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o0911 wrote:"三個傻瓜"裡哪裡提到聯考了?那是個等同大學的高等學府...沒讀過大學的你以為台灣的大學也是填鴨式教育?是臉被打到辭窮了?還是忙著玩CANDY CRUSH? "三個傻瓜"是進了 IIT, 印度的 IIT 就和美國的 MIT 一樣 -- 不是猛龍不過江; 沒有三兩三, 哪敢上梁山. 就算能混進大門, 還得拼到底才能走出大門的學校.
怒濤爆裂 wrote:標準鴨子=片中那個反派~ 片中角色們念的是"工學院",而且是念的是似乎是電機最好是靠填鴨式死背就能考上台大電機,並以第二名畢業BSA wrote:"三個傻瓜"是進了 IIT, 印度的 IIT 就和美國的 MIT 一樣 -- 不是猛龍不過江; 沒有三兩三, 哪敢上梁山. 就算能混進大門, 還得拼到底才能走出大門的學校 喔~印度的麻省理工?那真是不得了
多元化入學有改善了聯考制度下,為人垢病的「填鴨式教育」嗎?我身邊的例子看起來,是只有愈來愈嚴重父母親帶著孩子補習班一間間趕,最誇張的中英日語、提琴鋼琴、繪畫…還要找機會去排隊當義工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上好學校』有沒有發現,填的東西愈來愈多了…我想起網路上看過生產鵝肝醬的鵝…如果多元入學是這樣的話,我懷念聯考自己寫這到這邊…多元化入學跟改善填鴨式教育是兩碼子事吧(笑)
BSA wrote:印度的 IIT 就和美國的 MIT 一樣 只能說,有過之而不不及。這樣說好了,我身邊的幾個印度朋友/同事,他們全家都至少擁有一個博士(PhD),醫生(MD),或是律師(JD)的學位,從父母,岳父母,兄弟姐妹,兄弟姐妹的另一半與他們的親家...等等。 只拿到碩士或是MBA算是太混的。 比方說,我讀研究所時的室友是一個在美國長大的印度人,這是他們家的學歷表...自己是MD, 老婆是MD哥哥是MD, 老婆哥哥是MD, 老婆哥哥的太太是JD.爸爸是PhD, 岳父是JD.媽媽是PhD, 岳母是MD.全家上下左右全都是D. 有些印度小孩,在高中時期不是準備美國大學入學考試(SAT),他們在準備美國醫學院入學考試(MCAT),然而MCAT一般是大三大四時才開始準備的(註一)...註一:除非特定的學程,不然美國醫學院是要等到大學畢業之前才申請,不是從大學就開始。上次還聽到一個印度媽媽(PhD)怒罵一個小學一年級的內容:『你現在不努力讀書,以後就沒有工作,只能替人家洗尿布洗碗,變成垃圾一個...』,連續罵了十幾分鐘類似的內容,而且聽說是天天罵,天天釘,所以小朋友成績整個就是超齡...那種幹勁不是一般人可以忍受的。
kantinger wrote:數理怎填鴨? 可以填。以代數來說,我可以教你背公式。也可以教你如何認題目裡的關鍵字,然後代用某些公式。你不需要瞭解這些公式的來源與邏輯,但是你可以回答問題。如果不教乘法的邏輯概念而死背九九乘法,也算是填鴨。你可以學會認題目,甚至於從答案裡看出題目要問的重點,然後反向作答。但是對於答案背後的邏輯卻絲毫不懂。相信我,當年有人英文看不懂,連自傳都寫不出來,但是英數雙考的美國大學入學考試SAT,居然可以考出1590分 (滿分1600分)的成績,然而美國人當年的平均只有970分...話說,填鴨不見得是壞事。 有些學問還是先填後學會比較吃香。
Molonlabe wrote:只能說,有過之而不不...(恕刪) 唉!又是一個變態國家但是我是反對為念書而念書或是為別人而念書只能說東方社會投射太多期待給小孩不過任何的學習都有競爭什麼快樂學習都是騙人了其實人生就是如此不過先苦後樂所以有"痛快"這個名詞
pk-king- wrote:只能說東方社會投射太多期待給小孩不過任何的學習都有競爭什麼快樂學習都是騙人了 其實這倒是不一定,學習不會快樂,那只是因為大多數的小孩在學習其沒有"興趣"的東西若是有興趣的事物,即使是競爭非常激烈,也會很樂於去競爭因為競爭將使自己學習更多,成長更快三個傻瓜電影裡不論是那喜歡攝影的傻瓜或是那校長的兒子都在影射這個問題東方社會的父母最大的問題就是不會考慮到自己的遺傳因子是否真那麼優秀能夠達到其期望而忽略去發掘其子女真正的性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