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xjian wrote:
高鐵是透過一些財務會計的操作手法,
如降低每年折舊攤提金額而拉長總期限、
借低還舊...等達成單季帳面營餘的。
不然高鐵財務如真的靠自己就能漸入佳境,
那漲票價是漲什麼鬼?

高鐵是民間公司,而且跟台鐵與一堆客運競爭
漲票價會減少客人,嫌貴的自然去搭台鐵或客運
但如你說,高鐵只是帳面營餘
不是更應該漲票價嗎?

==============
高鐵快飛 上半年賺20億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9/8092480.shtml
各位大大 如果對圖示有興趣,請參考『1977 她的眼睛像月亮』http://www.youtube.com/watch?v=YgCiXDLIj6Q
EizoT766 wrote:
高捷算是幾個都會區重...很多市區的通勤族、學生都來自周遭仁武、鳳山、小港等等,
對民眾來說,高捷路線根本用不到。
一個媽媽載小孩或爸爸開車載兩三個家人進市區上班上課更為划算。
當初的構想出發點就是以高雄市為中心,但沒有顧及市區許多活動人口並沒有住在市區裡面,
現在使用率偏低,又能怪誰。
(恕刪)
仁武鳳山小港,高捷都有通過
高捷的最大瓶頸在,十字形而支援的大眾運輸網路不夠避密及班次太少
如果高捷要起得來
公車網路的班次密集度要跟得上高捷
(台北的公車密度真的是出奇的高壓,常常3-5分中就一班)
不過,高捷有個好處
腳踏車可以隨時上,人+車 只要 60, 不限里程
我都利用高捷從高雄到岡山,自己開車覺對不划算,摩托車騎那麼遠也累死人
同理,小港到美術館附近,仁武到火車站附近也是一樣,直得利用腳踏車+高捷
也許,乾脆高捷大幅開放腳踏車上高捷會比較好
然後,如果台中捷運是一字形,那恐怕更悲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