地農民。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60218/798109/
建置40GW太陽能 元晶:創6~8萬人就業
2016年02月18日11:35
未來15年若裝置40GW,將可增加6~8萬就業人口,對GDP貢獻至少1.5%,元晶董事長廖國榮表示,政府只要開放廢耕地或休耕改成太陽能專區,不僅可提高農民所得,還可提升就業與經濟成長率,他說,若建置40GW則可創造6~8萬就業人口,且對GDP的貢獻至少1.53%。

廖國榮今出席台灣太陽光電產業高峰論指出,總統當選人蔡英文為落實2025年將台灣打造為非核家園的目標,希望在2025年建置20GW太陽能,但我認為20GW還不夠,期可提高到40GW。

他分析,近5年來,透過大量裝置及生產所產生的經濟規模效益,使全球太陽能發電成本急遞下降,相較於2010年,每度電之成本已減少5成,此外,火力發電生產成本看似相較,但主要費用來自於天然氣和煤的採購,且因國際燃料成本變動影響,導致成本不穩定。

而太陽能發電廠主要成本為建置廠房的資本支出,未來台灣的太陽能發電站若能集中於日照時間較長的台中以南之地區,且能以地面型取代屋頂型太陽能發電,並以30年攤提折舊計算,實際成本不僅低於火力發電成本,他說,若改為地面型太陽能成本將降到3.3~3.17元,比燃氣火力成本3.54元低。

他進一步指出,2015年全國GDP總值約16.2兆元,其中農、林、漁及牧業僅佔1.84%,建造一個發電量達400億度的太陽能發電廠需4.3公頃的土地,佔台灣面積3.6萬方公里1.19%,或佔台灣休耕地面積16.7萬公頃的25.7%,如果太陽能發電系統建置在不適宜耕種的地區,如地層下陷、含鹽成分高的沿海地區等,或在使用部分廢耕或休耕地等,可有效提升土地使用率。

另從國民所得角度來看,台灣農業人員所得偏低,且持續惡化,加上人口高齡化、勞動力不足,造成廢耕地逐年攀升,透過規劃太陽能電力專區或太陽能農牧混合區,農民不僅可收取太陽能電力業者的土地租金,還可幫助政府節省休耕補助預算。

另一方面,我國50歲以上農業就業人口達63.5%,60歲以上亦達33%,太陽能電力產業可提供較務農輕鬆的電廠維運之就業機會,若未來15年裝置40GW,預估可創造6~8萬就業人口,且對GDP的貢獻至少1.53%。

廖國榮也建議,政府修改相關法令,他說,推動太陽能發電的開發計劃需要仰賴政府單位的支持,修改相關法令及訂定明確實施辦法,由各縣市政府出面整合轄區閒置土地,長期承租土地並轉租民間業者,每年民間開發業者的土地租金部分支付土地持有人或農民,部分回饋地方政府,挹注地方財政與建設發展,讓台灣人民在實踐低碳無核家園目標。(高佳菁/台北報導)


http://www.moneydj.com/KMDJ/News/NewsViewer.aspx?a=2df7931e-e7ff-4ef0-87ae-8be1015576d0
新日光洪傳獻:太陽能最具資格取代核能發電
MoneyDJ新聞 2016-02-18 11:10:08 記者 萬惠雯 報導

新日光(3576)總經理洪傳獻(見圖)表示,台灣的太陽能產業鏈在工業技術和能力上,相較於其它再生能源,最有資格做到取代核能,若台灣在2025年可達到太陽能發電量20GW,太陽能模組需求會大幅拉升,上游電池、矽晶圓廠也受惠。
台灣目前太陽能電池的產能有10GW,占全球20%。若以全球今年太陽能市場60GW規模為基礎,目標未來台灣製造占全球市占30%(目前為20%),系統裝置占10%,有助於提高GDP和創造就業機會,考量到內外銷,約可創造5394億產值,對GDP的成長可達到0.93%,並可減少CO2排放。
洪傳獻表示,太陽光電電站已標準模組化,易於安裝,安裝時間頂多六個月(相對於核電由許可到商至少要5-10年,前置期要8-10年),且拆除後土地復原時間短,不需要燃料,且為靜態發電,對生態影響小。
洪傳獻推廣太陽能取代核能的可能性,他表示,若太陽能發電256億度,約等同1.3個核四,假設在廢耕地與水產等地上方安裝太陽能,則可安裝達75GW,可替代核一到核四。
洪傳獻表示,太陽能以前貴,但太陽能模組成本下降快,據統計,核能每度電成本2元,燃氣每度電成本3.5元,但目前太陽能若以使用20年來看,每度電成本2.7元,但可使用到30年,每度電成本僅2.21元,且價格仍持續下降。
洪傳獻表示,在許多國家,取決該國的日照量以及價格,太陽發電已達到市電同價,對就業率來說,據調查,全世界以50GW的太陽能市場量來看,一年可創造260萬個工作機會。


全文網址: http://www.moneydj.com/KMDJ/News/NewsViewer.aspx?a=2df7931e-e7ff-4ef0-87ae-8be1015576d0#ixzz40XvtmNuZ
MoneyDJ 財經知識庫



http://n.yam.com/cnyes/fn/20160218/20160218561733.html
挺小英總統 業者呼籲設立太陽能專區 GDP每年成長0.93%
鉅亨網/鉅亨網記者趙曉慧 台北-2016年02月18日 下午18:08
總統當選人蔡英文積極發展再生能源,台灣太陽能大廠包括新日光(3576-TW)、元晶(6443-TW)等業者,今(18)日提出呼籲利用廢耕或休耕農地,設置「太陽能電力系統專區」、「太陽能農牧混合區」,不僅可以照顧農民,每年還可以為台灣帶來0.93%的GDP成長。

SEMI Taiwan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今日召開記者會,預告本月22日將在中研院舉辦「台灣太陽光電產業高峰論壇」,會中作出上述呼籲。

近5年來,透過大量裝置及生產所產生的經濟規模效益,使全球太陽能發電成本急遽下降,相較2010年,每度電之成本已減少5成。此外,火力發電生產成本看似較低,但主要費用來自天然氣和煤的採購,且因國際燃料成本變動影響,導致成本不穩定,而太陽能發電廠主要成本為建置廠房的資本支出。

SEMI Taiwan表示,未來台灣的太陽能發電站若能集中於日照時間較長的台中以南之地區,且能以地面型取代屋頂型太陽能發電,並以30年攤提折舊計算,實際成本不僅低於火力發電成本,還能達到預設的目標。

2015年全國GDP總值約16.2兆元,其中農、林、漁及牧業僅佔1.84%。建造一個發電量達400億度的太陽能發電廠需4.3公頃的土地,佔台灣總面積3.6萬平方公里的1.19%,或佔台灣休耕地面積16.7萬公頃的25.7%。如果太陽能發電系統建置在不適宜耕種的地區,如地層下陷、含鹽成分高的沿海地區等,或在使用部分廢耕或休耕地等,可以有效提升土地使用率。

從國民所得的角度來看,台灣農業人員所得偏低,而且持續惡化,加上人口高齡化、勞動力不足,造成廢耕地逐年攀升。透過規劃太陽能電力專區或「太陽能農牧混合區」,農民不僅可收取太陽能電力業者的土地租金,還可幫助政府節省休耕補助預算。

另一方面,我國50歲以上農業就業人口達63.5%,60歲以上更達33%,太陽能電力產業可提供較務農輕鬆的電廠維運之就業機會。

在「太陽能農牧混合區」還可將太陽能板架高,並在板下從事畜牧或種植較不需陽光的經濟作物(如香菇、蘭花等),或農產品大賣場,可以創造更高且更多元的土地利用價值。

新日光能源科技執行長洪傳獻表示,若把未來10年內的太陽能電力系統產能提升200億瓦(20GW)設為目標,即每年生產20億瓦那麼就可為台灣帶來0.93%的GDP成長。

推動太陽能發電的開發計劃需要仰賴政府單位的支持,修改相關法令及訂定明確實施辦法。

元晶太陽能科技董事長廖國榮建議,由各縣市政府出面整合轄區閒置土地,長期承租土地並轉租民間業者發展「太陽能電力專區」與「太陽能農牧混合區」。

廖國榮進一步指出,每年民間開發業者的土地租金部分支付土地持有人或農民,部分回饋地方政府,挹注地方財政與建設發展。讓台灣人民在實踐「低碳無核家園」之目標的同時,還能善用土地、照顧在地農民。

---------------------------------------------------------------------------------------------
新政府還沒上任,再生能源各方角力已經上場,之前是風力,現在是太陽能,地熱也有插一腳,不過地熱的廠商比較少,新聞相對的也比較少。
http://n.yam.com/cna/life/20160218/20160218561461.html
浮動太陽光電 養水種電2.0版
中央社-2016年02月18日 下午16:36
(中央社記者郭芷瑄屏東縣18日電)屏東縣政府在莫拉克颱風後推動「養水種電」綠能政策,繼而推動光采濕地智慧型微電網,今天「養水種電2.0版」浮動太陽光電商業運轉,3項綠能產業都是全國首創。

莫拉克颱風後,屏東地層下陷區的佳冬鄉、林邊鄉許多的蓮霧園和漁塭無法再耕養,當時的縣長曹啟鴻推出「養水種電」計畫,讓這些漁塭和蓮霧園地主,將土地出租給太陽能業者,土地上方架設太陽能板,收集的電力賣給台電。

莫拉克風災時,林邊、佳冬地區整個電力系統、維生系統被淹了1個半月,整個救災、指揮體系因為沒有電力而大受影響,繼養水種電後,縣政府在林邊打造光采濕地智慧型電網示範區,整合太陽能、氫能、生質能和風力4種天然資源,在沒有台電電力情況下,讓電力自給自足。

這項實驗計畫,2013年獲得IBM「智慧城市大挑戰」公益捐贈計畫,去年獲APEC能源智慧社區最佳案例評選競賽智慧電網類銀質獎。

養水種電和智慧型微電網都是全國首創,今天啟動的浮動太陽光電也是全國首創,縣長潘孟安表示,這是「養水種電的2.0版」,原本要在5年前實施,因政府政策轉彎,讓日本搶了世界第1。

位於佳冬鄉滯洪池的全國首座浮動太陽光電,初步設置容量102kWp,預計2個月後再擴充至499kWp,平均每天可發電1750度,約可供應175戶人家用電。

養水種電是在漁塭和果園土地上,架起太陽能板,浮動太陽光電則是把太陽能板直接放在水面上,建置廠商是惠利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李長榮實業集團子公司),浮動基台為旭東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將浮動式技術模組化出口日本的旭東公司董事長董基旭說,日本三一一地震後,日本發現太陽能發電在水上的效率優於陸地,又可降低優氧化和水分蒸發。


https://tw.news.yahoo.com/-070129856.html
小英產業之旅 首航屏東全國首座浮動太陽光電
]全國第一座浮動太陽光電今(18)日在屏東佳冬大武丁抽水站滯洪池啓動,初步設置容量102K,後續將擴充至499K,總統當選人蔡英文出席與會,蔡英文強調,520後,政府有決心突破政策及行政的束縛,她肯定屏東充滿創意的綠能成功經驗,帶動綠能發展。
此外,她表示,經由浮動的光電設施,在這裡的菜園有支架的太陽能板,將土地做複合式的運用,土地不再是農用、漁用,更能在土地上做發電及其他用途。她也見證到土地複合式使用的可能性,相信其他的地方有不同的天然條件,一定會有不同的創意,這些創意將會激發出更多的可能性。
------------------------------------------------------
等看看這個浮動太陽能的颱風考驗及實績是如何,如果可行台灣有不少滯洪水池可以利用一下,水產養殖也可以用來減少用電。
http://www.storm.mg/article/82613
2015年全球新增風力發電6301萬瓩 首度超越核能發電
國際中心 2016年02月20日 17:35
總部位於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Brussel)的「全球風能協會」(Global Wind Energy Council,GWEC)20日公布統計數據顯示獲悉,全球風力發電能力在2015年底達到43242萬瓩,較2014年底成長17%,首度超過核能發電。

2015年新增風力發電為6301萬瓩,創歷史最高,相當於約60座核電廠發電量。隨著技術更新,發電成本降低、風力發電可靠度上升,加之福島核災之後核電趨於停滯等,風力發電的發展一舉超越了核電。

GWEC表示:「風力發電正在主導擺脫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全球風力發電市場正在擴大,期待2016年能有更多不同的地區引進風力發電。」

2015年新增風力發電的國家中,中國增加3050萬瓩居首位。主要原因是作為大氣污染和全球暖化的對策,中國推進了新能源轉換,減少使用煤炭等化石燃料。

美國新增風力發電860萬瓩,位居第二。其後依次為德國601萬瓩,巴西275萬瓩,印度262萬瓩。

日本新增25萬瓩,與世界總體趨勢相比較為落後。日本原有和新增發電能力均排在世界20位左右,發展滯後的情況十分明顯。

據GWEC統計,到2015年底各國風力發電能力前五位的是,中國(14510萬瓩)、美國(7447萬瓩)、德國(4495萬瓩)、印度(2509萬瓩)、西班牙(2303萬瓩)。日本為304萬瓩。

------------------------------------------------------------------------------------------
再生能源在全球正在不停的上升中。
假耕作真種電 農委會:撤銷綠能設施
http://www.cdnews.com.tw 2016-02-23 16:12:19
 農委會企劃處副處長黃振德強調,農地以農用為首,發展綠能設施必須合乎規定,如有「假耕作、真種電」的情況發生,農委會將撤銷綠能設施使用容許。

 總統當選人蔡英文政見之一是發展綠能,媒體報導蔡英文走訪南台灣,喜見香蕉、菜園上方發電等,農業與綠能同時存在的狀況。

 中央社23日報導,黃振德說明,農委會於2013年10月9日修正發布「申請農業用地作農業設施容許使用審查辦法」,將太陽能設施納為在「不影響農業經營」之前提下,可於農業設施屋頂或農地上設置的綠能設施。

 但他也說,架設綠能設施農地上的農作物,年產量不能低於年報統計過去3年產量均值的7成,畜禽產業也規定一定面積的飼養數量,漁業亦然;不能達到農業生產標準時,不可能申設得成,即便取得申設容許,都會被取消資格。

 黃振德並說,農委會另於2015年8月14日公告「嚴重地層下陷地區內不利耕作得設置綠能設施之農業用地範圍」計18區,面積達1253公頃,藉此引導太陽能設施群聚發展,兼顧維護農地營農環境的完整性。

 他並說,上述適合發展綠能專區的不利耕作用地,已陸續受理經地方政府初審後,送到農委會複審的案件,主要集中於雲林縣四湖、口湖一帶,申請設置太陽能設施的農地面積總計已超過20公頃,如以總裝置電容計算已達上萬瓩。

 由於雲林一帶已發生許多「假種菇、真種電」的情況。中興大學應用經濟系教授陳吉仲接受電話訪問時說,政策的美意有賴執法徹底,中央政府須監督地方政府徹底執法。黃振德也說,農委會已督導地方政府進行「假耕作、真種電」的調查,雲林縣已有未達農業生產標準的農戶,架設綠能設施的容許因此被取消了。(王鵬捷編)
【中央網路報】
----------------------------------------------------
當初開放沒想到有人作假,還好有亡羊補牢。
https://panx.asia/archives/40452
快訊/歐洲最大漂浮式太陽能發電廠在倫敦啟動
2016 年 02 月 22 日 技術X解析 太陽能, 能源
水上太陽能發電廠勢不可擋?前陣子 PanX 才報導過目前世界最大,發電量達 13.7 MW 的「千葉.山倉水上大型太陽能發電站」。現在歐洲太陽能公司 Lightsource Renewable Energy 也在英國倫敦的女皇伊莉莎白二世水庫(Queen Elizabeth II reservoir),建造歐洲最大的水上太陽能發電廠,預計於 2020 年完工。

這座面積達 57500 平方公尺的發電廠靠近泰晤士河畔沃爾頓(Walton-on-Thames)區域,是泰晤士水務公司永續企業與能源自產計畫的一部分。
裝置基底由 6.1 萬組浮筒和 177 支錨組成,架在其上的太陽能發電裝置最高發電量達 6.33 MW,預計完工後第一年可供應 1800 戶當地人家使用。

Lightsource 的 CEO Nick Boyle 表示,過去五年 Lightsource 已在陸地及建築屋頂蓋過各種形狀與尺寸的太陽能裝置,這次的漂浮式太陽能裝置是公司重要的里程碑。

----------------------------------------------------
英國建了全球最大的離岸風場,現在連漂浮式太陽能也要想建最大的。
http://chinese.engadget.com/2016/02/22/kyocera-solar-powered-prototype-smartphone/?ncid=rss_truncated
Kyocera 展出另一台太陽能手機原型
作者: ANDY YANG
去年 Kyocera 在 MWC 上推出了一台「Torque」強固太陽能智慧型手機,最大的特色就是它的太陽能板夾在螢幕面板和觸控面板之間,而不是在機身某處。這個概念顯然還蠻成功的,因為今年 MWC 上他們又端出了另一台太陽能智慧手機的原型,用類似的概念,但更加有效率。之前的機種在大太陽下充電五分鐘可以通話一分鐘;而新原型機則是充三分鐘可以通話一分鐘。Kyocera 另外設計了一個 app 讓你知道目前的充電狀況,從「很好」到「沒在充電」。

如果是拿來上網的話,有機會可以撐更久的時間,可惜 Kyocera 不讓我們做進一步的測試。至少這原型機的推出證明了 Kyocera 還活著,而且還有在做新嘗試呢。

---------------------------------------
很有趣的概念機。
http://udn.com/news/story/9/1520051
1253公頃農地不適耕種 可發展太陽能
2016-02-23 17:46 聯合報 記者董俞佳╱即時報導
總統當選人蔡英文日前到屏東與光電業者座談,業者們提出訴求表示,太陽能所需的農地仍然不夠;農委會指出,目前全台約有13萬公頃農地地層下陷,公告可施設太陽能設施地區約有1253公頃,目前彰化、雲林、嘉義、屏東等地區都有意願再提出不適耕種的地區,未來可施作太陽能的農地將再增加。

農委會指出,太陽能是我國再生能源發展重點,分別於102年9月修正發布「申請農業用地作農業設施容許使用審查辦法」、104年8月公告「嚴重地層下陷地區內不利耕作得設置綠能設施之農業用地範圍」。

農委會指出,不利耕作地區包括雲林縣(台西鄉、四湖鄉、口湖鄉)、嘉義縣(東石鄉、布袋鎮)、彰化縣(芳苑鄉、大城鄉)計18區,總面積為1253公頃。

農委會指出,這些農地都是不適合耕作,且過去5年未耕作的地;自去年公告後,目前已經有快70個申請案,申請總面積超過20公頃,雖申請案件並未限制土地大小,但目前每案約在半公頃以下,推估可能是因太陽能技術規模導致。

農委會指出,目前光電業者只要跟農民談妥後,就可以送計畫書,先由地方政府勘查、提供審查意見之後,再由農委會會同經濟部檢查,通過者即可施設。
-------------------------------------------
政府開始找地讓廠商建太陽能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5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