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浮發電機」-各位信嗎?真的是很扯!

他上面宣稱的都沒提到風力發電啊。

只要一開始40W,接下來你就躺著賣電啊。
如果媒體持續報導這麼扯的新聞
這是國家之恥
如果只是某個金主要衝新聞就算了
顯然不是

u82232016 wrote:
"瓦特"是能量密度"...(恕刪)


這篇很明顯是在唬洨看過笑過就好,不過你也打錯了
瓦特不是能量密度而是功率單位;而度的單位是千瓦‧小時
而其實"每小時就可製造1800瓦電力",因為是寫"電力"不是寫"電能"
電力這個字眼跟電能不同,是在物理學上沒有定義的(沒人在用),所以也就是"電"而已
所以要這樣說也不能算錯,只不過就像脫褲子放屁,1個小時就是寫在那混淆視聽的而已
要說n個小時製造1800W電力也都是一樣的,簡單來說就是功率1800W的電
所以如果真如他所言功率是1800W=1.8kW,1.8*24=43.2,一天下來的產能的確會是43.2度
不過認真討論文章的語法對不對,東西卻是假的也是沒意義,所以也就笑笑就好

回覆中一堆人還覺得永動機是可行的
拜託至少一些基礎的理論要先讀
理論上是不可行的,在任何但書下也都是行不通的
如果真的要說麻煩能先貼出資料讓大家檢視
科學當然是可以推翻,但至少目前主流的理論是找不到反例的
所以絕對不是這些莫名其妙跳出來的東西又一堆漏洞的說法(連假說都還不算)可以挑戰的
當然不是說誰對誰錯,而是一個一堆漏洞解釋不清楚又不完善的東西
連接受檢驗都還不敢就想實用商品化,無異於巴蛇吞象也不切實際
應該不可能只有一開始的40W,應該要持續供給能量,讓他轉吧,
另外輸入和輸出,因為我不是物理系的所以不太懂,
不過他應該要往發電機組的研發發展才對,如果效能真的這麼好,
賣給發電廠毛利不是高很多。

失去的笑容,請不要再回頭 wrote:
這篇很明顯是在唬洨看過笑過就好,不過你也打錯了
瓦特不是能量密度而是功率單位;而度的單位是千瓦‧小時
而其實"每小時就可製造1800瓦電力",因為是寫"電力"不是寫"電能"
電力這個字眼跟電能不同,是在物理學上沒有定義的(沒人在用),所以也就是"電"而已
所以要這樣說也不能算錯,只不過就像脫褲子放屁,1個小時就是寫在那混淆視聽的而已
要說n個小時製造1800W電力也都是一樣的,簡單來說就是功率1800W的電
所以如果真如他所言功率是1800W=1.8kW,1.8*24=43.2,一天下來的產能的確會是43.2度
不過認真討論文章的語法對不對,東西卻是假的也是沒意義,所以也就笑笑就好

回覆中一堆人還覺得永動機是可行的
拜託至少一些基礎的理論要先讀
理論上是不可行的,在任何但書下也都是行不通的
如果真的要說麻煩能先貼出資料讓大家檢視
科學當然是可以推翻,但至少目前主流的理論是找不到反例的
所以絕對不是這些莫名其妙跳出來的東西又一堆漏洞的說法(連假說都還不算)可以挑戰的
當然不是說誰對誰錯,而是一個一堆漏洞解釋不清楚又不完善的東西
連接受檢驗都還不敢就想實用商品化,無異於巴蛇吞象也不切實際


有接受正式物理教學或實驗訓練的人是不可能隨口就講出"每小時就可製造1800瓦電力" ,

而且還是貼在會場的布條上頭 ,

只有像記者這種外行人或半調子才有可能隨口湊出"每小時就可製造1800瓦電力" ,

文章語法對不對的問題其實不太大 ,

重點是這專家竟然會在這麼基本的小地方也無法正確陳述 ,

這背後的內幕可真是耐人尋味 !

jly wrote:
有接受正式物理教學或...(恕刪)


我不知道"台灣愛迪生"是有多厲害
不過這種東西
小弟跑一趟光華商場,兩三千塊就搞定了

永動機????

要的人
我一套賣他一萬就好了

唉~~~

JasonQ wrote:
查過其他的媒體報導,...(恕刪)


鄧鴻吉說,磁浮發電機目前只剩下外觀設計未完成,預計1年內上市,現在已與鴻海集團洽談代工製造;德國、日本、緬甸等國都有代理商,其中緬甸每月需求達2萬台。"

如果是真的,郭董會把它買下來而不是代工,用鴻海名義招搖撞騙,如果給郭董知道,他就知死了

MagicEli wrote:
鄧鴻吉說,磁浮發電機...(恕刪)


借這裡問一下,之前那個被光照會轉的石頭到底真相為何?
看到這篇回文很高興台灣科普觀念還有一定水準

上個月一個譁眾取寵大學生,自己翻譯了國外文章

搞了個美國國中生都在玩的電漿發電

說是核子反應爐上了新聞,還一堆義和團死挺到底 XD
 永動機為什麼不可行,說穿了,就是違反熱力學定律。轉貼

科學月刊
科技報導

2013年5月1日

  一定動永動機
  家裏的無線電視傳來長達數分鐘的廣告,某某牌一定熱發熱毯,除去重複的台詞,剩下的重點可歸納如下:一、它是一種免用電的主動式發熱毯;二、它使用鈦鍺奈米能量粉作成膠體層,編織入毯,構成宇宙能量波發射源;三、透過體溫與宇宙能量波發射源的熱效應共振,使發熱毯升溫2.5度,達到發熱效果。不用插電,就能不斷地發熱,實在太神奇了。

  這種號稱不用電的主動發熱毯讓我聯想到永動機,公元七世紀,印度天文學家(Brahmagupta)設想一種輪子,在中空的輪輻內裝可流動的水銀,這輪子一轉動,就不會停止。不用任何外加作用力也不會停下來,就像點石成金的煉金術讓人著迷。一直到現在,各式各樣的永動機不斷出現,但沒一件成功,因為永動機違反基本的物理定律,早在1775年法國巴黎科學院就決議拒絕審理永動機,1917年美國專利局決定不受理永動機的專利申請,但永動機就像海市蜃樓,吸引了夢想家的追尋。

  永動機為什麼不可行,說穿了,就是違反熱力學定律。我們可以將永動機粗分成三類,第一、二類分別違反熱力學第一、二定律,第三類則純粹是騙人的把戲。一般的永動機除了不需要額外施力,還要能對外作功,提供源源不絕的動力,我們將之歸成第一類永動機,簡而言之,第一類永動機就是無中生有,但這是違反熱力學第一定律:能量守恆。

  熱力學是物理學中重要的一支(可惜高中物理課程沒有介紹熱力學),發展於十九世紀的工業革命。人類使用蒸汽機取代人力,透過加熱產生蒸汽,利用蒸汽達到對外做功。研究熱與功之間的關係,而有了第一定律,為了提升蒸汽機效率,而發展出第二定律。熱力學第一定律是說能量守恆,能量有很多種型式,如物體運動所帶的動能、在重力場內的重力位能、內部原子分子無規熱運動的內能、電磁作用的電磁能等,而這些能量可以相互轉換。在一個封閉系統內,不管如何轉換,總能量不會改變(後來發現質能才是守恆)。1840~1848年間,英國物理學家焦耳透過實驗證實熱與功之間的關連,1847年德國物理學家亥姆霍茲(H. von Helmholtz)首次用力學理論證明能量守恆。而第一類永動機設計理念的共通處就是要在不提供額外能量的情況下,還能對外作功,明顯違反能量守恆,這就是第一類永動機不可能存在的原因。1570年代,歐洲人設計出阿基米德螺旋汲水器(Archimedes Screw),希望把水從低處抽汲到高處(圖一),讓抽到高處部分的水向下流,帶動汲水器,使之永動,但在不外加能量的情形下,摩擦力會使得抽上去的水比流下來的水少,汲水器終舊停下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