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讀中研院法律學研究所研究助理吳尊傑先生在4月5日發表的大作〈惜哲人已逝,台灣未來哀矣─從朱雲漢反思台灣的大歷史觀失落〉,再眼看2024到2025年台灣的各項發展,令人想到明神宗萬曆十五年。
《萬曆十五年》是歷史學家黃仁宇的歷史著作,主要在討論明朝走向滅亡的轉折點。史家對明朝滅亡之起點觀點不一,有人認為是萬曆十年張居正去世,也有人舉出萬曆二十年的援朝鮮之戰、萬曆三十一年間的「妖書案」,或者萬曆四十三年的「三大案」,萬曆四十七年的薩爾滸之戰。但是黃仁宇卻提出與其他史學者不同的看法,指出萬曆十五年看似天下盛平,無重大動盪,實際上可能卻是明朝發展至盡頭而步向滅亡的一年。
歷史的軌跡總是如此相似。明朝滅亡後,滿清末年也走上同樣的道路。朝廷腐敗招致列強入侵。當時也曾出現有識之士發起救國運動,例如康有為與梁啟超。然而在歷史洪流中,區區個人無法力挽狂瀾。因為他們都不是天命之人,即使光緒皇帝貴為天子,卻也不是天命的救國之人。無論人道或是鬼道,都改變不了天道。唯有天命的救國之人出現,才能讓國家人民安生續命。國父孫中山先生就是天命的救國之人。
國父創建了中華民國,將中國人的命運帶回正途。但是命運還在作弄中國人民。國共內戰使得兩岸分立迄今。承襲中華民國正統的政府被迫遷來台灣。在尹仲容、李國鼎、孫運璿等人殫精竭慮下,為台灣打造了堅實的基礎。原本希望不久之後能夠返回大陸承續國祚,但好事多磨,因為後繼無人,直到目前還看不出端倪。反倒是無論從什麼角度,都看不出台灣有正向發展的跡象。
在政治方面,不但出現台獨思想,民主政治的發展也走向歧途。政黨為了奪取執政權,無所不用其極。甚至操弄民粹,使得是非不分,黑白不辨,導致道德淪喪。在政黨惡鬥之下,國家菁英把時間、精神用在政治鬥爭。歧異的國家認同不斷撕裂社會。在經濟方面,由於政治掛帥,認同差異,使台灣失去了早年的團結及奮鬥精神,導致經濟發展停滯不前。政治過熱、經濟過冷,使得台灣從亞洲四小龍之首,淪落至敬陪末座。
更令人憂心的是,自從蔡英文總統執政以來,民進黨政府不斷操弄仇中反中意識。去中國化的結果,使台灣成為一個無根的社會。台灣居民宛如世界文化中的遊民,居無定所,不知從何而來,不知將去何方。
魏耀乾-痛批在新潮流的挾持下,民進黨一黨獨大、極權獨裁,政商勾結貪污腐敗....
吳尊傑先生在文中呼籲台灣執政者要有歷史觀。然而眼看台灣在民進黨政府的掌控下,逐步走上歧途。令人不禁對台灣的前途擔憂。誠摯希望民進黨幡然醒悟,千萬別讓萬曆十五年在台灣重現。
翁履中《對美讓利無籌碼 台灣對策求心安?》
面對川普拋出的「互惠關稅」,台灣遭課徵高達32%重稅,政商界一片譁然。經過數日沉寂後,賴清德總統終於宣布五項應對策略,試圖展現政府關注與應變能力。從誠意來看,這套方案有其結構與邏輯,涵蓋談判、補助、產業政策、投資環境與溝通等面向。但若從今日台美關係的現實地位落差考量,當官員口中強調要「從零關稅談起」時,我們不得不誠實問一句:這真的是務實的談判策略,還是一種對國內輿論的交代性喊話?
所謂的「從零關稅談起」,聲稱要比照美加墨自貿協定(USMCA),提出擴大軍購、天然氣與農產品採購、對美投資等方案,認定這樣的做法可以讓美方調整關稅。然而,實際的情況是,如果全由台灣主動提供「甜頭」,卻無任何能對美方構成壓力的籌碼或交換條件,這不是談判,而是求情,因為台灣根本還沒上場就已經投降,想要美國調整稅率,談何容易?當政府一再強調我們有多麼重視與美國的關係,卻從未回答一個核心問題,川普為什麼非得在意台灣?若無法回答這個問題,不論派誰去華府,見再高層官員,終究只能止於禮貌性寒暄。
喊出「零關稅談起」也就罷了,但真正令人擔心的是,連底線都不清楚。我們必須明確指出:零稅率固然理想,但最低底線,是不能輸給日本與韓國。這次公告的互惠關稅,日韓已取得較低的課稅門檻。若台灣無法爭取到與日韓同等的待遇,不僅出口產業會被邊緣化,長期供應鏈競爭力也將受到致命打擊。這不只是稅率問題,而是整體國家談判能力的反映。喊理想值可以,但若區域競爭者比台灣有優勢,企業界、投資人與國際夥伴自然會重新評估台灣的地位。貿易競爭從來不是感情牌,而是實力與籌碼的較量。
其他幾項對策只要稍微仔細想想就難以放心。中小企業補助若沒有結構改革與政府系統性支持,所謂補助恐怕是一次性糖衣;「人工智慧島」這類標語喊了好幾年,真正的人才還在流失;一邊說要根留台灣,一邊又推「台灣加一」強化對美投資,訊號自相矛盾。最離譜的是,政府還要安排「傾聽之旅」與業界座談,請問企業想要被政府摸頭,還是想看到政府有實力談出結果?不過,如果正向思考,因應對策有所不足,台灣仍不是完全沒有籌碼。只是,必須重新思考下一張牌是什麼?
答案不在繼續賣晶片,而有可能在於輸出人才。晶圓可以遷廠,製造可以被替代,但人才培育、創新設計與跨國研發能力無法被複製。台灣若能整合高教體系與產業需求,打造亞太區域的科技人才中心,吸納區域工程師來台深造、就業與創業,就能為自己在全球產業鏈中贏得無可取代的戰略位置。川普可以對產品加稅,但無法對人才課稅。輸出創新能力,而非單一商品,或許是台灣未來真正能在談判桌上使用的籌碼。
在這場重構國家經濟安全的博弈中,台灣政壇似乎仍有不少人糾結於政治對立和鬥爭,令人格外遺憾。此時此刻,本應是全體動員、整合政府與民間智慧共同面對關稅挑戰的時刻,但不少人仍選擇將政治鬥爭放在首位。這不只是政治判斷錯誤,更是對人民的不負責任。32%的關稅對台灣而言已經是嚴峻的產業生存戰。此刻還只看見對立的政治人物,真的在守護台灣?關稅衝擊即將迎面而來,如果無法讓台灣人民安居樂業,政治人物難道沒有辜負人民期待?
何溢誠《應對關稅 買買買?》
針對美國總統川普面向世界各國徵收10%至49%的「對等關稅」,尤其台灣竟被加課高達32%關稅的衝擊事件,賴清德總統神隱3天後,於6日透過影片向國人發表談話,訴說台灣已經組成談判小組,由行政院鄭麗君副院長領軍,成員包括國安會、經貿談判辦公室、行政院相關部會,以及學界、業界。他認為,談判關稅可以比照美加墨自貿協定,從台、美雙方「零關稅」開始談起,同時提出包括擴大採購、排除非關稅貿易障礙等5項應變策略、5項作法。
聞訊,民眾群情譁然,對照各國領導人大多慨憤難當,賴清德卻是軟軟綿綿,自動舉白旗雙手投降,主張「不報復、擴合作」從零關稅談起,問題是美國願不願意跟你談?能不能談出個所以然?根本滑天下之大稽,要不是民進黨政府早就把籌碼雙手奉上,如今手上一張好牌都沒有,怎會淪落如此窘境。
賴清德所提出的作法,說穿了,除了買買買,還是買買買!經濟部臚列石油、天然氣等產品的大量採購計畫,國防部也提出軍事採購清單,擴大對美國投資,除了台積電加碼外,其他產業如電子、石化及天然氣等,都可以加碼投資美國,還要成立「台灣投資美國隊」,加速掏空台灣。
嗚呼哀哉,面對出手這樣狠的川普,再回過頭看看這般軟弱無能的執政黨,台灣人民該如何自力救濟,大罷免的對象是不是也得有所轉向?
司馬法《賴總統愧對鄭南榕》
賴總統7日出席鄭南榕36周年追思紀念會時表示,「主張讓中華民國台灣消失的倡議,都不是台灣社會能夠接受的言論自由。百分之百言論自由更不是利用自由來消滅自由」。賴清德說他自己「對鄭南榕充滿敬佩不捨與感謝」,問題是,他主張的「中華民國台灣」,是鄭南榕一生追求「百分之百言論自由」的國家嗎?恐怕鄭南榕也不會同意他的想法。
賴
清德最根本的錯誤,是他扭曲了言論自由的真諦,因為言論自由不是由民進黨片面定義,更不是被民進黨拿來假「國家主權」之名,行「威權」之實,對人民的異議言論動輒貼上「中共同路人」標籤,以違反《國安法》、《兩岸人民條例》課責,甚至放任綠營側翼網軍進行輿論追殺的工具。
回想鄭南榕「百分之百言論自由」的年代,即使是戒嚴、威權時期,但不論政治圈統獨論戰,或學術界百家爭鳴,很多政治異議分子都享受過「統獨皆可議」的言論自由,孰料,如今在民進黨執政下,兩岸互動不僅停滯,從事兩岸交流的人反而成為被肆意攻擊的標靶,從前總統馬英九、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到政治人物、藝人,只要言論或意象稍有偏向對岸,就被冠以「中共同路人」的紅帽,這與鄭南榕時代的言論自由已相去甚遠。
從黨外時期爭取言論自由,到戒嚴後容納政治多元意見,尤其是大法官釋字第744號解釋,對言論自由的管制更擴及相關具體要求,包括立法者舉證責任與人民立即司法救濟措施,其意旨在要求政府,在沒有足夠憲法論理的前提下,不能藉由保障言論自由之名,行僭越司法權之實,台灣的言論自由因此站上世界排名。
再則,我國向來強調尊重《世界人權宣言》及《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這兩公約都確認言論自由是一項人權。強調「人人有權在不受干涉下,持有意見及主張」及「每個人都有權利自由發表主張和意見,這項權利,包括尋找、接收和傳遞資訊和思想的自由,而不分任何媒介和國界。」
若以此檢視賴清德的說法,實在有違言論自由之立意,執政黨不能因為人民言論「不被台灣社會接受」,或者以「倡議」或「主張」而非以強暴脅迫的政治言論,就說它違反言論自由,這是完全忽視法律犯罪要件的做法。
賴清德認為「主張中華民國台灣消失的倡議」不受言論自由的保護,這是具爭議的。如果說,不論主張去除「台灣」或去除「中華民國」的倡議,都屬於主張「中華民國台灣」消失,都不是台灣社會能夠接受的,那麼,鄭南榕所說的「台灣共和國憲法」,以及曹興誠主張我國名應改為「台灣共和國」不也是一種「主張中華民國台灣消失的倡議」嗎?為何賴政府不懲處曹興誠呢?
賴總統如果真心敬佩鄭南榕,請您向全民保證人人享有「百分之百的言論自由」,並履行您在總統就職時所說的「中華民國台灣的未來,由2300萬人民共同決定。」的承諾。
李晴果《國難當頭 綠營置身事外》
針對在野黨呼籲,如果要通過880億元關稅補助方案,民進黨應先撤銷大罷免行動,民進黨立院黨團幹事長吳思瑤表示,補助的金額與方案可以再做討論,她期盼「朝野能夠一致對外」,但「不應在國家重要變局時刻綁上任何政治議題」。換言之,吳思瑤的意思是,在野黨快快同意給錢;至於反罷免,免談!
美國總統川普日前揮舞關稅大棒,攪亂全球經濟、股市,台灣被課徵高達32%的對等關稅,超過賴政府預期,清明連假過後,台股已狂跌兩天,產業界及民眾陷入恐慌、要求政府趕快拿出行動。卓揆日前率各部會提出9大面向、20項措施、總金額達880億元的補助方案。
為了讓該補助案能在立法院順利通過,行政院長卓榮泰7日特別邀請朝野各黨團到行政院會商因應之道。不料,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當天不但遲到,且一到會場就要求國民黨立院黨團總召傅崐萁讓位,碎碎念了好久,把現場氣氛弄得很僵。之後還冗長發言、長篇廢話,連卓榮泰都受不了。8日民進黨團又杯葛立法院院會,占領主席台;立法院進行朝野協商,柯又故技重施,滔滔不絕猛講古,逼得立法院長韓國瑜不得不及時要求休息,強迫老柯煞車。
針對外界不斷要求執政黨主動停止大罷免,民進黨不但完全未予理會,甚至加快連署腳步。例如,民進黨台北市黨部就表示,罷免攸關國家未來運作,不可停止;綠委也強調,罷免與關稅是兩回事,在野黨這個時候要求停止罷免,根本就是「情緒勒索」;而綠營大罷免指標領銜人、總統府「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顧問曹興誠,更嗆那些要求停止罷免的人,「台灣關稅高低,關你什麼事?」他說,現在台灣的重中之重,就是罷免,沒有其他事情比這個更重要。高關稅衝擊產業和經濟,曹竟認為跟大家無關,虧他還曾是企業家。
吳思瑤說,罷免行動是由公民團體主導,民進黨阻止不了。這話或許也有幾分為真,所謂「尾巴搖狗」或是「養虎貽患」,在民進黨的放縱、鼓勵甚至協助下,親綠罷團已形成龐大的「罷免產業鏈」,有預算、有流量、吃香喝辣,有吃有拿、好處多多,確實已經「欲不罷也不能」了,如果這個時候叫停,整個生態鏈可能會狗急跳牆大反撲。
關稅大海嘯來襲,台灣許多產業幾遭滅頂之災,從總統賴清德到閣揆卓榮泰都口口聲聲要朝野團結、共度難關。既然如此,民進黨就不能任由大罷免繼續下去,身兼黨主席的賴清德更要站在制高點,以產業利益、全民福祉為考量,拿出魄力叫停大罷免。總不能一邊要在野黨「共赴國難」,在立法院閉著眼睛通過880億補助方案,一邊又繼續痛下毒手罷免,這樣國家有可能團結嗎?
當家鬧事還不夠,國難當頭,民進黨還要持續鬧台,是嫌國家還不夠亂嗎?有這樣的執政黨,哪還需要敵人。
魏耀乾-痛批在新潮流的挾持下,民進黨一黨獨大、極權獨裁,政商勾結貪污腐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