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新聞多恐怖,只要把敘述事情的過程調整一下,就會有"效果"。原本標題:天雨借電話求援 學校要求小姊妹先付5元如果改成這樣呢:小姊妹借電話 學校要求小姊妹先付5元有人會譴責學校嗎?標題把天雨求援寫在前面,大家就認為"學校知道他們打電話是要為了求援",但學校真的知道他們打電話的目的嗎?新聞有告訴你學校知道小姊妹打電話的目的嗎?沒有吧!但一堆人就自己腦補,認為學校知道。這不是你們的錯,你們只是中了記者的文字陷阱罷了。其實大家腦袋想一下也知道,如果學校老師知道他們打電話的目的,怎麼可能還會堅持跟他收5元,如果你是老師,你會收嗎?你也會幫他們出這5元吧。
最有可能的情況是:A:姊妹:老師 我可以在這裡打電話回家嗎?老師:可以啊 電話在那邊 你照指示投5元就可以撥打了姊妹就摸著鼻子回家B:校長早先已公布使用者付費的機制姊妹想打時 想起來這條規定 因為身上沒錢 不好意思跟老師說明就摸摸鼻子回家了而新聞記者的情境則是姊妹:老師 外面下大雨 我沒帶雨傘 我想打電話回家請我爸爸來接我老師:你先交5元才能打 這是學校規定姊妹:老師 我沒帶錢怎麼辦老師:那就抱歉 不能讓你打
想不透的是...一些人明明就只是透過片面新聞了解始末卻有如開天眼通能知所有來龍去脈下一堆莫名偏激結論甚至能上綱指名辱罵話出口前到底是依據什麼而來?就沒用腦考慮過其他可能性?難道不知道別人也在看你的道理邏輯推敲你的道德深淺?什麼叫"適度"?如何拿捏輕重難道都沒學過?驟下定論卻與實情不符怎辦?譁眾取寵扭曲走偏鋒裝神算媒體名嘴政客等有錢領若不是以此為業除了搶者秀下限說話不負責還有啥?
cs057 wrote:腦殘的讀者 造就腦...(恕刪) 此言大錯特錯,電話費不是老師付,但學生打電話影響了老師打電話的權力,老師才想要限制學生借電話打.這間學校顯然就是公家電話太多,電話費超出預算,才會訂出收費規矩.但在老師辦公室的公家電話,那有可能是學生拿去打私務電話,聊天聊到電話費破表?不要說鄉下地區的小學生,除了社會系以外的一般大學生都不會如此白目.所以根本是這間學校老師用電話不知節制,凶到電話費不足.
1.如果小朋友上課後班的話,五點多放學是正常的,那時候學校也只會有課後班老師留下來。2.校長說的是被指控的老師當時不在辦公室,並不是全校沒人在。3.主管單位出面調查,當面對質,學校說謊,相關人員去職,學校沒說謊,家長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