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nderson wrote:
強烈懷疑你真的是常...(恕刪)


香港跟美國民生用品是真的比台灣便宜,我住在香港,像是橄欖油,香港比台灣便宜到不行,當然是要比一樣等級的,如果拿有銅葉綠素的國產橄欖油品牌來比,那就真的比不過台灣了。

生活就是柴米油鹽醬醋茶,我在香港每個禮拜的買菜錢跟台灣一樣,可是吃的用的比台灣好太多了。不用說衛生紙,跟一些有的沒的生活用品,目前只有看到開架式的日系品牌防曬乳液比台灣貴。

最近在街市藍莓4盒港幣10元(台幣40元),台灣不知一盒多少,姆指蕉一串港幣5元,台幣20(我以前在台灣買過,一串台幣一百多,不過泰國更便宜只要十泰銖)。對了之前荔枝產季時,香港的好品種大顆荔枝價格可是比台灣便宜太多了。

香港東西都是進口又有關稅優惠,所以這些東西本來就比台灣便宜很多。

至於美國,我去過,不多說,美國有一堆不會貴的原因,你自己看看台灣一些美國進口蔬果有比較貴嗎?美國自己也是農產輸出大國,你覺得美國人在本地買是會有多貴?更何況他還是全世界最大的消費國。

venderson wrote:
強烈懷疑你真的是常...(恕刪)

台灣汽車會貴到嚇人的原因
主要是稅制問題
而不是產地問題
拿台灣生產量最大的速客達來說
在國外的售價
就比台灣本國便宜
這是長年以來產業保護政策的結果
保護汽車幾十年
不長進的台灣汽車業還是停留在日本組裝車階段
只是肥了車商的荷包罷了..

INNOCE wrote:
保護汽車幾十年不長...(恕刪)


台灣產業保護的結果就是許多產業的商品價格都不便宜

不然為何怕開放美國豬肉牛肉進口? 不也是保護本土產業?

那結果是甚麼? 當然是花大錢買本地產品

如果本地商品都價廉物美,為何還要關稅保護?

況且以原產地的生產品的價格低廉當成論點

那台灣更沒資格談物價便宜了,台灣多的是一堆靠進口,那怕是農產品都不少要靠進口

加上可憐的低薪跟高額的房價,我看不出台灣東西有甚麼不貴的原因

01很多人根本就是台灣的反指標,跟社會脫節 (光是看新聞都知道民怨多嚴重了)

Roadstar wrote:
至於美國,我去過,不多說,美國有一堆不會貴的原因,你自己看看台灣一些美國進口蔬果有比較貴嗎?美國自己也是農產輸出大國,你覺得美國人在本地買是會有多貴?更何況他還是全世界最大的消費國。


+1

說美國物價貴的人,我比較想真的來比一比

包括牛奶,肉類產品,水果,果汁還有油價等一堆產品,不妨真的來比一比價錢

我不敢說美國的民生物資價格全比台灣便宜,但絕對是各有勝場,

但是薪資水準呢,那可不是各有勝場,基本上美國是壓倒性勝出

至於這大樓很多人扯的PPP,都忘了台灣的GDP根本就沒反映到實質薪資所得上面,那種可笑的實質購買力就別太當真了

台灣人薪資倒退十幾年,這還需要去安慰自己PPP很高,勝過南韓或日本?

連自己十幾年前的上一代都比不過了,還沒算十幾年來的通膨呢

tracer1000 wrote:
+1說美國物價貴的...(恕刪)


美國光是稅就壓死你了,更別說電費,水費等維持基本生活之必需費用,
01反指標不要再做夢了...
PPP跟GDP怎麼算都不懂的人還是去PTT吧......
年薪8萬美金繳完稅吃完飯
我就算這位公車司機省下一年4萬美金好了
然後要買7-80萬美金的房子
他還是要20年不吃不喝
等等
錯了
利息嘞?

年薪8萬美金的公車司機
我是不知道應該算是哪種等級
就對比你提的夫妻一年200萬台幣好了
7-80萬的房子在你的灣區
又應該如何對比台北市中心的一坪90萬?

我們都聽說數字會說話
錯的
錯的
錯的
因為很重要其實我是想重複300遍的
太多了所以省略

數字根本不會說話
會說話的是你

沒有人在否認台灣房價高到離譜
所有人都在說的是無力改變所以必須順勢而為
只有你在東比西比
認為所有人都應該可以在你的灣區買房子

在台灣這是一個整體的問題
從產業結構開始到處都有洞
每一個人從自己的角度來看
都會看到不同大小形狀的洞
而真正的事實是
這些洞不是你想當然地以為打下房價就能解決
這不叫做天真
為了不被刪文所以我保留這個評論

tracer1000 wrote:
台灣產業保護的結果就是許多產業的商品價格都不便宜
不然為何怕開放美國豬肉牛肉進口? 不也是保護本土產業?


咳咳 美牛不算便宜的
然後台灣其實牛的產量非常之少 開放美牛前多半都是澳洲來的牛肉
美牛這事和保護本土產業沒什麼關係

另外台灣已經有進口西班牙豬肉了
很貴!貴死人!我還是吃台灣豬就好

之前豬價高的時候有進口法國豬肉 但似乎沒有流到一般零售上賣

tracer1000 wrote:
台灣產業保護的結果...(恕刪)

產業保護政策並非全然都是壞處
在新興國家為了保護國內產業
是有必要訂定一定標準的保護政策
以免一剛開始萌芽的國內產業
馬上面臨強大的衝擊而倒閉

日本二戰後也訂定很多的產業保護政策
這在很多國家都可以見到類似保護措施
差別在別的國家的保護政策
確實讓自己國內的產業從此壯大
而台灣的相關產業卻只想依此生存
成為一攤爛泥
tracer1000 wrote:
不矛盾的是你都不敢...(恕刪)


呵呵
提供您另一個觀點
2008及之後幾年, 矽谷房價大跌,很多地方跌到一半以上
之前矽谷房價也曾跌過幾次,跌幅也達50%

比起來,台灣房價穩定多了

買的起矽谷房子又如何?
那一天矽谷房子可能又慘跌,這次可能一輩子回不來
那損失不是更慘
何況房屋稅和貸款利息(>5%)都是很大負擔

台灣就是雙北核心區買不起
淡水,基隆都還有10多萬~20多萬,總價500-700萬的房子
台灣房價相對穩定,也不致大跌,房貸也就2%多,稅又輕

在矽谷
如果買了房子,跌50%, 交高昂房屋稅,還要負擔5%以上的貸款利息
那才是欲哭無淚吧

對了,聽說金融海嘯時,失業率高達10多%, 青年失業率更達20多%
這种大起大落,也不是想買房的年輕人想要的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6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