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gdlyg wrote:
可是抑制菜價不就是...(恕刪)
沒錯
菜價起伏高 =農民獲利高? 應該是中間的盤商獲利高吧
白話就是菜蟲啦 菜價波動小 菜蟲就沒暴利
講難聽點 不就是派系鬥爭 擋人財路
獎金的部分沒啥好吵 一個發獎金 一個轉成年終 但別忘了 都是董事會同意 不是總經理一個人可以決定~
董事長是誰? 董事會民股超過5成~
不然為何張派一直想把吳撤換 想換自己的人上去?
tgdlyg wrote:
可是抑制菜價不就是在...(恕刪)
JasonQ wrote:
不對喔~
對北農來說,穩定物價是副作用 - 因為透過公開拍賣制度降低人為哄抬的風險。
而且盤商也是有風險:
1. 在拍賣市場競標機制下,有可能收購成本高於市場價格(或是獲利低於預期) - 風險來自於先買再賣。
2. 存放造成的減損 - 冷鏈斷鏈後蔬果呼吸速率增加,容易造成水分蒸散損失重量。
3. 瑕疵品的汰除減損 - 現場不會逐箱驗貨,也不會每一顆鳳梨都拿出來檢查。
4. 上架期間的人力與設備營運費用 - 拍賣可能1小時就搞定要買的貨品,但是可能要1天才會賣給消費者。
5. 未能完售的殘貨處理費用 - 民營清潔公司已經垃圾掩埋處理費用。
蔬果商品,每經過一次包裝,就會損失一定比例的商品。
盤商承擔了這些風險,自然終端價格會比較高。
很多小農因為產能問題,所以選擇自產自銷。問題是,每一段利潤都有必須達到的門檻或是投資,才有可能獲利。
比方說,香蕉產地是青色,必須經過冷藏催熟作業才能食用。
農民要直銷給消費者,避免被代工廠賺走催熟費用,就必須要投資冷藏催熟設備。
再舉例來說,現在很多人是用電話種田。打電話請代耕,代種,代噴藥,代收...
任何一個階段都有必須負擔的利潤支出。如果想要把利潤留在手上,必須自己投資人力或是設備費用,才有能力把利潤搶回來。
再舉一個例子,一顆高麗菜苗不用1元,為何消費者必須花費上百元或是低價數十元採購成品高麗菜? 不就是消費者花錢請農民代種,然後請盤商代為篩選良品,最後再請賣場業者提供存放與服務人力嗎?
所以,盤商只不過是賺取服務費用罷了。真的要全部靠農民直銷,農民會累死...
8156777 wrote:
沒錯
菜價起伏高 =農民獲利高? 應該是中間的盤商獲利高吧
白話就是菜蟲啦 菜價波動小 菜蟲就沒暴利
講難聽點 不就是派系鬥爭 擋人財路
獎金的部分沒啥好吵 一個發獎金 一個轉成年終 但別忘了 都是董事會同意 不是總經理一個人可以決定~
董事長是誰? 董事會民股超過5成~
不然為何張派一直想把吳撤換 想換自己的人上去?
tgdlyg wrote:
以水果來說,農民無法...(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