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屆奧運射箭國手 為了生活竟得在早餐店打工

無事閒閒 wrote:
若參加奧運得到了獎牌類似等於通過師資的英檢高級考試,可到大學的專科任課.
以此類推, 若是亞洲區得獎, 可得到高中高職體育專項科目的任教資格
或國中國小的體育老師的資格....

但有些運動項目的選手需要年紀輕的耶,18~24歲的年紀,到大學任教?可以嗎?
再說,得獎牌只能說選手對某項領域很擅長,貿然去學校任教教學,這會不會顯得有點師資不足?
奇怪?我認識個手球選手.
大學畢業就存了百多萬.
他說出國比賽常有獎金可拿.
球鞋球衣也都免費.
政府不照顧運動員?
還是大家認為要照顧他一輩子?

f62902 wrote:
但有些運動項目的選手需要年紀輕的耶,18~24歲的年紀,到大學任教?可以嗎?
再說,得獎牌只能說選手對某項領域很擅長,但舊貿然去學校任教教學,這會不會顯得有點師資不足?

...(恕刪)



太年紀輕的就是獲得一種入學資格,
例如: 可以直接到大學體專業系所或研究所受教育, 成為國家培育的重點人才.


台灣真的是病了,
竟然讓我們看到: 真正有天賦的人才被恥笑放任不管, 反而是殺童軾母的被無限關愛保育....
是政府無能 悲哀
三屆奧運射箭國手 為了生活竟得在早餐店打工

究竟應該是

正職:選手 副業:賣早餐?
正職:賣早餐 副業:選手?

可是選手的比賽生命(比如游泳) 不是有些都短短的 那怎麼瓣??
國家養一輩子??(從投資角度來看 萬一他從來沒拿過獎呢??)
(又 難道苦苦練沒金牌就不養他?這又說不過去吧?)

-----------------------------------------
我的看法是
除了職業運動外

運動選手應該都有一份正職工作
(不管與體育有無相關 比照勞基法...等 大企業贊助?比照殘障雇用名額?)

而參加比賽 在他的總體人生算是次要的
(體力旺時 算主要..)
吃小菜.喝小酒.打小牌.摸小手.騎小車....看看小電................................................視!
有句話叫:旁觀者清。
也有句相對的話叫:站著說話不腰疼。

我想,不如先從了解一個國家級選手的生涯,再來評論這件事情,會更公允一些。
且容不才來分享所聞與陋見。

不才的外甥(以下簡稱他),與他幾位同學,曾是國家奧運選手,
他到當兵入伍時都還住在自家樓上,所以運動生涯全家都很清楚。

十四歲時,體育成績不錯,後來入選校隊,開始了他的運動生涯,
入選校隊後,每天早上六點起床,六點半到校開始晨訓,七點半解散回到班級,回歸清潔等正常學校作息。
十七點放學後,再回校隊練習,通常練到十九點;
若遇有重大比賽,練到二十一點或集訓三五天也是常有的事;寒暑假基本上就是全天集訓。

辛勤練習自然有回報。這幾個孩子從一開始市冠軍,縣冠軍,後來也拿過全國冠軍,
獎金就不用提了,幾千到幾萬塊而以;若是團體冠軍,獎金還得大家分,發給你一千塊都還得找零;
最大獲利者還是學校,有給全校隊加菜金,更多的硬軟體建置費,但終究還是學校的。
家長支持學生的最大動因,只是興趣跟榮譽。

看到這個作息,你會發現孩子讀書的時間被壓縮到很少,漸漸功課會開始落後。
他們在運動上可以獲得成就感,但課業上挫折感越來越重,自然形成惡循環;
這也是運動員普遍給人不會讀書的刻板印像,但絕對不是學運動的孩子都笨。

這群孩子高中之後被選入國家代表隊,當有奧運這類的國際比賽,就會被徵招到左訓中心集訓,
一次集訓都在三個月上下;其間吃穿用都國家供應,這部分沒虧待。
但問題來了,集訓期間,不論選手是在求學,就業,或者戀愛,一切都得中斷,全心全職投入訓練,
且國際賽事不只四年一次的奧運,還有亞運,邀請賽等各大小賽事,
每一兩年都得集訓是正常的事情;
平時也還有其他國內賽事,所以日常自主訓練從未停過。

最後各方爭論點就來了,
這些國家選手人生最精華的時光,都在為國家奉獻爭光,
如果有在國際重大賽事拿到好成績,那麼還有機會贏得獎金,或有企業願意贊助供養;

如果沒有呢?
那就會像新聞主角一樣,沒有特殊謀生專長,連吃飯都成問題,
為國家忙了八年十來年,退役年限一到,就被國家直接放生,還得偶而被有意無意的奚落。

當然有人會說:
國際賽事拿不到好成績,是選手自己不夠努力,被放生剛好而以。

換個角度看,有資格入選國手,代表這些人已經是這個運動項目的國內精英,
且國際賽事是把兩千萬的精英,送出去跟七十億的菁英比賽,除了努力,天賦,還要看天命。

為什麼說是天命,容不才以籃球舉例:
國內昔日籃球高手,如錢一飛,李雲光,鄭志隆這幾位,相信大部分人都同意他們是當時國內好手;
如出國碰上的對手是魔術強森,或麥可喬丹這些傳說級的天才,
相信就算是林書豪這般的高手,照樣吃土。

我也不認為國家必須照顧這些國家選手一輩子,
但起碼輔導就業這一塊,是否能再做得更好一些,而不是利用完了就不聞不問,
導致這些曾全心為國家奉獻的人,最後落得四處打零工,或擺攤維生的窘境。

以遺傳學來說,這些國家級選手,有很高機率會生養出同樣擁有運動天賦的下一代,
但試問,自己曾被國家如此棄如敝屣,還有多少人願意讓自己或親友的孩子重蹈覆轍?

不才書念的少,不懂滑坡論這些高深的學問,
單就現實情況而言,昔日我們還有紀政,古金水,金龍少棒隊等運動好手,為國家贏取知名度與尊敬;
這二十年來,還有多少人曾經熬夜守在電視前面看轉播,為運動選手上街歡呼放鞭炮?

拙以為,
今天當一個國家完全漠視那些曾為社會奉獻的小老百姓,
明日就無權抱怨國家在國際間無名化,被邊緣化。
所以說根本的解決之道是國家不要利用選手,不要花錢在這上面,想練體育的人自己去練,有到奧運門票的話自費去參加
我從來不覺得幾個人拿金牌可以幫國家社會爭取到什麼榮譽
andy0617 wrote:
有句話叫:旁觀者清。...(恕刪)

andy0617 wrote:
有句話叫:旁觀者清...
(恕刪)


總結跟延伸你上面所提到的一個運動員的培養。一個運動員的青春的年限只有短短的10年左右,大約在18~28歲。就以美國棒球大聯盟選手為例,每一個選手的年薪動不動就100萬美金起跳,這是因為他們能賺的也就這10年。能在30歲之後還能屹立不搖的,檯面上用手指頭數也數的出來。可能普通人會眼紅他們他們的年薪高,可是這是基於他們的運動神經(天賦)和後天不斷的努力。或許一般人會說大家都在後天上都努力,就以飲食上舉例,你們能忍受三餐只吃水煮雞胸肉、水煮青菜和白飯而已嗎?

先不提國家能對運動選手提供什麼金錢上的福利或是資助。運動員為國家爭光,把獎牌跟榮譽獻給國家。我們一般老百姓不但不給予肯定和尊重。看人家到早餐店打工煎蛋還嘲笑人家!嘲笑他人的人才是可恥!

我相信大家心中都有一把尺,不要只為反而反。對國手簡單的一句 辛苦你了!加油!我支持你! 有這麼難嗎?

andy0617 wrote:
有句話叫:旁觀者清。...(恕刪)
寫這麼長....我只想問一句.....
如果學校打電話來說你小孩體育成績優異可以入選校隊
你要不要讓他參加校隊
名嘴只會消費別人的傷口,他們發言,我們發炎。
kaots wrote:
三屆奧運射箭國手 為...(恕刪)

在台灣運動國手不是單有能力,
就都可以持續來以維生。
還要有背景在後支撐,
曾雅妮就是一個例子。
背景硬的不得了,
否則沒那個本事還是快學另一技之長。
之前好像有一個撞球打得不錯的臺灣人,似乎成績不錯,被對岸招攬。
對岸的條件是要那個人入對岸國籍,放棄臺灣國籍。

跟這篇比較一下...
成績如果不錯,有被招攬,能快逃就快逃。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