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此誠心推薦Arch Reactor才是現階段解決能源供應問題的終極方案。可以直接洽詢史塔克工業公司詢問相關細節,Youtube上面也有很多製作過程的實際展示影片。不然美國加州山谷市的布朗博士所發明,使用家庭垃圾轉化成能源的那套設備,2015年也研發出來了,作為小型的能源提供也是不錯的方案,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回到未來第一集最後那段。什麼,原來這樓不是蔣幹畫大賽?可是我回頭看看第一樓,提供的維基百科URL連結裡,除了類似永動機傳說的片面宣稱以外,看不到核融合九年內確定可以商轉的資訊,甚至連輸入大於輸出,可以長時間穩定供電的核融合原型都還沒出現,一樓就說核融合已經進展到第四代了? 這樣的資訊就拿出來說要取代現有的核分裂發電,我覺得我拿方舟反應爐出來也很恰當啊!
小鹿山丘 wrote:當然,目前天然氣可以作為核融合發電廠建設前的輔助發電(恕刪) 天然氣我們全依賴進口.庫存也只有7.8天.萬一來個颱風.或是真的遭遇封鎖.請問該如何?天然氣單價又高.怎會用此下策呢?全世界核廢料都用儲存隔離.台灣沒看過因核意外死亡的.肺癌.肺腺癌倒是死了不少人..燒煤炭比較環保的意思嗎?萬一?瓦斯槽萬一爆炸?天災地變的萬一?非核家園是假的.就算全部廢核.那醫療用廢料呢?以後不准照X光嗎?一切都是意識型態.誤我工業發展20年..
小鹿山丘 wrote:回擊王明鉅先生的以...(恕刪) 這是2018三月的一篇有關Nuclear fusion power的報導,標題是 Large scale nuclear fusion could be here in just 15 yearshttps://www.weforum.org/agenda/2018/03/a-new-era-in-fusion-research-at-mit十年商轉? 請用nuclear fusion power commercialization timeline去拜G大神
先別核融合、燃料電池這種未來式的科技了,您知道現在的基載電力只有非核即火的選項嗎?-----各類能源發電安全比較@中華民國核能學會或許大家不知道,燃煤發電造成的輻射傷害,就超過核能發電10倍以上。很驚訝,是吧?煤或天然氣都有相當成分的放射性鐳(Ra-226)、釷(Th-232)、鉀(K-40),甚至微量的鈾(U-238)。它們原本都安靜的存在地下,卻因為開採而重現江湖;因燃燒而濃縮。根據計算,每年造成的輻射劑量,其實比住在核能電廠附近要多上1到10倍不等(視集塵器效率而定)。世界衛生組織早就提出警告[4],因為燃燒衍生的空氣污染,造成全球每年300萬人死亡,致病者不計其數。電力部門消耗了全球43%左右的化石燃料,以此推論,全球每年有1,300,000人死於火力發電的空浮微粒污染。以台灣為例,假如傳統火力廠取代核能發電(含核四),每年要損失1,900位民眾的生命,40年下來,可能達到76,000人。因此降低空氣污染、改善火力發電的排放,要比擔心緲不可及核能事故切實得多。2013/04 - 日本 311 事件前後燃料成本、電價的轉變與影響@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總結來看,核能的使用與否,問題不僅是在發電成本增加的 1 元或是幾角,更重要是對產業衝擊所可能造成的國家競爭力降低、失業人口增加、政府稅收減少與引發社會資源重分配等問題。另外,政府重大能源政策的搖擺,亦會增加國內政經環境的不確定性,對於外商與國人投資都會產生負面效應。故其影響至為深遠,實有必要從長計議、謹慎為之。2014/09/24 - 核電停擺,日本貿易赤字一半來自能源進口@TechNews 科技新報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想以便宜的日元換取繁榮的經濟,盡管日圓貶至六年新低,日本仍然存在嚴重的貿易赤字問題,八月份已經是連續第 26 月呈現貿易逆差,第 2 季經濟比第 1 季萎縮 1.8%,換算成年率為 7.1%,使日本面臨 2009 年來最嚴峻的經濟挑戰。彭博新聞報導,進口能源,特別是液態天然氣,讓日本貿易逆差狀況雪上加霜。安倍政府想重啟日本 48 座核反應爐,但面臨公眾反對,日本人民仍對 2011 年的福島核災事便無法忘懷。儘管如此,日本核電監管局仍然排除萬難,重啟閒置的核反應爐,JPMorgan 分析師認為,2018 年前可能只有 24 座核反應爐會回復運作。未來五年,日本的 12 座核反應爐將陸續除役。另外 6 座核反應爐位於福島管制區內無法運轉,其餘 30 座要升級到後福島時期的技術標準,需花費超過 120 億美元,日本政府已經同意這筆預算。地震之前,日本核反應爐供應全日本三分之一的電力,新能源發電無法彌補這個缺口。因此政府和其他企業,必須進口天然氣來發電。2011-2013 年,日本貿易逆差達 18.1 兆日圓,其中 55% 都是能源進口。2017/08/15 - 德、日、星也怕「被斷氣」!燃氣發電的美麗與哀愁@天下雜誌一度廢核的日本,又是另一個案例,在311大地震後一度要用天然氣替代核電,天然氣發電量一度佔了日本總發電量的四成以上,但副作用出現了,日本大量進口天然氣後,造成嚴重的貿易逆差,逼著日本不得不降低天然氣的進口與發電量。2014年,日本內閣會議通過《戰略能源計劃》(Strategic Energy Plan),重啟核電,再生能源佔比25%,天然氣與燃煤各佔25%,天然氣從主角變成配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