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鞍溪堰塞湖警戒未解除 黑鷹直升機載研究團隊放置監測設備

JasonQ wrote:
最近看到相關報導以後才發現,美方很早就提醒「馬太鞍堰塞湖」的規模不容小覷....
中央部會接收到美方的提醒,卻還是「不斷重複只會溢流不會潰堤」...
對了,其實從媒體報導整理出來的時間序列就很清楚....
花蓮縣政府、馬太鞍溪沿岸的村里長以及區公所,在收到林保署通報馬太鞍堰塞湖成形以後,就很積極關注堰塞湖的減災與可能發生的危害
林保署也表達「多次」跟地方說明
所以,不是沒人關注馬太鞍溪堰塞湖的問題,而是中央部會首長太過於自信,認定這個史上最大堰塞湖不會發生潰堤....

前文的意思是
七、八月從平面到電子媒體的報導,中央政府(外加總統府)都在忙政治
災變前除花蓮(尤其馬太鞍溪下游兩岸)人關注
其他縣市的人可能都沒注意到

JasonQ wrote:
我記得李鴻源在接受採訪的時候有點出一點差異
「李鴻源的團隊是假設溢流一定會發生,所以直接分析發生溢流以後的狀況。」
而農業部的團隊,則是一直把重點放在何時發生溢流。
站在「監控」堰塞湖的立場,農業部專注「何時發生溢流」沒錯。
但是站在避難、疏散的角度,內政部更應該把重點放在「最壞情況」的應變計畫
只不過,當陳駿季一直對外宣稱「只會發生溢流,不會發生潰堤」,已經讓團隊麻痺,忘記把重點放在「一個有9000萬噸水量的堰塞湖破壞力有多大」
既沒有在事前規劃「減災」的做為(引流、爆破....) ,也沒有考慮完整的疏散規劃。

農業部委外團隊預測在無豪大雨的前提下,10月初壩頂溢流
而壩頂溢流造成的壩體破壞(潰決),佔天然壩體破壞的97%(農業部委外團隊的資料,如下圖)
因此八月下旬卓大人說的壩底1.7公里,會溢流但不會潰堤(即潰壩)
應該不是農業部委外團隊的主見

另據李鴻源所述,倆個團隊模擬分析的重要差異在於溢流的沙石含量
導致疏散撤離地區的巨大差異(600多人->8000多人)
至於模擬分析之所以有如此大的歧異,前文所附FB貼文有所說明,權當參考

6號開始到現在新的疏散撤離計畫還未完全搞定
印證李鴻源在災後頭一、二天所說,花蓮地方政府沒有撤離8000人的能量

截至目前,弟是認為災變前的政治(決定)凌駕於專業(意見)

JasonQ
完全認同您的文章!
Joseph.Yang
拜讀 J 大多篇論述,受益良多 [謝謝]
Joseph.Yang wrote:
因此八月下旬卓大人說的壩底1.7公里,會溢流但不會潰堤(即潰壩)

請教 壩底1.7公里是什麼意思呢?
壩頂到壩底的高度?
還是啥呢?
airbus330 wrote:
請教 壩底1.7公里是什麼意思呢?
壩頂到壩底的高度?
還是啥呢?

壩底1.7公里,漏了"長" 字

堰塞湖天然壩壩底長度,採平行河流主軸方向量測
請參考下圖(擷自"國有林地堰塞湖應變標準作業程序")



7/27衛照影像

airbus330
[拇指向上][拇指向上][拇指向上][拇指向上][拇指向上]
Joseph.Yang wrote:
因此八月下旬卓大人說的壩底1.7公里,會溢流但不會潰堤(即潰壩)

壩高很重要, 水位越高, 壩體所承受的壓力越大。
壩體, 長寬相乘, 它的土(砂)質鬆散度也很重要。
沖刷這麼大的一片面積, 而且V型切割百公尺,
網路上有人以堆起來的砂子做實驗, 在工地下過雨後, 砂堆變什麼樣子?
水對砂堆的滲透率絕對比泥土還高,
我真的對所謂的專家另眼相看
你懂我意思嗎?
風神颱風正在形成,周六晚間開始就可能影響北部和東部,堰塞湖還在,中央和地方繼續互槓,政治優先,正事擺一邊,唯一的做法就是撤離8000人?這些災民何時才能過上正常生活?
風神恐成颱 花蓮準備撤離近8000人
花蓮縣馬太鞍溪堰塞湖災害疏散避難收容計畫在縣府核定階段卡關,要求中央擬定計畫並執行,並建請取消「垂直撤離」。縣府昨說明,最大考量是無法逐戶確認是否確實避難;中央前進協調所總協調官季連成說,尊重縣府,因應風神颱風可能形成,已做好防颱準備,全面強制疏散撤離3鄉鎮保全戶7、8000人,可能時間點落在19、20日。


中央、地方持續為撤離責任互槓,內政部長劉世芳日前稱,強制撤離責任在花蓮縣府與3個鄉鎮公所,引發國民黨立院黨團總召傅崐萁不滿,指颱風撤離工作由鄉鎮市公所負責,不要天天栽贓花蓮縣府。
網路上在河流做一個攔水壩做實驗
也有人用砂子堆成火山形狀那麼也可以用砂子堆成一個四方體, 1×1×1 or 2×2×2, 有些地方要傾斜成坡,
砂堆稍微的夯實, 中間挖一個洞, 用水管慢慢的將水注入動裡,
水位1/3, 一半, 3/4, 等待20分鐘
再注水, 水位將滿的時候就減低出水量, 讓水溢流出來, 持續加水, 觀察,
溢流的水會造成沖刷, 沖刷面積會擴大, 網路實驗影片也證實了。
砂質大於土質, 壩體鬆散度?
答案就出來了
ps, 中國大陸那邊是土質, 花蓮算是砂質。
airbus330 wrote:
Joseph...(恕刪)


壩底的厚度

因為1.7公里的厚度,加上壩高帶來的土石量,所以「發生管湧的機率比較低」
現在颱風快要來了,還要垂直避難嗎?
airbus330 wrote:
中國大陸那邊是土質, 花蓮算是砂質。


鬼扯一堆 為了護航而鬼扯

現在光復挖出來的是砂質???
明明就阿帕契去射個2枚飛彈引流就好了.是嫌錢花不夠是不是.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