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力發電vs核電的環保邏輯


TCSH wrote:
棒在工業?...(恕刪)


對阿

一堆國際大廠的工廠

連台灣的廠都有過去的對嗎?

kantinger wrote:
對阿一堆國際大廠的...(恕刪)


哪些?
kantinger wrote:
會嗎?

怎麼新加坡發展的那樣棒?...(恕刪)


一直拿新加坡說嘴
他們不是不願發展核能
而是在觀望新的技術成立

kantinger wrote:
燃煤排放的輻射量是核能電廠的十倍?
核電廠如果不偷排一般輻射量趨近於零
乘 一千倍 一萬倍 不一樣趨近於零


是這樣沒錯啊!但你一直拿減容處理會排PM2.5、會排輻射來合理化燃煤電廠。
既然燃煤所排的十倍輻射都是趨近於零,你那麼擔心減容處理的輻射幹嘛?
不是新加坡不愛核能
而是從隔壁鄰居拉個管線就有的天然氣太便宜了
我們的天然氣.媒.石油也要從對岸拉過來?


據核能研究所:“截至2016年10月,全球30個國家有450座核反應堆在運作,以及60新的核電廠正在建設中”。在亞洲,核能發電正在闊步前進。以中國為例,目前在運行36座核反應堆,另外20個正在建設中,在未來10年內還將建造60座核電站。越南計劃於2028年實現核能發電,而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和泰國一直在研究其核能利用的可能性。 2016年10月9日,IAEA原子能總對馬來西亞的核能發展準備工作進行審查,前不久,新加坡貿易與工業部部長再次表示,將積極學習核能相關的技術,這進一步暗示新加坡有可能也要發展核能。

新加坡能源對外依賴程度高

新加坡電力公司目前生產的電力,80%來自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管道輸入的天然氣,其餘兩成燃料則來自燃油、固體廢料和太陽能等。為確保新加坡能源供應來源多樣化,新加坡於2010年耗資17億新元(約合85億元人民幣)興建了裕廊島液化天然氣接收站,以擴大天然氣供應來源。然而,液化天然氣儲量一方面是有限的,另一方面對外依賴程度高。而除此之外,因為新加坡是土地密集型國家,太陽能非常昂貴。而由於地理位置等原因來自水力,風力和潮汐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也顯得不那麼的靠譜。這一點也能從前不久欣克利角核電項目得以驗證。

英國欣克利角核電項目審批的通過成為全球核電發展史上一個像徵性的轉折點。在批發電價普遍下行的背景下,英國政府仍與法國電力公司達成了92.5英鎊/兆瓦時為期35年的固定保值電價,這個價格在英國飽受爭議。然而,最終英國政府經過審查後決定,這一價格對清潔能源而言是值得的。這也是一個心照不宣的承認,風能,太陽能和潮汐能並不能滿足未來的電力需求。

唯一的答案—浮動核電平台

以上可知,新加坡能源依賴嚴重,而可再生能源又無法得到保障,發展核能是唯一可行的選擇。然而,新加坡有建立核電廠的空間嗎?新加坡是國土面積700平方公里,人口接近500萬的城邦型島國。據我國核熱電廠輻射防護規定,核熱電廠用於城市居民供熱時,距10萬人口以上城鎮發展邊界直線距離應不小於10km。距100萬人口以上大城市發展邊界直線距離應不小於25km。而福島出事的時候疏散居民,疏散半徑是20公里範圍內的居民,對於地比油貴的新加坡建陸上核電站顯然是不太合適的。

為了提高土地使用率,之前有人主張建設地下核電站。然而,這一想法很快被否決,反對者認為不管地下核電站會不會出現洩露,這對在核電站上居住和工作的人都是一種安全威脅。相反,更可行的方法是在海上建立一個浮動核電平台。畢竟,在危險的情況下,可以移動核電站—而不是核電站周圍的人。

中小型反應堆用核材料的裂變產生熱,無二氧化碳排放。產生的熱量可用於產生蒸汽來驅動渦輪機或用於海水淡化或其它工業過程。

新加坡的浮動核電平台技術可行嗎?

浮動的SMR(或FSMR)反應堆位於水下。為了便於操作和維護,其他設施如汽輪機,冷凝器,發電機和變壓器都安裝在水面之上。而海上鑽井平台被譽為新加坡流動的國土,海上鑽井平台製造業是新加坡為數不多的重工業之一,新加坡是海上鑽井平台解的全球領導者。從石油平台的建設轉向浮動核電站的建設。新加坡只需要開發安裝和調試核反應堆的專業知識。對於下游的部分設施和管道系統對新加坡而言則不是什麼新的知識。浮動核電平台同海上鑽井平台相比,其下游的熱源系統與任何傳統的蒸汽渦輪機發電設備都相同。

用於冷凝器的循環水直接來自下方的海中,省去了冷卻塔的空間。此外,FSMR佔地面積小。不像地面建核電站,它對海底地質沒有要去,可以在任何具有足夠的水深的地方進行安裝,而且也方便維修與設備的更新。

海上浮動核電站可以抵禦核恐怖襲擊嗎?

由於新加波高度警惕及簽訂的一些貿易協議,新加坡周圍的海是世界上最安全的。不過,如果要建一座浮動的核電平台,將需要圍繞該平台在直徑200米範圍內建一座屏障,以維持平台在屏障內安全運行。外側的監測系統只允許屏障在幾米範圍內移動。壓縮的水泥板,屏障的可移動性和水的摩擦將會將會有效減小任何可能產生的撞擊力。

雷達,水下超聲波,以及一些無人機將提供額外的監控和保護。

建一座浮動平台的成本高嗎?

FSMR的資本成本顯然是高的,但是考慮其能源成本並不算昂貴。因為核電站的建設成本是將是整個生命週期的成本,包括土地,資金支出,建設,燃料,操作和維護。而在新加坡,由於土地的成本非常高,一座FSMR的能源成本和常規燃氣電廠之間的差異將是有吸引力的。

由此可見,在新加坡建立一座浮動核電站不僅有專業知識的指導,而且也符合成本效益。
儘管如此,新加坡在真正核電站建立前,仍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
新加坡管轄範圍內海洋空間有限,要建議移動平台,仍需要慎重選取合適的海域。
在安全問題上,由於新加坡離印尼的地震斷層線並不遠,還應考慮水下地震對核電站構成的安全問題。
核電站對海洋生物的威脅,對周圍水域生態的影響也將是一個重要的考慮因素。
kantinger wrote:
對阿一堆國際大廠的工...(恕刪)


去那邊頂多也只是行政單位或者業務單位,
新加坡是很多外資,但工廠很少啊

chlorite wrote:
是這樣沒錯啊!但你...(恕刪)


那燃煤火力不都合乎標準排放

所以不就通通安全了對嗎?

hehe1015 wrote:
去那邊頂多也只是行...(恕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3%95%E5%BB%8A%E5%B7%A5%E4%B8%9A%E5%8C%BA
裕廊工業區的工業種類很多,包括造船、修船、煉油、鋼鐵、水泥、夾板、輪胎、化學、汽車裝配、紡織、食品、電纜等工業。
裕廊鎮裏有完善的現代化公路,它還有鐵路通深水碼頭和海港。這個靠近國際航道的深水港,方便輸入原料和輸出成品,這是促進裕廊鎮發展的主要原因。

有多少國際大廠在那?

hehe1015 wrote:
去那邊頂多也只是行...(恕刪)


他可能以為新加坡面積像澳洲這麼大
所有世界知名的工廠都去那邊蓋工廠
然後新加坡人平常都住船屋


新加坡的國土面積719平方公里與其他國家相比雖然小,不過也有兩個半台北市大,代表逛完整個新加坡,需要逛完整個台北市的兩倍半時間。
新加坡是世界人口密度第二高的國家,僅次於摩納哥。
根據新加坡統計部2016年人口簡報,目前新加坡常住人口為560.7萬人,其中340.9萬人(60%)屬於本國公民,52.5萬人(9%)為永久居民,其餘為外籍勞工。新加坡公民有21.3萬人居住于海外。

kantinger wrote:
https://zh...(恕刪)



這些東西台灣沒有?
這些東西台灣比它少?
台灣都不敢稱"工業大國"
新加坡居然被稱為工業大國
一個連星光部隊都要在台灣受訓的工業大國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