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ntinger wrote:不會阿不過蒜頭本身...(恕刪) 我蒜頭是買來吃的不是買來種的,我管他 DNA 變怎樣,就算他突變成酷斯拉也要他活著繼續生長才有機會變成酷斯拉。材質? 輻射會破壞結構,如果蒜頭結構被破壞到變軟,爛掉,流汁那我才不想買,但至少我買東西前會看一下賣相,如果賣相很好,擔心甚麼材質? 擔心他現在看起來好好的但很快就爛掉? 等到有這種情形發生了再說吧。
所以????如果小農的售價跟市價相同,這樣大家會如何想呢?小農很貪心,想要吃乾抹淨??還是另外想:就算一樣貴,也寧可給小農賺,不要讓盤商剝削??不過就我的親自體驗,價格雖然相同,可是菜市場的蒜頭比較小顆,比較醜,小農自售的比較大顆比較漂亮。我個人是不在乎美醜,只在乎產銷失衡,痛恨強欺弱。
昨天南下雲嘉。下榻嘉義。晚上沒事逛逛大賣場。赫然發現竟然有從阿根廷進口的大蒜--600公克袋裝,售90元。明顯高於本地蒜。那麼,難道是犧牲打?其實,不是劣者不愛台,實在是一分錢一分貨:這種品質的大蒜,乾燥後,還剩下多少?廚師(大宗消費者)處理起來要費多少工?像樓主買的大蒜,剝掉外皮,真的不必剁,就直接當蒜茸用吧!相對的,過年前買的進口貨,蒜瓣粒粒又大又飽滿。炒一斤葉菜,頂多一兩粒就夠用。不少大大都將價格崩盤的元兇指向盤商,其實有些冤枉。原因在於盤商並非進口商,無法操控價格。頂多是逢低買進,待價而沽。他們當然挑精撿肥,不然怎麼和進口蒜比評。剩餘的,乏人問津,自然崩跌。來,風頭轉向了:新聞來源又一次。父母官當好人,政府請客,全民買單。/font>哈,哈,哈... ...偷偷跟你說:今年底又要選舉了。瞭了嗎?
simonsu8879576 wrote:昨天南下雲嘉。下榻嘉義。晚上沒事逛逛大賣場。赫然發現竟然有從阿根廷進口的大蒜--600公克袋裝,售90元。明顯高於本地蒜。那麼,難道是犧牲打?其實,不是劣者不愛台,實在是一分錢一分貨:...(恕刪) 我也不太懂 綜合看起來 ...濕(帶土)的 25、半乾濕的 40、大粒的 60 ... ?我買屏東洋蔥 ( 大顆的 ) 好了
龜軟趴火 wrote:如果小農的售價跟市價相同,這樣大家會如何想呢?小農很貪心,想要吃乾抹淨??還是另外想:就算一樣貴,也寧可給小農賺,不要讓盤商剝削?? 換個角度想,盤商做的事就是把蒜頭從小農手裡轉賣到你手裡,既然小農也做了一樣的事情,為什麼他不能自己賺這筆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