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gdlyg wrote:
來來來!看這個最清楚...(恕刪)
這麼簡單的事情,也能讓食藥署搞得這麼複雜
舉個例子簡言之 :
我即日開放果汁類申請,同時也明確告知酒精類於明年(2023年)才開放申請。
但食藥署偏要在此時拿酒精類來申請, 不但項目不符,申請時間也沒到,請問我為何要給過?
然後食藥署又回頭跟大家抱怨說 : 食藥署申請時沒有酒精類項目...#$%%$@#$%#$%
這不是廢話嗎? 時間沒到,當然沒有酒精類選項。
Lin bay 好 油 2022-12-19
https://www.facebook.com/linbayyoyo/posts/pfbid0NfkRfgTPFRCALqhwAUdEGmCg8UUYh1ZQdMECX7t2SDsfnGEeymDttT9VWLutYL1Sl
中國搞這種境外輸入預先登記的要求非常的正常,因為大家都這樣搞,美國從2012年開始花了10年建構FSMA體系,加拿大也有SFCA這種類似的法案,而歐盟早已這樣搞多年了。
中國也不是突然這樣搞,在過去他是沒能力,所以先針對高風險項目,屬於四大類的高風險項目都要先申請取得認可之後才能輸入到中國,這個制度叫CNCA,這個相當不好拿,不是大型食品業者根本沒機會,而大型食品業者對於高風險的食品也有更高的食品安全控管能力。
在CNCA執行多年後,中國才更改制度,納入了14類的中風險的食品,修正成18類,而不屬於這18類中高風險的食品就是登記制,只要交出廠商資料,廠商依照中國的聲明文件填寫就可以完成。
中國建立起這種食品輸入新制度一定是不斷的修正,因為他也不可能100%規劃好了才上路,一定是一邊執行一邊修正,其他國家也是這樣做。
依照衛福部提供的文件,中國去年就整理好14類中風險的食品,台灣有哪些是符合的項目而且已經有出口紀錄,所以這些推薦申請的業者都必須有出口中國的紀錄。
中國提供的文件,底下包餡麵食的文字也說得很清楚:
是指以多種原料為餡料,小麥粉為皮製成的熟製或非熟製的冷凍製品,如包子、餃子或派等。
一般烘焙好的糕餅就不在這14項裡面,為什麼?
因為這是低風險的食品,就像茶葉也不在14項裡面,因為茶葉也是低風險食品。
而中國11月才上線他的低風險食品的註冊系統,廠商就只要去線上填寫幾張文件,申報就可以取得核可。
正如衛福部的新聞稿自己也說明了,當初沒有一般糕餅的選項,所以才會把鳳梨酥當成包餡麵食一起申報。
這代表食藥署也不懂中國管理這套的精神跟作法,其實台灣部分食科實務相關的教授都知道中國整個運作的模式跟概念。
所以這些一般糕餅業者就等中國系統上線自己申請就好了,根本不需要透過衛福部推薦申請。
但問題來了,衛福部10月31日就幫這些業者擴張解釋成保險食品來推薦申請,中國在10月的通聯中提到:18類以外其他食品生產企業,2021年11月後透過「進口食品境外生產企業註冊管理應用系統」,按照註冊規定第9條相關要求申請註冊。
人家本來就預告系統11月後會上線,一般糕餅11月份後自行申請就好,人家也有文件通聯跟你說清楚,然後你把一般糕餅業者擴充解釋成包餡麵食,又怪人家系統11月上線,所以不得已才這樣。
問題是人家本來就跟你說清楚了,為什麼衛福部搞不清楚?
甚至在最近開始扯中國刁難,中國要偷製程、配方這些鬼話,為什麼一開始不像昨天的情況說明是申請類別錯誤的問題,要開始說是中國惡意刁難,又要賣抗中保台呢?
其實中國搞這個背後反而是對民進黨政府無能的嘲諷,記不記得民進黨政府上任的時候強調食安五環這些口號,然後現在呢?
食品安全是靠規劃管理出來的,不是靠檢驗出來的,各國都在搭建這種輸入的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要求輸入廠商必須證明食品安全管理能力才能輸入,美國、加拿大、歐盟、中國,越來越多的國家都會這樣做,哪我們呢?
我們有建立一個體系來控管輸入的高風險、中風險的食品嗎?
有打算建構現代化的食品安全管理體系嗎?
還是遇到什麼問題都推給中國?
都是中共同路人的陰謀,都是中共共鳴者的破壞。
都是不實訊息?都是認知作戰?
食藥署給的新聞,證明中國的確有先告知
食藥署:輸中食品資料均依據中方需求補件,請外界勿以錯誤資訊誤導民眾 2022-12-19
https://today.line.me/tw/v2/article/Qwj3yJG
(4)另通聯中提到:18類以外其他食品生產企業,2021年11月後透過「進口食品境外生產企業註冊管理應用系統」,按照註冊規定第9條相關要求申請註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