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嗆聲「未來不養你們」

940nw wrote:
你怎麼只想到稅?
不能縮減福利嗎?


因為人民要養這些人

不是用稅養 是用啥養阿?

縮減福利 我相信跟此標題無關

他們嗆的是 「未來不養你們」

你要講縮減福利 隔壁大概有三百棟樓在砲公務員的福利 你可以去那發揮

葉之路.風之谷~ wrote:
補助學校那麼多錢,實...(恕刪)


政府補助學校的錢很少部份花在學生身上?
在學校享受的那些資源,師資,實驗室,圖書館,電腦教室,球場甚至游泳池那些都不是錢?
都不是花在學生身上?
大興土木的成果,難道是校長一人享受嗎?
當然不是,是你的學弟妹們享受啦!

近年有些學店私校開始招不到學生而面臨倒閉,學雜費本來就是學校主要主要的收入來源
國立學雜費比私立學費少了快一半,招生數也不一定比私立多(系所數量比)
有些軟硬體甚至還比私立好,錢從哪裡來?又花到哪去?
難道國立學校的軟硬體設備比私校便宜一半嗎?不可能嘛!

這位先生述說的情形的確很誇張
非英文系的英文課只有一年級的通識,教授起碼是英文系教授來教,居然找留日的來?
與在下一樣十幾年前念傳統私大差很多,除了學生會很鳥外幾乎各方面都算得上完善
當年私立大學可是比國立大學還少,用十隻手指頭來數都還有剩
淡江,輔仁,東吳,逢甲,中原,靜宜,東海,文化
這些傳統私立大學在真正學店林立的現在雖是比上(國立)不足,比下倒很有餘
請問先生是念哪間學校被你說的這麼一文不值?
Kao0911 wrote:
當年私立大學可是比國立大學還少...(恕刪)


真的嗎? 很多以前沒聽過的學院、大學不都差不多是那個時候冒出來的
職業學校改成技術學院,技術學院再改成大學
每個學生可以收的學費增加了,可招收學生數也增加了
硬體建設固然有一定的需求
但以學校而言應該不需要每年都在蓋卻蓋不完吧
當然我說的是大學校,像我母校那種校地小不啦嘰的頂多舊建築拉拉皮
蓋一幢建築的花費如果平均攤用在學生身上可以做到多少事情
而且像我們這種文科的根本不用買儀器蓋實驗室什麼的
師資如我所說很多沒經驗的新老師第一次執教
電腦教室只有8Mb記憶體,用硬碟模擬硬是跑photoshop=>軟體需求16Mb
學生自己沒有電腦用學校電腦做畢業論文做到論文不見蛋的時有耳聞
我大一進去到大四學校的硬體設施增加的
圖書館蓋一座電梯=>不敷使用
禮堂/綜合體育館改建=>壓縮社團空間,增加座位好在禮堂開容納幾百人的課
圖書館書籍採購=>增加漫畫區買進大量漫畫書
新建網球場=>非體育課使用要付費
另外一個校區從來沒去過也不知道有些什麼
我當年真的很希望能夠有更多業界的人士來授課
教我們更多實務應用的課程
文科的科系不需要昂貴的硬體,但最起碼該給我們好的師資

我有個學妹在忘記什麼處室打工
有一天聽校長跟主任說阿我昨天心情不好就跑去血拼
東西買一買就開心多了.....

這是我親身經歷的,沒辦法以前沒啥電腦網路可以問,入學前只有招生簡介可以參考
同時期朋友在另一間理工科私立學校就很精實
校舍和實驗器材老舊,但教授真正有在帶學生做研究
另一個朋友在另一間私立大學
聽說他們新建築就有特色蓋得很好很實用
電腦教室是全新數百台當時最高階的電腦
大家學費繳得差不多,但獲得的待遇差很多
跟很多事情一樣事在人為啦
全台有將近八成人沒繳稅
可是每個人的學齡期子女幾乎都有在讀書
這些補助難道是天上掉下來的?
還是我欠他們的?
有些人把不繳健保費的人批評為沒資格當台灣人
卻認為不繳稅很棒很讚
跟他講繳稅 他就叫你減福利
雙重標準 一天到晚就只藉機想砲公務員
在他們的說法 這些大學生叫做既得利益者敢勇於出來要求改革呢
要談改革 先養得起自己繳了稅再說 一堆啃老族

大言炎炎 wrote:
全台有將近八成人沒繳...(恕刪)


我以前在當上班族的時候年收入不到40萬就要繳稅
難道當時賺不到40萬的就已經算20%的有錢人了嗎?

葉之路.風之谷~ wrote:
我以前在當上班族的時...(恕刪)


我不太了解您想表達什麼耶
稅法的規定多少就是多少啊
我也是一樣要繳啊
難道你真的認為剩下的80%全是窮人嗎....
大言炎炎 wrote:
全台有將近八...(恕刪)


八成?

你去小7買東西就要付5%的稅
你有汽機車跟房子那更是跑不掉

大言炎炎 wrote:
我不太了解您想表達什...(恕刪)


八成的人不用繳稅這種統計數字是哪來的?
我之前真的沒聽過這個,所以GOOGLE了一下
不知道您所說的是不是這個
楊志良批財團養財委 蔡正元:8成薪水階級免繳所得稅

因為我怎麼樣都想像不到在什麼情況下八成的人不用繳稅啊
像是有兩個小孩唸大學,父母雙薪扣掉教育扣除額以後剛好免稅這樣?
我妹唸夜校白天打工年收入二十幾萬都有繳到稅了說...
我的親友當中有在工作的還真沒聽過誰不用繳稅的


940nw wrote:
八成?你去小7買東西...(恕刪)


消費的稅金是店家要繳交的
即使轉嫁到消費者身上也不能算成消費者所繳
消費者只能感覺到物價上漲
十餘年來價格漲超過50%的商品真的很多啊
我應該修正我的說法是將近八成的人幾乎沒有繳所得稅
而將近四成是完全沒繳
對於之前的說法不夠仔細跟正確
向大家道歉,我不是看蔡正元的文章
是看數據
2010年的所得稅繳納資料顯示:
綜合所得總額45,816億元,稅額只有2,661億元,平均稅率只有5.8%。
綜合所得稅額2,661億元,薪資所得稅佔57%,財產所得稅佔43%。
全部納稅戶數有5,509,478戶,累進稅率0%的戶數有2,116,957戶,佔總戶數的38.42%,不必繳稅,平均每戶年所得338,504元。
累進稅率5%的戶數有2,368,725戶,佔總戶數的42.99%,平均每戶年所得670,129元,平均每年繳稅9,387元,平均稅率只有1.4%。
因此,稅率0%和稅率5%的戶數比例合計81.41%,但所繳的稅額只佔總所得稅額的8.36%。
換言之,台灣有八成的人「幾乎」沒有繳所得稅。
你看不到夜市的攤販嗎?花園夜市?瑞豐夜市?各式各樣小吃店?
大言炎炎 wrote:
我應該修正我的說法是...(恕刪)


謝謝,這樣大部分的人應該看得懂了,台灣的貧富差距真可怕
我剛剛想到隔壁鄰居不用繳稅
低收入戶全家只有單親媽媽一份收入養3個小孩
兒子國中畢業以後就開始啃老了
我支持營業額多少以上的店家開發票
希望真的有賺錢的店家不要又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