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說台灣沒有未來了....就算2024換了國民黨執政,國黨能幹嘛?一樣是補漏找錢還缺電,核四一樣蓋不了,企業不會來,全民經濟根本上不來,反而換了國民黨執政..會一路被罵到尾,因為收尾收不完哪有餘力去建樹,好不容易過了4年稍有起色,一不小心又被民進黨推倒重新執政又再去揮霍,所以 這個國家就這樣要死不活的慢慢菲律賓印度化.
[ 核電公投歷程 ]--不要放棄公投,因為民進黨就是希望你放棄公投https://www.facebook.com/101576862144790/photos/a.104437228525420/116873630615113/2018年的以核養綠,成案過程就遇到很大的刁難,中選會刻意挑出11%的不合格連署書,還不准補件,黃士修絕食抗議,也完全沒有用。在台灣,除了林義雄,其它人的絕食都不重要。還好,台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中選會必須收件,以核養綠才成案,後來也才能通過。雖然公投結果被無視,但至少我們廢掉了電業法第95條第1項,如果沒有公投,這條法律現在還活著,今天我們還在想辦法對抗這條可怕的法。公投還給了我們很多重要資訊,鄰近核一二的北海岸3選區,以及核四所在的貢寮區,同意票數皆高於不同意,證明長年以來”當地居民多數反核”的政治宣傳是錯的,如果沒有公投,這個假象可能永遠無法被拆穿。後來的核四重啟案,連署期間就遭到新聞封鎖,一般人根本不知道連署正在進行,消息完全推不出去,幾乎只靠志工在各地火車站吶喊宣傳,連署的難度極高。還好當時在韓國瑜造勢場,大量收集到連署書,否則可能根本成不了案。然而,就在快收集到足夠連署書數量的時候,黨立刻召開立法院臨時會,把公投法列在國安項目第一項,在一天之內,把公投脫勾大選,把核四公投丟到今年的8/28日,還維持總統級門檻,形同技術性封殺。可能很少人知道,與核四公投案同時期,還有兩個公投案被中選會否決,一個是核電延役,另一個是核能減煤。這兩個案子的聽證會,我從頭聽到尾,會議上幾乎所有第三方人士,都認為此兩案主文沒有問題,應該被通過。當時李敏老師說的話,我印象深刻,他說:”你們幾個官員告訴我!我一個小老百姓,提案要核電延役,讓民眾投票,這個公投案主文要怎麼寫,才叫做不違反一案一事項?你們研究一個說法出來,你們怎麼說,我們就怎麼寫,這樣可不可以!?”後來麥克風交到中選會官員手上,這些人根本不管其它人講什麼,就是要否決掉公投提案。其實,在去聽證會之前,就已經知道必定被封殺,之所以去開會,就是要面對面戰鬥,留下歷史記錄。這兩場聽證會很值得一聽,它可以讓民眾親眼見識,民主的現場是什麼樣子,要我形容的話,我會說:“民主資格,朕所賜與,朕不給,你不能搶”。到了今年,意料之外的,出現了其它三個公投案,分別是反萊豬、護藻礁、公投併大選。從成案以來,黨沒有一天放鬆,一直努力鼓吹民眾四個案子都投反對票。即使是到現在,疫情蔓延開來,天下人都在喊要疫苗的時候,反核的宣傳也沒有停過,一直固定的在發謊言文宣。所以,這三年看下來,公投不只有用,甚至可以說是一顆威脅黨的核彈。為了它,黨可以直接刪掉11%連署書、修惡公投法、用媒體封鎖新聞、在中選會直接扼殺新案。甚至到今年,黨又提案再加倍修惡公投法,要徹底毀掉未來任何公投提案的可能。如果公投沒有用,黨不會有這些激烈的反應。我們現在是獨裁政治,公投是我們僅有的反制工具之一。所以不要放棄公投,黨就是希望民眾放棄,這樣民意就不會聚焦反映出來,他們才真的可以肆無忌憚,為所欲為。今年的四個公投案,有一個是林義雄這輩子最想投票的案子,另外三個則是過去黨的主張。當年的黨滿口正義,現在的黨依然是滿口正義,說話方式沒變,但是做的事完全相反。我們就一起完成林義雄的投票心願,一起實現多年前黨的偉大理想吧。欲知更多資訊,請到:工程師看政治 https://www.facebook.com/%E5%B7%A5%E7%A8%8B%E5%B8%AB%E7%9C%8B%E6%94%BF%E6%B2%BB-101576862144790
Goat39 wrote:觀點投書:漸漸覺得,(恕刪) 我知道現在很不爽但是呆丸人 你知道的選前 民粹議題一搞乖乖含淚投下去都不知道大家現在再哭啥麼.......2022維持平盤 藍大於綠2024 綠色 驚險過關 打得很辛苦
絕望個屁,看到一個要用風力太陽能來當主要能源的總統候選人,這樣你還投得下去表示你夠蠢,一點也不用科學思考,把台灣帶向絕路也是遲早的事情,只是這個疫情讓大家早點看到這個政府的真面目而已,不過嘛...我也相信這些人下一個選舉日到來反中口號一出一樣乖乖歸位。
2022記得不要再給這個不會反省不會檢討不會改進的民主退步黨機會只會叫一些2486的網軍側翼在帶方向 疫苗採購少藉口一堆 整天扯一堆無腦鬼扯的理由我想通了 不要怕甚麼芒果乾 馬英九八年完全執政都賣不掉台灣民進黨在野很強的 這次就讓這個爛黨下去反省Goat39 wrote:觀點投書:漸漸覺得,(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