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4.5年級在十幾二十歲時也是高喊老賊老而不退這問題每一世代都會發生只是當年沒有網路可以讓4.5年級的人到處哭喊只能透過文章、社論來表達再過20年也會有新一世代的年輕人要現在的草莓退位很正常啦只是跟當年的4.5年級比起來那時的無殼蝸牛族還辦了一次大遊行現在的年輕人買不起房除了上網喊冤還是上網喊冤只是換個論壇!
烏鴉2636 wrote:只是當年沒有網路可以讓4.5年級 哈哈!! 不過4-5 年級的贏在 至少會去學用網路...哈哈因為當時跟本沒電腦..因時代不一樣 必須學有電腦時都幾歲了 也早出社會了 但 還是因為時代不一樣 逼著去學電腦
以世代特性來說的話,並沒有誰優誰劣,四五年級生有他們吃苦耐勞的特性,七八年級生也有網路世代靈活多元的優點.但四五年級生真的是搭上了台灣經濟成長的順風車而使得他們在年輕出社會後就有比較多的機會,而且隨著台灣經濟大幅成長的年代,他們的收入與職位也隨之成長.而現在台灣的年輕人還沒得到試煉的機會,就遇到了經濟與薪資停滯的十多年,相較之下累積財富與職位升遷的機會少了許多.我在大陸待了幾年,其實認為台灣這一代的年輕人並不比大陸的年輕人差(平均而言),甚至某些負責與應變的特質還優於大陸年輕人.但坦白說,大陸這一代的年輕人(80、90後)搭上大陸經濟成長的順風車,就如同台灣當年的四五年級生一樣,工作機會、薪資與職位升遷皆是不斷成長.現在大陸北上廣深等大城市的大學本科畢業生薪資都已在RMB$4000元以上,工作幾年有個人民幣七八千的月薪比比皆是,甚至我認識的一個在微軟工作的鄰居,30歲出頭的年紀,不含其他補助光底薪至少在人民幣17000元以上,而且他已在上海購房,剛買了BMW-532房車(他的房跟車都是貸款購置的,但他敢買也代表他對未來是具有信心的).而很多大陸30歲出頭甚至不到30歲的年輕人,在公司已是經理甚至副總以上階級,也很多30歲左右或不到30歲的年輕人創業當老闆,身家都已是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的資產.大陸年輕人真的比台灣年輕人優秀嗎?不見得,但他們生逢其時,得以享受國家經濟成長的果實.台灣年輕人不見得不敢拼不會拼,但台灣這幾年的經濟衰退,產業除了繼續西進與代工也沒有什麼成功的轉型與升級,豪宅價格一直漲但大老闆們卻仍一直買,可還說經濟景氣不好所以員工薪資一直凍漲,甚至還以約聘取代正職來節省勞動支出,這樣的環境對照對岸,我真的可以體會現在台灣年輕人的不滿.台灣現在這樣的經濟環境,也是目前那些三四五年級生主政下的結果,他們也不該批評現在年輕人是草莓.你培養了什麼樣的土壤,就會種出什麼樣的果實,與其去批評怎麼會種出草莓,還不如趁現在有權有勢時,想想怎麼去改良土壤,到時你想種出西瓜、芭樂、蘋果、蜜桃都可以.另外提一點,大陸近年來以強迫或半強迫的方式使各大城市(尤其沿海)的基本工資大幅上調,雖然使企業的勞動成本上漲,可能會迫使某些企業外移至薪資更低的國家,但他們此舉是使得國內勞動人口所得增加,加強了國內的消費能力,使這一兩年出口不如以往強勁之際,還能靠國內市場消費來消化掉一些過剩產能,並仍維持經濟8%以上的成長.這一點也請政府及國內企業家思考,一昧打壓台灣的薪資不成長,難道就能提昇企業競爭力與台灣經濟,台灣的服務業人口早已大幅超越製造業,現在除半導體及面板還在台灣外,其他製造業幾乎大部分都已外移至大陸,可以說台灣經濟的動力也早已不是過去靠出口賺外匯的年代,更多的是台灣內部消費動能.如果國內薪資成長,帶動整體消費能力的提升,使經濟重啟一個正向發展循環,對於台灣的企業以及經濟來說,不見得是壞事.如果是希望有一天當大陸薪資超越台灣,台商會回流到台灣設廠,我可以告訴你~~不可能!!當所有上游零配件材料廠商都在大陸,下游客戶也在大陸,就算台灣薪資低他也不會回來,因為光是材料與成品來回的運輸成本以及運輸時間都不會讓他做出這樣的選擇,更重要的是,客戶也不會讓他做這樣的選擇.如果有台商要回台設廠,可能是因為政策、可能是因為人才,但絕不會只為了薪資低就回台設廠.
Eclipse 7099 wrote:消失的六年級.......(恕刪) 呵呵...因為我自己是六年級,所以不好意思形容啦另外,個人也覺得六年級也剛好處在四五年級與七八年級生之間,講好聽點是中庸,吃苦耐勞服從性比七八年級好,彈性靈活又比四五年級好,但說得不好聽就是有點不上不下,視乎用什麼角度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