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3年的太陽花學運之後,不簽ECFA的台灣真的被經濟邊緣化了嗎?


xjf5500 wrote:
再有10年,当大陆...(恕刪)


不用再等10年...你們已經在跟台灣這邊競爭..

而台灣也在嚐苦果了..

只是....很多人還是醉生夢死...搞意識形態...

吳寶春的事件...就是很好的例子...
服貿問題在2014年早就討論到爛了!

去看看"連人帶車100KG還騎超快"的文章吧! 範圍涵蓋國際情勢、政治、經濟、能源等。
不過有不少被刪掉了! 加減看吧!

不要傻太久!!!!
ECFA早就簽了,蔡英文也說要接受,倒是服貿協定沒過,害得台灣經濟大傷,那些"大腸花"學生不讓大陸人來投資當"老闆,結果自己只能去大陸應徵找工作,這不是作賤自己嗎?
樂以迎來 wrote:
除了半導體產業,台灣已經沒有什麼是大陸不能生產製造的了。




代工排名


樓主是專門找資料回巴哈的。

找些基礎資料,
能簡潔易懂更好,
巴哈那是小朋友居多。
變態化身DIO wrote:
問一下 裡面的給跟...(恕刪)

原來我根本沒看懂你意思。
萬分抱歉 !

因為是看手機,最近在趕工作 !
非常抱歉 !!!!


取跟給的問題,應該貨品跟服務都有。
berry.chen wrote:
樓主是專門找資料回巴...(恕刪)

謝謝你
https://www.google.com/url?sa=t&source=web&rct=j&url=https://www.ndc.gov.tw/Common/HitCount.ashx%3Fp%3DC535150A0F617C686388A00201200DDDBC4195A5D2BE5A7F6775BE1F0A0984713A936F7220BEE3FBD26AED98C75F38393C3E01F62977EAF72A4A0289B97DEF087B4E75D38A49441FAF4FADFADD6AB249D9785300BF40C770B24CF50E3D3E1D2BCA19916DD468549987A1D18856552C16%26type%3DFB01D469347C76A7%26s%3D0241F9B6C95CF991%26icon%3D..doc&ved=2ahUKEwi-7rrvgZjfAhWCebwKHWPtD5QQFjAFegQIBBAB&usg=AOvVaw3mhnu9aFjfWNh4ghG9608S&cshid=1544539830674



服務業輸出對臺灣有何好處?
服務業輸出,一般有四種模式:一、「跨境供應」,例如由臺灣電腦軟體企業(透過電子郵件)提供美國企業所用的電腦程式;二、「境外消費」,例如香港觀光客在臺灣消費按摩的服務;三、「商業呈現」,例如臺灣的鳳梨酥廠商到日本東京設立銷售據點對日本市場供應這項著名的產品;四、「自然人移動」,例如臺灣的飛機技師到中國大陸提供當地飛機的維修服務。

在1995年1月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服務貿易總協定」(General Agreement on Trade in Services, GATS)生效之前,服務業只有少數,例如航空、海運、旅遊,在國際間進行廣泛的貿易。GATS將世貿組織對貨物貿易的規範擴展到了服務業的貿易,讓WTO會員相互之間可以享有公平的服務業對待,大量擴張了服務貿易的潛能。臺灣也在2002年1月加入了WTO之後,可以享有WTO會員對其他會員提供的服務市場開放商機。

然而,WTO會員在這個架構之下對服務市場開放的程度其實不高,如果會員相互間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之後,相互間開放的服務業市場通常會顯著增加。特別是先進國家相互間簽署,或是和開發中國家簽署FTA時,都會要求對方增加服務市場的開放,來擴大自己的服務市場規模。


🚇服務業的輸出會衍生許多的效益:首先,它是貿易出口的一部分,會帶來外匯收入,並增加外匯存底,強化央行干預匯率的「子彈」;全球服務出口競爭力最強的英國可以創造大量的金融服務出口,讓服務貿易出口佔其總出口的三成,遠高於全球的平均只有總出口兩成左右。

其次,能夠輸出的服務業經常是勞動和技術都密集的產業,🚇它可以創造就業並極大化技術帶來的效益。例如,入境旅客的住宿屬於服務業出口;而一家大型星級旅館可能需要幾百人的勞務,並且需要相當的技術訓練。服務口碑良好的旅館會讓旅客再三光顧,成為具有相當特色的旅店。此外,在半導體產業的一千億元新臺幣投資,可能只創造一千個工作機會;然而在服務業,如果投資一百億元設立一家旅館,可以創造的就業機會可能已經達到五百人,相對上是較有「就業效能」的產業。


其三,🚇服務業相對於製造業是個污染相對較少的產業,因此有人稱之為「無煙囪產業」。當然,服務業的範圍極廣,如果是理髮或按摩服務,可以幾乎沒有任何污染;但如果是工業服務,還是有可能產生污染,必須看提供服務的企業如何處理。

其四,🚇服務業的輸出經常代表了「文化輸出」。特別是模式三的「商業呈現」,是到被輸出的國家設立營業據點,輸出投資母國的服務或衍生的產品出口,在地主國呈現的經常是投資母國強烈的「服務特色」。例如,臺灣的餐飲業到中國大陸提供服務,給予中國大陸民眾的印象就是「講衛生」、「有人情味」、「服務好」、「創新」,這種形象也形塑了當地民眾對臺灣的印象,產生強烈的慾望有朝一日要來臺灣印證這種印象。

全球服務貿易出口值在2012年已經達到4.42兆美元,集中在旅遊服務(25.1%)、運輸服務(20.2%)和其他服務(54.7%)。在其他服務中,又以商業服務(25.5%)為主,其他則包括金融服務(6.9%)、智財服務(6.5%)、電腦與資訊服務(5.9%)、建築服務(2.6%)、通訊服務(2.5%)、保險服務(2.3%)、政府服務(1.7%)和個人文化娛樂服務(0.8%)。

我國服務業出口在2012年為491億美元,占全球比重為1.1%,占臺灣總出口的14%上下,享有64億美元的順差,主要來自於兩岸間臺灣接單和大陸出貨之間差異的三角貿易;其但服務出口規模不如亞洲四小龍的新加坡(1,330億美元)、香港(1,260億美元)及韓國(1,090億美元),仍有相當大的努力空間。
berry.chen wrote:
https://www...(恕刪)

兄台熱心助人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