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arkmio wrote:
樂揚建設經理戴昇益表示,王家在原先都更核定報告書上就記載5戶,現在分回的戶數同樣也是5戶,且王家土地面積約50坪,依照比例分回170坪房屋相當合理,財產穩定增值,沒有獨厚特定都更戶。
對於張景森在臉書上的說詞,戴昇益認為,98年報告書核定王家5戶的價值就達7、8000萬元,多年過去土地價格不可同日而語,此外文林苑基地581坪,建設為地下三層、地上十五層的建築,若不單看王家,放大至所有地主與住戶,即可明白所有人財產都放大了
這個騙騙一般人可以,有點房地產常識的都知道在鬼扯,
王家那塊地是屬於土地區分商業第一種用地,容積率360%,建蔽率55%
王家50坪的土地只能蓋出 50*3.6=180坪的室內面積,土地上建物面積是50*0.55=27.5坪
也就是王家那塊地如果獨立蓋也只能蓋出一層27.5坪,共6.5層的房子,
簡單來講對建商而言他們的土地只能貢獻出180坪的室內面積,
今天建商花營造成本,整合住戶,廣告,申請建造等各種成本幫你改建,
蓋出了180坪,住戶拿走170坪,建商剩下10坪可以賣,你到哪裡找這麼佛心的建商?
一般在談都更的條件,都在一坪換一坪,如果是一樓或頂加或是使用面積較大,大多也是一坪換1.5坪在談,
這種用3.4倍外加停車位的方式如果正常,那全台北市保證沒有老房子,建商也都通通倒光。
另外就是王家土地占用的情形也是一個問號
按照財團法人都市更新研究發展基金會執行長丁致成的說法,王家18號這戶實際上非法搭建的部分比合法多。民國83年登記資料時,一、二樓面積合計是90.64平方公尺,電子謄本顯示該地號為陽明段一小段801。在更新前96年測量時,就已經搭蓋到3樓,且一、二樓面積擴大到196.092平方公尺。從周邊衛星空拍地籍圖顯示,在地號801位置上的建築物明確標示是三層樓3R,同時灰色的建築物範圍也確實顯示占用鄰地,擴張到部分799、800、802地號,而王家另一塊803地號也占用到國有地,並將之圍在自家圍牆內。看起來,王家所說三年前的「整修」,可能就是上述的違法「擴建」。
http://www.coolloud.org.tw/node/70533
總之,這家人成功了他們的訴求,但卻毀了更多人都更想要新家的夢。
E見鍾情,獨E無二,The Best or Nothing, Only Mercedes-Benz!
即使做不到謙卑,也應該做到尊重
四年前發生的文林苑事件是個遺憾也是個省思。
市府同仁當時承受了很大的壓力和委屈;而對我來說,執行當時的法律,公權力協助拆除是依法行政,也是個很痛苦的決定。
因為做為一個個人,我當然能理解每個人對於家園的執著。
然而,做為一個市長,我當時能做的就是考慮大多數人的利益,並且依法行政。至於,對於當時年輕朋友參與聲援與靜坐的作為,我真的不認為是個「kuso」社會運動,更不認同「酸言酸語」的評價。他們對於居住正義的理念和想法,也確實讓都更機制和法規,持續醒思和檢討。
身為執政者或有權力的官員,我們或許有我們的職務和公益考量;但即使「你做不到謙卑、忘了謙卑,但起碼也應該做到尊重。」文林苑事件是個傷痕,對台北市的都更發展,對每一位等待的住戶、對於市府同仁都是。不過社會的進步本來就不會一帆風順。抗爭、對立、傷痕有時在所難免,重要的是在這過程彼此了解、增加共識,讓對立一次一次減少。酸言酸語無助於社會和諧,在得到執政權力後,別有了權力的傲慢,就忘了謙卑、謙卑、再謙卑。
-------------------------------
張景森最新說法
今天我看到一張廣告,文林苑即將落成,很好奇想知道王家現在的狀況如何。問了一下熟知內情的朋友。「他説,其他更新戶現在都很高興,終於可以遷入新房子。而王家總共分到五戶,面積175坪,如果他們還不滿意,那也只能算是不快樂的億萬富翁而已」。
這讓我感覺到,幾年前那場抗爭,幾乎讓都市更新汙名化,事實上也差不多讓台北市的都市更新停頓。
「文林苑的落成,讓我們有機會想想那些激情,重新檢視相關爭議,回到更合理更新法制的時候了!」
張景森澄清,不過也許他的個人臉書表達方式比較不恰當,讓人誤以為他在嗆王家、或嗆那些運動者,「這,都不是我的本意!」
-------------------------------
本來就不缺的東西,給你再大再多也沒用
凡事若只用「錢」的觀點來看,會漏掉很多看不見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