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奕含-----生前訪談!217樓!幫白話翻譯!

umts wrote:
看完 youtube...(恕刪)她不只一次提到, 愛與痛二字, 所以問題的核心, 絕不僅僅是愛而已.

愛是因為她的心理投射, 覺得這個老師的言語充滿文學的美感.
醜陋的是, 她覺得老師的言行表裡不一, 讓她覺得神聖喜愛的文學是場譁眾取寵的鬧劇?
而真正的痛是性,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明知老師髒, 卻仍然愛他, 不可自拔.

這個矛盾是她憂鬱的根源, 而壓垮駱駝的稻草是結婚, 這件事讓她增加背叛的恥辱感, 增加矛盾的強度, 也為什麼最後的紙條, 她會特地對丈夫說對不起. 出書則是把她的矛盾公開, 是的最後一槍, 這絕對巨量增加她的壓力, 最後的結局也就不可避免.

至於控訴誘姦其實是障眼法, 是為了宣洩"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恥辱帶來的痛, 更大程度上來說, 她愛的成分是更多. 這樣的矛盾不難理解為什麼是個死結, 為什麼非用極端的手段了結.


我猜--
問題的核心, 應該是愛已消失, 或原來就沒有
ryoga1978 wrote:
既然有協助處理過,希望您能更謹言,如果有相關知識,希望能給予大家正確的觀念
憂鬱症不像感冒,沒有脈絡規則可循,只能消極的依照症狀給予藥物

「謹言」,在台灣就是把話說得很好聽很婉轉,但是對任何人沒有實質的用處。

也因為憂鬱症的狀況因人而異,所以正確的觀念就是如同上面所述,

家人與患者必須與醫生有共識,能溝通。

而家人也必須深入了解與患者如何溝通與輔導。

有的患者會易怒,有的患者會消沉,有的患者會有強烈的不信任感...等等。


然而,而在很多臨床的案子,憂鬱症早期其實是有脈絡可循,只是一般人不見得看得出來。

而更多的患者自己也不願意說出自己的感受,加上家人不見得願意接受患者的感受,

所以常常在無形中被忽略。



ryoga1978 wrote:
想引人注意而自戕的患者是有,但在這邊提出來跟事件主角無關吧,感覺是污名化憂鬱症患者
患者的確是需要家人的扶持和幫助,時常是耗盡整個家庭的精力
家人時常為了避免二度、三度傷害病人,而選擇噤聲,絕不是為了面子

這個案子,有三次以上的自殺次數,所以在這裡提出,並無不妥。

有自殺傾向的憂鬱症患者並不少見,不算是污名化憂鬱症患者。

反之,這是一個嚴正的警訊,讓社會大眾知道需要更體會關心與了解憂鬱症患者。


在以往處理過的治療案子中,自殺未遂的家庭通常會有志工或是其他機構/醫生追蹤。

就是因為自殺未遂的再犯率相當高,他們會輔導其家人要如何注意與輔導患者。

但是一般而言,這是家人最慌亂與抗拒性最高的時候。

因為沒有多少人願意正視「自殺未遂的再犯性」...

尤其是亞洲人,在這方面的認知性是很低的。


我不至於說林女的家人是因為面子問題而低調。

但是我相信其家人應該還有更多的選項可以避免這個悲劇。

而問題在於林女的家人是否有足夠的資訊知道這些選項,與如何執行這些選項。

這是一個很嚴肅的問題,也是在治療憂鬱症時必須經歷的過程。

Molonlabe wrote:
「謹言」,在台灣就...(恕刪)
憂鬱必然發生於不如意,而就是因為不如意問題一時無法得到解決才演變憂鬱症..

這時候越是謹言保護憂鬱症,恐怕只是把問題埋得越深,直到死地...

對付憂鬱症最好靠家人朋友放生賭一把,新的火焰會把小的火焰撲滅,大的苦痛可以使小的苦痛減低。

而若憂鬱症不如意問題得不到突破就像末癌早死又何妨..
延伸, wrote:
憂鬱必然發生於不如...(恕刪)憂鬱必然發生於不如意,而就是因為不如意問題一時無法得到解決才演變憂鬱症..

這時候越是謹言保護憂鬱症,恐怕只是把問題埋得越深,直到死地...

對付憂鬱症最好靠家人朋友放生賭一把,新的火焰會把小的火焰撲滅,大的苦痛可以使小的苦痛減低。


以毒攻毒?

沒聽過這種治療方法




走出憂鬱症的十個方法
發表於 2010 年 05 月 27 日 由 admin

今天整理部落格,發現我寫了強迫症 、恐慌症 ,反而對憂鬱症並沒有整理一篇摘要。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女性一生中至少得到一次重度憂鬱症的機率是25%,男性是15%。而美國去年就有12%成年人服 用抗憂鬱藥物(這是一千多萬人),中年女性每四人就有一人長期服用抗憂鬱藥物。現在社會壓力這麼大,憂鬱症越來越普遍,你身邊隨時會有人得到憂鬱症。在此 我整理一些走出憂鬱症的簡便方法。

一、睡眠一定要充足:

看診時常遇到病人回診時說:「醫師,我這星期睡得很好,心情就好很多了!」我常見到睡得好後病情急速好轉的例子。失眠對身心帶來負面影響 的研究太多了,千萬不會因為怕「依賴」安眠藥、鎮靜劑而硬撐。長期失眠的副作用肯定大於服用一顆溫和的鎮靜劑。

二、多做運動,還是多做運動

沒有第二句話,決心對抗憂鬱症,就要多做運動 。最好是每天做三十分鐘運動,可交替做慢跑、騎腳踏車、韻律舞、健康操等等,讓身體放鬆、幫助睡眠,同時讓大腦釋放出天然的抗憂鬱成分。運動也可幫助你在復原時逐漸減少用藥。

三、重新整理生活步調

許 多憂鬱症病人忙到沒有自己的時間、沒有自己的空間,所以沒辦法運動、沒辦法放鬆自己,這在家庭主婦與必須加班趕工的上班族最常出現。這時,要試著捨去較不重要的事情,或請其他家人幫忙承擔家務。當然,會來看精神科門診的病人,大部分受限於客觀環境做不到(或已經失去決心、動力),所以要藉助藥物幫忙。

四、不要害怕憂鬱症藥物

憂鬱症藥物有修復大腦神經的作用。越嚴重的憂鬱症狀(如整天不想動、失去興趣、心情低落)對憂鬱症藥物反應越好,但服用憂鬱症藥物前三天常出現噁心想吐副作用,有些人會害怕就不敢服藥。但服用藥物一個月後大幅改善的例子超過67%,比起前三天的副作用,這很值得嘗試。

五、找到適合的藥,別太快停藥

一般憂鬱症服用藥物的療程約3-6個月。服用滿三個月後如果接近痊癒,後三個月就可以慢慢減藥。多數人不需要長期服用抗憂鬱藥物 ,不用擔心藥物後遺症。只吃藥一個月的復發率,是吃滿三個月才減藥的好幾倍,所以不要急著太快把藥停掉。

六、「比較輕」的藥或健康食品 ,有時也有效

如果你得到的是「中輕度」的憂鬱症,然後不想吃憂鬱症藥物,或吃了憂鬱症藥物很不適應,有時只服用「比較輕」的抗焦慮藥物克服胸悶、心悸、煩躁、焦慮等症狀,搭配一些鈣片、B群、魚油加上運動與睡眠,有時也可加快復原的速度。

七、學習放鬆訓練

「瑜珈」是最方便學習的自我放鬆方法。「關照身體、修復心靈」這本書很實用地介紹許多自我放鬆的方法。有些醫院與診所也有配合「生理回饋儀」學習「腹式呼吸 」的課程。學會這些技巧,一輩子都很受用。

八、早上起來曬太陽

固定時間睡眠、起床,然後曬太陽,一來可調整生理時鐘,二來可促進分泌維生素D ,三來可避免睡太晚影響晚上睡眠。早上散步曬太陽,傍晚跑步完洗澡吃飯,是最理想的抗憂節奏。

九、隨時隨地伸展操

工作累了、讀書累了,在茶水間、樓梯間就可以做做伸展操。小學生會在下課十分鐘玩個球,大人反而忘記這麼簡單的道理。

十、不要一直看電視

手裡拿著遙控器,從新聞台、電影台一直短到戲劇台,這是最不好的休閒模式。如果你只是漫無目的地看電視,或回到家就一直盯著電視一部接著一部看,建議你,把電視機關上。打電話給朋友,約出去聊聊天或吃宵夜,或跟你的伴侶出去散散步,你會發現你比看電視得到更多。

(如果你確實地照以上的方法做,但憂鬱症還是拖很久好不了,建議你試試「心理治療」。只是正式的心理治療多數需要自費,有些人負擔不起,所以不列入以上十個要點)
abcpanadol wrote:
以毒攻毒?沒聽過這...(恕刪)

如果憂鬱症能懂得理性學習,那怎還有憂鬱症

可以即時得到理性治療的憂鬱症只是輕微如一時失戀想不開問題..

真正憂鬱症如腫瘤是長時間累積根深蒂固,根本無能理性思考,所以只能以毒攻毒吧...

大家只是把憂鬱症當失戀症候群在美化,事實上憂鬱症根本好一點就是巫婆般,慘一點根本是瘋子..

真正憂鬱症你展開手想接近他都不可能的

再者遇到不可理喻真正憂鬱病人,人們根本只會認為遇到惡人快逃吧,所以憂鬱症肯定沒有朋友
Molonlabe wrote:
有的患者會易怒,有的患者會消沉,有的患者會有強烈的不信任感...等等。
然而,而在很多臨床的案子,憂鬱症早期其實是有脈絡可循,只是一般人不見得看得出來。
而更多的患者自己也不願意說出自己的感受,加上家人不見得願意接受患者的感受,
所以常常在無形中被忽略。

這個案子,有三次以上的自殺次數,所以在這裡提出,並無不妥。
有自殺傾向的憂鬱症患者並不少見,不算是污名化憂鬱症患者。
反之,這是一個嚴正的警訊,讓社會大眾知道需要更體會關心與了解憂鬱症患者。
在以往處理過的治療案子中,自殺未遂的家庭通常會有志工或是其他機構/醫生追蹤。
就是因為自殺未遂的再犯率相當高,他們會輔導其家人要如何注意與輔導患者。
尤其是亞洲人,在這方面的認知性是很低的
因為沒有多少人願意正視「自殺未遂的再犯性」...
尤其是亞洲人,在這方面的認知性是很低的。
我不至於說林女的家人是因為面子問題而低調。
但是我相信其家人應該還有更多的選項可以避免這個悲劇。



最可怕的是很多父母 "自以為是" 的認為自己在病患面前什麼該講什麼不該講

到了外面面對親朋好友,當病患不在場時,因為壓力或是想吐苦水,就講一堆,等到這些話傳回病患耳裡時

那種背叛的打擊,比其他外界或是原本的打擊還要可怕

等到患者覺得其實這些身邊家人也是兩面的背叛者,承受不住而自殺時

父母還可能會怨嘆孩子怎麼想不開,還以為全都是外人害的,或是病害的

這種父母,多的是
fatlee3 wrote:
最可怕的是很多父母 ...(恕刪)


家屬陪同患者去找醫生,醫生會細心講解憂鬱症,並且花時間指導家屬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因為那是重點。

你案例中的父母跟親友,看起來都很有問題。那位親友嚼舌根刺激患者,可能不是自以為是,是想搞事吧?

bbn019 wrote:
家屬陪同患者去找醫...(恕刪)

憂鬱症不是醫生說了算,家家有本難念經意思就是家家都有憂鬱症...

fatlee3 wrote:
最可怕的是很多父母 "自以為是" 的認為自己在病患面前什麼該講什麼不該講

到了外面面對親朋好友,當病患不在場時,因為壓力或是想吐苦水,就講一堆,等到這些話傳回病患耳裡時

那種背叛的打擊,比其他外界或是原本的打擊還要可怕

等到患者覺得其實這些身邊家人也是兩面的背叛者,承受不住而自殺時

父母還可能會怨嘆孩子怎麼想不開,還以為全都是外人害的,或是病害的

這種父母,多的是(恕刪)



說真的,我覺得第一次自殺可以怪狼師,第二次自殺可以怪狼師

第三次自殺,責任就在父母與家人身上比較多了

自殺成功導火線也許完全是在狼師身上

但真正成功,責任我認為就不應該完全在狼師身上了



若當初真的是右肩性侵,早就應該要提出行動了

講難聽一點,如果是自己女兒遇到,就算喝醉酒把對方撞死也要討回公道

怎麼會家人一點行動都沒有? 等到自殺三次成功了才再拿出來揮?

casavona628 wrote:
若當初真的是右肩性侵,早就應該要提出行動了


誘姦 性侵 要拿到能定罪的證據 很難,
一個55歲老謀深算的老傢伙 會讓18歲的女學生拿到什麼不利自己的證據,
想也知道, 這也是林家父母剛開始不想告的原因,
後來整個情勢發展到不告的態度 居然引起某些證據魔人的懷疑,
才不得不告,
最後一定以無法起訴而結束啦,
不過就大家熱鬧一下 ,陪陳老師玩一下司法遊戲而已.....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5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