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資慘退16年?江宜樺:縮工時、提勞退等於加薪16.5%

han172189 wrote:
16年前,沒有週休2...(恕刪)

雖然我是上週休二日的班,
但16年後的今天也不是人人有週休二日,
而且江宜樺提到的每2週84小時工時就不會是指週休二日了....
面對壞事的態度,決定了你心情的高度; 做人的態度,決定了你名聲的高度; 做事的態度,決定了你成就的高度。











那是一般勞工薪資倒退

公務員並沒有倒退
建議幫政府的高官加薪40%,

從現在起每周1,3,5上班就好,

反正1周上5天也是用來內鬥政爭,乾脆上3天就好,又可達到加薪目的

dive blue wrote:
記者王鼎鈞/台北報導...(恕刪)


他的意思是說公務員調的比民間少
所以公務員有加薪的空間
生命本是孤獨 人間自有溫暖

dive blue wrote:
記者王鼎鈞/台北報導...(恕刪)



光這幾句話..

沒算到每年的通貨膨脹

沒算到油價隨變漲,電價高興就漲

也沒算到政府隨便編個名目就加稅


台大有這種教授,基本上教出來的學生大概也是爾爾

難怪台大出來也跟到德國真好一樣,就是22K..

axr6902421 wrote:
光這幾句話..沒算到...(恕刪)


只是一堆人不斷的抱怨,那跟本不會改變現狀,且對於物價的算法還很大比例根本不瞭解
那個數字已經是包含物價變動了,也就是現在跟1997年其實是差不多的,那時沒有週休二日,但跟現在責任制的基本物價購買力大致差不多(不包含資產購買力)

對政府來說,講這些都沒用的,政府對於薪資是沒有太大引導能力的,決定薪資的主要還是市場力量,市場給這樣政府很難有太大作為,真把基本工資提得太高太快,那以現在企業自由化的狀態,縮小台灣外移不是不可預期的,拉高名目薪資和失業率之間的取捨並不容易,如果現在失業率低於3%(一般認為台灣的充分就業是3%),那光市場勞動力的供需就應該拉高薪資了,但現在狀況不是

那種還在沈迷以前榮景的心態最好忘卻,以前是供給不足的的年代,每年光人口成長就是一項非常強勁的需求,現在別說成長,光不在台灣消費的人口起碼兩百萬,也就是我們損失了有適當消費人口兩百萬,那光對需求就是重大打擊,以前在需求不是問題的狀態下,努力生產就能獲得不錯的薪資,但現在不是努力就會有收穫的時代了,需求不振,努力生產造成呆滯還不如不要生產損失還小一點,經濟結構跟以前相比複雜太多,今年大賺有競爭力的企業能維持三年都困難重重,企業獲利反而保守現象非常嚴重,台灣不是缺乏資金,但投資非常疲軟,沒有適合利潤的中長期行業吸引資金,那資金往少數資產移動造成單價不斷堆高是不可避免的,不光台灣這樣,幾乎亞洲國家都有這樣現象,相對而言台灣雖然成長緩慢,但整體結構其實還沒有非常差,但基礎的崩壞卻不斷的發生,國民只是一直抱怨卻不願意真正的面對和處理,前景很難有太大改善

政治力量對於經濟的影響力只會越來越小,稅收非常不足的現在,指望政府根本是緣木求魚,那不是換人可以處理的,在野的反正只要罵那容易多了,但對事情有幫助的是有可能實現的改善方案,這不論執政還是在野的,都沒有提出可行的方案,目前執政的是希望走開放的方向,這個有相對較大的純理論依據,但實際執行上不是一定比較好,那還得不少主觀和客觀因素要支持,且以開放來說,台灣的進度是落後主要競爭對手的,落後中不但沒有快速追上,反而開放的差距越來越大,但走向封閉幾乎可以確定更差,是兩個爛的選一個比較不爛的被迫接受選擇,且越拖越久狀況只會越來越差

教育和基本觀念的改變才是改善薪資的唯一觀念,教育不是現在這種作法,只看學歷那張證書沒啥用的,高等教育要訓練能夠獨立處理事務的人才,有那樣資質的才走高等教育,其他的往技術教育走反而對台灣比較有用,大學畢業但沒有適當專業的還不如有市場需求一技在身的技術人員,技術工作有需求找不到人,不需要的大學生滿街都是,那才是薪資問題的最大主因,要改善需要整體社會觀念都改,不然只是抱怨,罵一罵抒解一下心情,不會有任何實質的改變的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ntic865039 wrote:
以前的人肯吃苦,現在呢?這不做!那太苦!唉!


不是不吃苦而是沒代價!!只給的起香焦當然只請的到猴子!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自古以來的名言,那為什麼企業不給高價?
請不到人就開高薪呀?真是挺怪的,不給錢又要人家做那麼多事,怎麼那麼奇怪?
現在企業不都壓迫員工薪資來降低成本,後果就是惡性循環,
商品賣不出去因為人民沒錢買,結果循環下去就變公司倒閉!!



閣下去想想以前大台北地區30k可以養家活口兼買房!!

現在30k是啥小?

薪資沒漲房價卻漲多少?

光是用這個基準點來看就好,不靠爸媽族在大台北30k40k買的起房?

家中經濟在不好者,子女都不用負擔起家的經濟問題?

別只用自己的世界去看待整個環境。

economic wrote:
只是一堆人不斷的抱怨,那跟本不會改變現狀,且對於物價的算法還很大比例根本不瞭解
那個數字已經是包含物價變動了,也就是現在跟1997年其實是差不多的,那時沒有週休二日,但跟現在責任制的基本物價購買力大致差不多(不包含資產購買力)


一堆人不斷抱怨是不好,但也不見得是缺點?
社會本來就會有不同的聲音,所以沒報怨就是好事?
只能聽到好聲音?

物價上漲的誇張成度那麼明顯,卻視而不見?的確該上漲的本就該,臺灣許多物資本就從外國進口,
這點無可厚非,但是!!重點來了!!

大都會區,薪水與16年前相比,房價卻高出多少倍?
以亞洲區域的民族習性,誰都希望自己有間房,有輛車,對家庭才有好交代!!

國外為什麼買屋需求沒有像亞洲那麼高,是因為人家連房租漲價都要管!!
人家房東要收回房屋不租你都要先與租屋者達成共識才能搬,否則政府不會同意妳隨意趕房客,
為什麼人家德國東歐國家辦的到,我們卻不能?

16年來國家人口並沒有多大的人口成長,我們的空屋率有多少?
兩千三百萬的人口至今還是兩千三百萬,

政府可以做的事很多,憑什麼政府不能做?

中和與板橋近期在延岸河堤徵收多少土地,卻給財團炒作房地產,
拿來蓋合宜住宅不是很好?但是政府問題還是人民問題?


屏東空氣好 wrote:
那是一般勞工薪資倒退...(恕刪)


如果依天龍人的說法
我倒想問問 這些軍公教退休後實質所得替代率高於勞工這麼多
請問又是加薪多少?

無能的官員
造就無能的政府 "偷拐搶騙"
睜眼說瞎話

只會跟爛的比
房價從2010到現在已經漲了7成
油電雙漲, 造成物價10幾%的漲幅
軍公教支出占歲入的6成以上....
實質薪資倒退16年以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