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子2008 wrote:據財主單位統計,過去2年景氣復甦,統計2017年稅收(扣除地方稅收)超過預算數約500億元,2018年估超過550~600億元,合計2年約1000~1100億元,但扣除法定債務還本後,可用作經濟紅利,回饋民眾規模約有500億元。 想想過去幾年的稅改,對股利課健保補充費與扣抵額減半,又鼓勵投資人炒短多繳證交稅,多課了這麼多稅,不超徵才怪 如果嫌稅收太多,就先把股利扣抵額恢復吧。從左手拿到右手的錢,還要被重複課稅,真的太不公平。
早上聽廣播聽到這個新聞,都想罵髒話了。從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東減西減,國家少了許多的稅收,國家要進步,要有競爭力,就要建設,要有人才,這都要要花錢。稅收的制度要檢討,熱鬧的街上店租要個4-5萬,請個6-7個員工,你要我相信營業額不到20萬,鬼才信,全面開發票才公平。統一發票兌獎應該提高獎額跟中獎率。補貼小黃油資,還不如補貼大眾運輸,我寧可照顧老幼,給真正需要的人,再來就是,教育是國家百年大計,這方面應該大量補貼,尤其是技職教育,這已經產生很大的問題,剛出社會的年輕人,技術不夠,還要訓練一段時間,只能領22K心裡有不滿,惡性循環,許多產業有很大的斷層。家中有臥病在床的人,讓年輕人的壓力超大的,或許間接導致他們不敢生,長照光是喘息還不夠,還要能夠解決年輕人的壓力。錢要花在刀口上,千萬,千萬,拜託,拜託別亂免稅灑鈔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