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球日》綠能屏東 全方位拚綠色經濟

http://gotv.ctitv.com.tw/2017/04/453603.htm
技術進步成本降 再生能源比想像便宜
2017-04-06
汙染與日益極端化的天氣似乎還不夠糟,現在又加上不相信氣候暖化的美國總統。不過再生能源在科技日益進步下早非吳下阿蒙。根據一份英國智庫的樂觀估計,全球暖化原兇石化能源的用量可能在2020年就會見頂,再生能源市佔率遠比我們想像更多更快!

根據隸屬於倫敦帝國學院的格蘭瑟姆研究所(Grantham Institute)與智庫碳追蹤者 (Carbon Tracker)合作的論文顯示, 2040年,太陽能將占發電市場的23%,到2050年將占29%。到2035年,電動汽車將占公路運輸市場的大約35%。這比現有其他類似的評估報告都要大膽的多。多數的報告都認為未來20至30年再生能源回持續不斷增長,但其比率僅為10%至15%。這份報告更大膽的地方在於石油和煤炭需求將在3年後也就是2020年就會達到頂峰,然後逐年下降。

這份樂觀的研究報告立論於不依賴碳排放交易或是政府直接補貼的條件下,也不是依靠甚麼尚未問世的黑科技,而是目前已有的技術發展。舉例來說2011年預估2016年太陽能發電的成本將達每GW約37億美元是石上只有14億美元。用於電動汽車的電池成本已從2008年的每kWh1000美元下降到2015年的268美元,降幅達73%。

認為該份報告於樂觀的人,這份報告也提醒他們,麥肯錫顧問公司在1980年發佈的研究報告認為2000全球可能會有90萬行動電話用戶。事實上,行動電話用戶達到了1.09億。能源市場也一樣,技術的進步與成本不斷降低,比起任何國際協定更能改面未來能源世界的面貌。
----------------------------------------------------------------------------------
再生能源在科技日益進步下早非吳下阿蒙,成本不停下降,市佔率不停上升。
http://technews.tw/2017/04/07/coal-museum-switch-to-solar-panel/
無法擋住省錢誘惑,肯塔基煤礦博物館要改用太陽能供電
作者 陳 瑞霖 | 發布日期 2017 年 04 月 07 日
也許聽起來有點諷刺,致力保存和推廣煤礦文化的博物館要改用綠能。因經費因素,肯塔基煤礦博物館安裝太陽能板,要改用太陽能供電了。





肯塔基煤礦博物館位於美國肯塔基州貝納姆,由東南肯塔基社區和科技大學(Southeast Kentucky Community and Technical College)經營,近期因預算減少,不得不把錢用在刀口上。

學校總監 Brandon Robinson 對當地媒體 WYMT 表示:「我們相信這項計畫光是建築本身的能源成本,就能省下至少 8,000~10,000 美元,所以長期來看能節省學校經費,相當值得採用。」

肯塔基煤礦博物館設置太陽能板的經費由外面基金會支付,總共要在建築屋頂安裝 20 片太陽能板。儘管安裝 20 片太陽能板的規模,需要花 17,000 到 20,000 之間,但營運 5 到 7 年時間,加上整體營運成本,就會打平建置成本。

Robinson 說:「儘管有點諷刺,但你知道煤炭和太陽能只是種種不同能源的其中幾種供應能源的來源。當然,這一帶還是煤炭稱王。」

--------------------------------------------------------------------------------
成本下降讓安裝意願越來越高了。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70410/21517362.html
電池技術接連突破
北京新浪網 (2017-04-10
當下,無論是智能手機還是新能源汽車都需要性能更高的電池。日本國家材料科學研究院(NIMS)最新宣布已經開發出一種能量密度非常高的新型鋰電池。NIMS將這種新型鋰電池稱為「鋰空氣電池」,其單位體積下的能量密度幾乎接近極限,同時成本也能夠得到很好的控制。NIMS介紹,「鋰空氣電池」使用碳納米管作為空氣電極材料,通過電極結構的優化,可以實現很高的能量密度,是普通鋰電池的15倍之多。NIMS表示,目前的「鋰空氣電池」只是試驗產品,今後會繼續優化設計,進一步提高能量密度。

  電池的續航能力是最重要的衡量指標之一。號稱是世界上第一款太陽能充電的手機電池日前問世。這款電池名為Hybbi,主要由鋰電池和太陽能組件組成,通過直接置換手機原裝電池的方式,這種充電方式能量損耗極低,效率是其他太陽能充電產品的2倍。Hybbi太陽能面板用大猩猩玻璃覆蓋,採用激光切割的工藝,厚度小於1mm。陽光直射的情況下,充電速度可達每小時20%的電量。

  新技術也被應用於對電池材料的開發。豐田汽車日前宣布,在接下來的4年內將投入3500萬美元用於對新能源電池材料的研發。在豐田看來,人工智慧將成為尋找新能源未來材料的關鍵途徑。基於人工智慧的計算模型作為一種新的手段,近期已經被應用於對材料科學的研究中。找到全新材料可能要花幾十年的時間,不過,通過將人工智慧技術融入計算模型中,豐田希望能加快這一進程。

  受樹木結構的啟發,美國馬里蘭大學的工程師對木頭進行改造,將其作為鋰金屬電池負極的特殊結構,以此避免某些關鍵因素導致的電池故障。他們提出了一種新的設計,將電池中的鋰離子存儲在木材中用於運輸水和養分的天然通道中。這樣做出來的電池十分安全,可進行快速的充電和放電。

  點評

  有人說,新能源技術的關鍵是電池。的確,無論是新能源車還是手機等電子產品,乃至新興的無人機,電池是制約產品性能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為了在電池領域實現突破,無論是電池整體還是電池各個組成部件都是科研人員研發的著力點,新技術、新材料因此不斷得到應用。國際電池研討會日前為特斯拉頒發「2017年度電池創新者大獎」,表彰特斯拉成功實現了對於尖端電池技術的實踐應用。新材料的應用及智能儲能解決方案的推出,一方面能夠提高電池效率,提升產品性能,另一方面能夠有效節約能源,保護生態環境。(原文來源:經濟日報 )
------------------------------------------------------------------------------
現在什麼產品都要參一腳環保,連電池都不例外。
http://www.worldjournal.com/4917379/article-%E5%8A%A0%E5%B7%9E%E5%A4%AA%E9%99%BD%E8%83%BD%E9%9B%BB%E5%8A%9B%E5%85%85%E6%B2%9B-%E6%89%B9%E7%99%BC%E5%83%B9%E9%99%8D%E5%88%B0%E8%B2%A0%E6%95%B8/
加州太陽能電力充沛 批發價降到負數
記者馮克芸/即時報導 2017年04月09日
美國能源資訊局(EIA)的數據顯示,美國加州在3月11日跨過一個里程碑:當日全州有幾小時時間,半數電力來自太陽能電。這對發展太陽能電僅約15年的加州來說,是件大事,顯示其進展神速。

網路新聞媒體「石英」報導,此事對批發電價造成重大影響:加州今年春天有些時段的批發電價已降為零或甚至負數。在2013到2015年,當地3月的批發電價約是每百萬瓦時(千度)14-45美元(約台幣430-1385元)。

電價為負的情況,通常出現在再生能源大量供應、但非再生能源發電機仍不斷生電之際。由於目前沒有可貯存大量電力的電池,再生能源在某些時間豐沛,意謂電廠經理人有新的任務──調配所有的能源,或許是像德國那樣,付錢給鄰近國家,讓他們在特定時間使用德國供應的太陽能電或風電。

當然,這並不表示加州人在那幾天用電免費,因為批發電價不等於零售電價,但能源公司開始重新思考:當再生能源增加時,他們如何供電,以及如何計算電費。
------------------------------------------------------------------
一些再生能源成長比較快的地區,開始出現一半電力來自再生能源或隅而出現批發電價為0或負的時間了。
http://www.storm.mg/lifestyle/247229
綠能企業大筆接受政府補助、全民買單,到底公不公平?她提5大論點
綠學院 2017年04月10日
綠色經濟和我們認知的經濟究竟有何不同?我想這是很多人共同的疑問。有專家質疑,綠能根本不該享有那麼多的政府補助,綠能企業應該要自己努力去創造市場價值,而不應該成為政府的責任。這種論調,是!也不是!

每每聽到此一論點,心中不免感嘆,這真是一個專業上的盲點呀!特別是很多經濟學家堅信自由經濟才是正途,政府管的越少越好。

從市場現況而言,綠能發電成本高,除核電外,煤炭發電成本最低;因此,綠能在現今市場上毫無競爭力可言。

如果僅靠市場競爭,自行發展,綠能發展絕無可能,然質疑者認為高度補貼綠能,帶來市場的扭曲和不公,導致政府財政的瓦解。如果循此思維,僅憑成本選擇發電方式,我們應該到處蓋煤電廠才對!但,煤碳發電真是我們社會要的嗎?
綠能帶來環境貢獻,全民共享,環境效益政府買單!

如果有機會到日本韓國政府拜訪,會很清楚的發現,幾乎沒有質疑綠能補貼的論調,因為大家的努力主要在於如何達成環境目標。

雖然,政府應該要管多還是少,很難有定論,特別是失能政府的存在,管也管不好。但如果不是全球暖化議題,各國也不會推動綠能,綠能存在的真正價值是讓人類有機會和環境共存,永續且優質的經濟發展,帶來經濟和環境雙贏。

綠能的貢獻,除了發電,就是環境,而環境的優質為全民所共享,就像良好的空氣品質是每一個人都可以真正享有,因此,自然在環境的貢獻上更應該由政府代表全民買單。

何止再生能源,能源管理系統也同樣重要

然而從全球暖化,二氧化碳減量和地方空氣污染、霧霾等問題的觀點而言,政府要支持的不只是再生能源而已,節能、儲能、和能源管理系統等科技都能創造同樣的效果,也都應該是政府支持的對象。

因為智慧能源管理系統可以達到節能效果,特別是儲能,可做到在電力離峰期電價低時利用電池下載電力,在電力尖峰期電價高時將電力釋出使用,節省蓋新電廠的成本。

如果尖峰離峰電價的價差大些,就可以利用此一方法,同樣達成節能所帶來的減碳效果。因此,政府沒有道理不考慮支持儲能或燃料電池等系統,也沒有道理不考慮利用電價的差別定價創造市場做起!

從環境目標的角度而言,我國的「再生能源發展條例」是有必要重新檢視內容,調整支持對象或重新定義其綠能,甚至訂定專法,才能有效發展綠能或綠色經濟。

補貼的背後,是對環境的貢獻

專業的盲點相當駭人,特別是大家僅重視價格和所得時,大多數的經濟指標將偏向於遠離理想社會的選擇。從外表而言,很多時候,綠能、環境等商品和一般商品無異,但很多人會說綠能、環境商品比較貴,卻忘記了「貴」的部分即是對環境的一份貢獻!

在這個動輒以價格高低選擇採購的社會,我們有理由相信,環境和綠能商品很難受到市場的青睞,也很難有德國的奇蹟發生,讓太陽能能夠逐漸成為全球許多地區最便宜的能源類型。這種奇蹟,必須是政府的願景和意志的展現。

各國在發展綠色經濟相關市場上,政府皆居於主導地位,因為任何新商品要進入市場並去被替代性,如綠能要能替代傳統能源,成本必須具備競爭條件。然而,成本下降必須規模到達一定程度,讓規模經濟產生價格競爭力,甚至成本更低於傳統發電方式,這種市場擴散效果,將帶來產業的結構轉型和具體升級。

綠色經濟的邁向 多方參與的商業革命

德國的故事告訴我們,政府有責任引導經濟成長的方向。然而,如何做到讓環境成為經濟成長和產業升級的驅動力,是門學問。從近年來國際上商業模式的觀察,可窺知一、二。

例如,能源技術服務(ESCO)、共享經濟的出現,即是社會組成份子所共同參與的漸進式商業革命。這其中的參與者包括:環境法令的現行義務者、環境節能的新企業家、金融業者、以及政府;參與者為了履行環境義務,共同尋找有效、創新的活動來達成環境、經濟和發展三贏的境界。

市場上對於這種新型態的商業模式,有個相當有趣的流行術語,稱之為「羊毛出在狗身上,豬付錢」,頗能貼切反應此種多方參與商業模式的革命,而這也是國際上各國政府何以帶頭行銷世界各地的主要原因,因為大家重視環境!

經濟成長的驅動力─與環境共生

我過去六年從事綠色貿易工作時,很多人問我,國外的綠能商業模式,或者是循環共享經濟的觀念為何遲遲無法在臺灣落實和執行?

我心裡的聲音告訴我,因為臺灣人只重視經濟,不知道環境價值在市場的實現方法,更不瞭解各國其實是以「和環境共生」作為經濟成長的驅動力,和產業升級的引擎。

各國「綠能」政策是如此,「循環經濟」更是如此,忽略了環境價值實現的這個重點,政策也只能淪為口號,就像有位北京教授避居美國,並不是因為他政治難民的身份,而是經濟成長所帶來的環境災難使他淪為環境難民。

臺灣人民,有權力享有更好的生活,也真的別成為將來的環境難民才是!政府補助綠能,全民共享經濟成長,市場創新結構調整的效益。

作者介紹│溫麗琪

一個「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經濟學家,研究領域包括環境政策的經濟分析以及WTO相關政府政策,曾榮獲中央社2008年的台灣企管類十大潛力人物獎。目前擔任中華經濟研究院綠色經濟研究中心主任,以及綠學院帶路人,推動台灣綠色經濟的發展。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綠學院(原標題:你必須要懂的新商業革命時代:綠能共享經濟)
-----------------------------------------------------------------------------------
全球暖化,二氧化碳減量和地方空氣污染、霧霾等問題,造就了綠能的快速發展最佳時機。
http://news.mingpao.com/pns/dailynews/web_tc/article/20170410/s00002/1491761210272
石壁水塘試浮太陽能板 產電夠36戶用一年
明報專訊】水務署斥資350萬元,試驗於石壁水塘建設浮動太陽能發電場已落成並運行個多月,料每年產電12萬度,夠36戶家庭一年電量。水務署初步評估顯示,全港水塘只要撥出一成面積安裝太陽能板,每年產電可達2.5億度,相等於全港耗電量0.5%。該署總電機工程師梁文瀚表示,政府投資愈多於可再生能源,可推遲兩電申請增加新機組,變相紓緩加電費壓力。
船灣工程料年底竣工
香港土地匱乏,陸地可供安裝大規模可再生能源發電系統空間有限。政府正探討外國近年大規模採用的浮動太陽能發電系統(見另稿),初步試驗於石壁水塘和船灣淡水湖各安裝一組太陽能板,每組面積1100平方米,當中石壁水塘的系統已完成,船灣淡水湖的工程預計年底竣工,該項目造價約330萬元,每年產電量同樣為12萬度。
面積與標準泳池相若
水務署助理電機工程師梁致峰表示,石壁水塘的太陽能系統由352塊太陽能板組成,每塊板安裝在浮於水面的塑膠組件,以人手就能將每件組件連接,形成一個可調節面積的太陽能系統,極具彈性。該系統完成組裝後成為一個長方形,面積與標準泳池相若,以多條鋼纜固定在水塘南面泵房的邊緣位置,避免影響景觀;所有太陽能板調校向南呈12度角,較最佳角度22度為低(香港位於北緯22度,太陽能板向南呈22度角可獲得最佳效果),主要考慮要能抵禦10號風球吹襲。
梁致峰說,該系統運作至今逾40日,產生電力約1.2萬度,料夏季產電量更高,推算全年產電量達12萬度,以及減碳84公噸。該系統連接中電電網,主要供應電力給石壁水塘的泵房使用。
運行40日 推算減碳量84公噸
該署指出,由於石壁水塘位於郊野公園範圍,水務署早前就試驗項目諮詢漁護署轄下的郊野公園及海岸公園委員會,有委員稱工程可能因影響景觀惹來行山者反對。該署聽到意見後,將試驗項目設於水塘南面,加上該項目僅佔水塘面積的0.1%,相信影響有限。署方又表示,浮動太陽能板發電有其他優點,包括減少水庫的水分蒸發,有助減少水資源浪費,減少陽光直射亦有助抑制藻類生長。
水務署總電機工程師梁文瀚稱,石壁的試驗項目回本期約30年,成本效益較數年前已增加不少,相信若大規模使用,發電成本會更低。水務署已於今年3月聘請顧問,檢視計劃成果,並研究未來在香港推行大規模浮動太陽能發電場的可行性及發展策略。
港水塘一成面積裝 產電2.5億度
該署初步評估顯示,若全港17個水塘撥出一成面積,即約237公頃(約等於6個西九文化區)用來安裝浮動太陽能板,每年產電量可達2.5億度。梁文瀚表示,水務署是用電量最高的部門,一年用電量達6.8億度,若可利用水塘以太陽能發電,可省回37%電費;若船灣淡水湖撥出兩成面積安裝太陽能板,每年亦可產電2.5億度,其他水塘不受影響,水務署委聘的顧問會分析哪個方案較佳。
--------------------------------------------------------------------------------------
越來越多人試著在水塘上架太陽能發電了,香港也開始在水塘上架太陽能了,不過香港不是直接由大陸接電過來就好了。
https://tw.news.yahoo.com/%E6%B3%95%E5%9C%8B%E5%85%AC%E5%B8%83%E9%97%9C%E9%96%89%E6%9C%80%E5%8F%A4%E8%80%81%E6%A0%B8%E9%9B%BB%E5%BB%A0-%E6%AD%90%E8%98%AD%E5%BE%B7%E5%85%8C%E7%8F%BE%E7%AB%B6%E6%89%BF%E8%AB%BE-142006879.html
法國公布關閉最古老核電廠 歐蘭德兌現競承諾
法新社法新社 – 2017年4月9日
(法新社巴黎9日電) 法國政府今天發布行政命令,正式關閉全國最古老的核電廠,達成總統歐蘭德的競選承諾,他的任期只剩幾週便屆滿。
政府公報刊登的行政命令設定關閉費森翰(Fessenheim)核電廠的條件。費森翰位在法國東部,緊鄰德國西南。
行政命令指出,諾曼第(Normandy)海岸弗拉芒維爾(Flamanville)現正興建的新反應爐「啟用」時,費森翰電廠將停止運轉。
法國電力集團(EDF)上月說,弗拉芒維爾反應爐將於2019年開始運轉。不過,這個計畫多次延誤,且發生諸多技術問題。
關閉擁有2個反應爐的費森翰核電廠,屬法國降低對核能依賴的計畫。
歐蘭德(Francois Hollande)任期下月期滿,他2012年競選時,誓言要將核能發電自75%佔比降低至50%,承諾關閉費森翰電廠,並提高再生能源發電比例。(譯者:中央社羅苑韶)
---------------------------------------------------------------------------
法國也看上了再生能源,開始著手關掉幾個比較老舊的核電廠,拉高再生能源的發電佔比了。

viccheng1925 wrote:
再生能源不停的成長...(恕刪)

viccheng1925 wrote:
再生能源不停的成長,能幹麻和你想的有天壤之別。

在台灣在能源除了A政府的錢我想不到還能幹嘛


viccheng1925 wrote:
發電系統本來就是多元,沒太陽還有其他選擇,你自己要只用太陽能怪我?

你老兄狂推太陽能現在丟一句"怪我囉"果然94狂

推半天的綠能在台灣沒半樣可以穩定輸出,講甚麼多元千元一元還不都是廢話
真的做過PV的人
都知道水上型的成本根本是笑話
人家演個樣板戲
底下的故意看得如痴如醉拍手叫好
http://www.epochtimes.com/b5/17/4/10/n9024248.htm
收藏風和太陽光?丹麥實踐新科技
【大紀元2017年04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新丹麥報導)如果能把風和太陽光儲存起來,是否就能在將來代替石油了呢?如果您還在提出這樣的問題的話,就已經落伍了。丹麥人早已確認風和太陽光是能夠儲存起來的,並準備付諸實踐。

丹麥小城四季福城(Skive)將創建丹麥第一個完整的將生物沼氣升級的全新綠色工業園:綠來波(GreenLab)。丹麥政府的長遠目標是,到2050年擺脫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和天然氣。

能源轉換成天然氣保存
丹麥的陽光只是時而出現,風也總是有停歇的時候,因此,收集陽光和風,並把它們轉變成甲烷儲存在一個現存的天然氣網中,就是丹麥四季福「綠來波工業園」的使命。

四季福綠來波項目負責人亨茲(Steen Hintze)向《丹麥電台》(DR)記者表示:「這是丹麥第一個生物沼氣和甲烷升級處理園區,我們使用的是最新的儲能技術。研究人員在實驗室裡處理太陽能和風能的轉化,而四季福綠來波處理的是整個能源系統。」

據報道,當丹麥的風能生產過剩的時候,一般會傳送到德國,當生產短缺時,再從德國買回來,因為一般來說要有效地儲存風能並不容易。綠來波工業園的使命就是要解決這個問題,永續的能源應該能夠更好地被利用,不同的能源應該能互相轉換,工業園的核心部分就是「能氣轉換」工廠。這樣所有的能源都能夠轉化成氣,並儲存在丹麥現有的天然氣網中。

甲烷化減少能源損失
丹麥技術大學能源教授林德羅(Søren Linderoth)認為四季福綠來波工業園有很好的前景。因為除了能夠便宜地儲存風能和太陽能之外,還能生產飛機和輪船等使用的燃料,並生產一些現在用石油做原料的化學製品。

他說:「生物沼氣含有甲烷(即天然氣),但有大約40%是二氧化碳,這些二氧化碳結合水和風電可以通過電解的方式變成甲烷,這樣就可以把它們輸入到現有的天然氣網中。」這樣的技術被稱為甲烷化。

報導說,甲烷化能使永續能源有機會變成甲烷,從而把它在現有的天然氣網中儲存起來,也就是說,甲烷化能讓人們獲得更多的能源。這樣哥本哈根人或許就可以在將來享受到由四季福的風車剛剛生產儲存的能源了。

資深研究員陶普遂(Haldor Topsøe)對甲烷化做出了進一步的解釋。他說:「這是一種能源高效利用的方式,因為通過甲烷化,人們可以從同量的生物沼氣中獲得1.5倍的甲烷。」

四季福綠來波工業園將於今年秋季建成,建成後太陽能、風能和生物能將被充分地利用,即能源共生(energisymbiose)。同時工業園內的能源公司也將互相合作,並互相利用對方的廢棄產品。

名詞解釋:什麼是甲烷化
電解氫氣與二氧化碳作用產生甲烷,該過程被稱為甲烷化。生物沼氣中的二氧化碳甲烷化將有可能把來自風能的電力儲存起來,使得生物沼氣提高50-80%的利用率。#

責任編輯: 李實
-------------------------------------------------------------------------------------
隨著再生能源越來越多,各種儲能方式也越來越多了,開始有人想把風、光多餘的電轉成甲烷存起來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