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知道綠能沒有錯,確實是未來能源主流
但是是未來,不是現在
因為現在技術問題,無法成為有效率且穩定的能源

只有別有用心,又不專業的民進黨
才會故意用意識形態去誤導民眾
導致台灣臨缺電問題
20年來卻無法解決還日益嚴重


想要有效且穩定的綠能
大約還要等20-30年
台灣跟本等不到那時候

未來是發射太空太陽能發電站
再用無線傳輸方式傳回地球
這些技術都出來了
但還不成熟

台灣現在已經出現無法邁向未來
逐漸被別人追過而退步的情況出現
沒電發展速度就慢,問題只會越來越嚴重
外銷數字越好,相對用電就越多
外商來越多、設廠越多
台灣就越缺電

但當電力就會出現逃離潮


讓民進黨這種意識型態又不專業的治國
結果就是失落20年
其他幾條小龍都飛天了
台灣卻只能在全球危機時才能說很穩定成長
但對於前面輸的那麼大一段絕口不提
用愛發電 才是主流
綠能要成主流,需要有對等裝置容量的儲能系統去調節發用電
過客4112 wrote:
綠能無論有多少,是無法影響備轉容量的

不對喔!
目前是有計入的!
資料來源:電源開發規劃-備用容量之說明

1.備用容量(Reserve Margin)
系統在各發電機組正常發電情況下,可提供之最大發電容量(即系統規劃淨尖峰能力),與每年之「最高小時用電量」(即系統尖峰負載)之差額,可用來衡量每年之供電充裕度,其計算公式為:
備用容量= 系統規劃淨尖峰能力-系統尖峰負載

2.備用容量率(Percent Reserve Margin)
為每年備用容量占每年尖峰負載之百分比,備用容量率愈大,系統供電愈可靠,但投資愈大,供電成本也愈高;反之,則可靠度下降,甚至限電。因此,一個合理備用用容量率除須維持一定供電可靠度標準外,供電成本也要考慮,其計算公式為
備用容量率= 備用容量÷系統尖峰負載 ×100%

3.系統規劃淨尖峰能力)
系統規劃淨尖峰能力=(火力發電*1+核能發電+抽蓄水力*2+再生能源*3+汽電共生(煤、油、氣)*4+核能電廠全黑起動氣渦輪機*5)之淨尖峰能力
....
....
●火力及核能發電機組由於出力穩定,尖峰時期可進行滿載發電,因此以裝置容量減去廠用電,扣除機組老化及各種限制條件所減少之出力後計入淨尖峰能力。

●抽蓄發電屬儲能系統,需其他發電機組,在每日離峰時將抽蓄電廠下池的水抽往上池,以位能方式進行儲存,然儲存之能量多寡取決於上下池之大小及高度差,以全年每日尖峰6小時發電,平均出力歷時85%之出力計算。

●再生能源方面,川流式水力由於可全天候發電,因此採全年每日24小時發電,平均出力歷時85%之出力計入淨尖峰能力;調整池式與水庫式水力考量方式則與抽蓄式類似,採天然流量經調節後集中6小時發電,平均出力歷時85%之出力計入淨尖峰能力;風力發電由於風量難以預估,因此採全年每日24小時發電,平均出力歷時85%之出力計入淨尖峰能力;太陽光電由於其發電出力與用電情形呈正相關,因此採全年每日10時至17時發電,平均出力歷時85%之出力計入淨尖峰能力。

綜上,各類型發電方式之淨尖峰能力定義如下:
(1) 火力發電淨尖峰能力=燃煤、燃油及燃氣發電機組之裝置容量-廠用電-機組老化-各種限制條件所減少之出力。
(2) 核能發電淨尖峰能力=核能發電機組之裝置容量-廠用電-機組老化-各種限制條件所減少之出力。
(3) 抽蓄水力淨尖峰能力=全年每日尖峰6小時發電,85%時間之可靠出力(約裝置容量×92%)。
(4) 再生能源淨尖峰能力
= 川流式水力淨尖峰能力:採全年每日24小時發電,平均出力歷時85%之出力。(約裝置容量×40%)
+調整池式與水庫式水力淨尖峰能力:採天然流量經調節後集中6小時發電,平均出力歷時85%之出力(約裝置容量×87%)

+風力發電採全年每日24小時發電,平均出力歷時85%之出力。(約裝置容量×6%)

+太陽光電採全年每日10時至17時發電,平均出力歷時85%之出力。(約裝置容量×20%)

+地熱配合地熱田之熱量產能扣除廠內用電約20%。(約裝置容量×80%)
+生質能發電裝置容量×50%
+汽電共生(垃圾及沼氣)之尖峰保證容量
(5) 汽電共生(煤、油、氣)淨尖峰能力=汽電共生(煤、油、氣)之尖峰保證容量
(6) 核能電廠全黑起動氣渦輪機之淨尖峰能力=機組裝置容量-廠用電
人類中最卑鄙無恥的是, 權力擁有者和諂媚權貴者, 藏身安全場所歌詠戰爭, 用愛國心將無知者送往戰場!
KiKiUnicorn wrote:
不對喔!目前是有計入(恕刪)


您列的是備用 不是備轉
這兩者的差異蠻大的喔!!
藏起來的電找到沒???
很簡單啊

因為
少了20GW太陽能,6.7GW風電也不會讓台電無法穩定供電

多了20GW太陽能,6.7GW風電也不會讓台電穩定供電


但是
少了一台中火毒煤0.55GW就會讓台電喊無法穩定供電


多了一台中火毒煤0.55GW就會讓台電喊穩定供電

20GW太陽能和6.7GW風電加起來

在號稱穩定供電者的眼裡,連一台0.55GW的中火毒煤都不如阿
katokikyo wrote:
綠能要成主流,需要有對等裝置容量的儲能系統去調節發用電


沒錯~但綠能本身就已經是天價~如果加上儲能設備要多少錢??
就算去掉儲能設備的價錢,光儲能設備擺放空間~以台灣來講就不適合~

之前我有看過台達電的"大電池",外觀大概就是一個20呎/40呎貨櫃...
要擺幾個"大電池"才能夠儲存綠能發電儲能以供其餘時間使用?

開放型鋰電池儲能貨櫃
hmzanny wrote:
已知火力及核能為污染較強之發電方式
然而卻依舊是發電的主力

反觀如太陽能/地熱/海洋能/風力/水力等綠能發電卻難成主流

所以為何火力及核能可為主流發電方式,而非綠能?



歐盟說核電是綠能,不要被反核團體誤導了。
----------------------------------------------------------------------------------------
歐盟科學諮詢機構:核電符合綠能投資
最新更新:2021/03/29 15:05

(中央社布魯塞爾29日綜合外電報導)路透社取得的文件顯示,負責為歐盟評估核電應否列為綠色投資的專家小組已開綠燈,認定核能符合「永續」標準。

路透社指出,歐盟執委會打算敲定「永續經濟活動分類」(EU taxonomy for sustainable activities),這項分類會根據是否符合嚴格的環境標準,決定何種經濟活動可在歐盟歸類為永續投資。

歐盟專家顧問群去年對核能是否算綠能存在分歧,認為核能雖在造成暖化的二氧化碳排放極低,但核廢料處理對環境衝擊需要更多分析。

歐盟請旗下的科學專家機構「聯合研究中心」(Joint Research Centre,JRC)就相關議題提出報告,JRC訂本週發布。根據路透社取得的JRC報告草稿,專家小組認定核能符合綠能。

報告內容寫道:「關於核電會比其他發電方式更有害人體或環境的說法,經分析後並無任何科學佐證。」

報告指出,將核廢料儲存於深層的地質結構應屬「適宜與安全」,還援引法國、芬蘭等國在發展核廢儲存場具有領先地位為例。

JRC的報告將先由兩個歐盟專家委員會審查3個月,再交歐盟執委會最後定奪。(譯者:陳亦偉/核稿:劉文瑜)1100329
過客4112 wrote:
您列的是備用 不是備轉
請看同一網頁最下面一段,
太陽能和風力還是有列入每日的備轉容量計算,
只是就不是一裝置容量的6%/20%計算了,
而是依氣象預報和過去二週的發電實績來預估。


日前(Day-ahead)估計的說明
評估計算備轉容量之系統運轉淨尖峰能力,
係依機組淨尖峰供電能力規劃值為基準,
再考慮機組各項設備狀況及運轉限制二大面向評估結果而定。
系統於實際運轉調度之前一日,會評估次日發電機組運轉淨尖峰能力。

太陽光電與風力機組之淨尖峰供電能力非固定值,

係依據中央氣象局每日所公布未來一週氣象預報資料及過去2週相同日期平均實績值,

做為淨尖峰供電能力預估值。

人類中最卑鄙無恥的是, 權力擁有者和諂媚權貴者, 藏身安全場所歌詠戰爭, 用愛國心將無知者送往戰場!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