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my-formosa.com/article.aspx?cid=5&id=62644根據韓國貿易協會和對外經濟政策研究院的分析,韓台對大陸出口的20大產品中,液晶顯示器件、石化產品、半導體器件、辦公設備等14種產品呈現高度重複,規模約占韓國對大陸出口總額的60%。如果把韓台比較範圍擴大到50個產品,重複產品會增加到33個。中華經濟研究院透過HS六位碼產品分析,也發現台韓在大陸競爭最激烈的產品包括:光學與精密儀器產品中的面板;機電類產品中的印刷電路板與電子零組件;石化燃料中的汽油與柴油等輕油產品;有機化學品與塑膠類產品中的塑膠上下游相關產品。一旦韓國透過韓中自貿協定取得更大降稅優勢,必將對台灣出口產生極大威脅。韓國最近十年不分朝野,全力推動洽簽全球自貿協定,目前已經和45個主要國家簽署FTA,開放度都在九成以上。目前韓國外貿已高達62%享有關稅減免,如果再加上中韓自貿協定,韓國很可能從明年起,將有超過八成外貿享有關稅減免。反觀台灣也以外貿起家,最大出口競爭對手就是韓國,但台灣外貿至今只有大約11%享有關稅減免。可預期的是,台商爲了在中國大陸與韓商公平競爭,勢將引發新一波出走潮,不得不到享有關稅減免的國家投資生產。
lydiamomo wrote:台灣企業能去大陸的早去了,還等簽訂??...(恕刪) 現在的問題不是已經走了多少而是如果再不簽的話還有多少要走其他國家都在想方設法提高自己企業的競爭力,只有我們是想方設法降低自己企業的競爭力
zuoaihua wrote:現在的問題不是已經走...(恕刪) 那以後什麼工業全走光就沒汙染了,也不怕沒電可以用大家走向22K均富的小確幸,沒有富爸爸也可以人人出國打工渡假出國和泰國菲律賓來的同事聊聊天,越來越有國際觀,不再有島國心態What a wonderful world
台灣人再怎麼吵也阻擋不了中國崛起的事實。賺大陸錢應該永遠不嫌多,台灣企業可以把在大陸賺的錢投入更多研發、行銷資源去搶佔其他國家場。眾所皆知,台灣最大IC設計公司80%營收來自於中國,但可沒聽聯發科要減少大陸生意阿,而是拿從大陸賺取的超額利潤投入更高階產品研發以及投入更多行銷資源,把自己產品餅作大到全世界,屆時大陸佔營收比會下降,但這是對全世界市佔率作大而來,而不是阿Q的只是想把能在大陸賺的錢推掉,以為自己沒錢沒技術還可以去世界其他國家競爭。以下為今日聯合報新聞,錢真的不怕賺多呀~~德國總理梅克爾 明率大企業訪大陸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昨晚自南韓返國,德國總理梅克爾明日(六日)抵達大陸訪問三天,這是梅克爾總理任內第七度訪問大陸。德國「畫報」報導,陪同的包括西門子、福斯汽車、空中巴士、漢莎航空與德意志銀行等德國知名企業的負責人。德國政府並未公布商務代表名單,但表示商界領袖希望能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簽訂合約,進一步鞏固雙邊經貿關係。近來大陸頻頻在國際舞台展現經貿實力。總理李克強六月十六到十九日訪問英國期間,大陸與英國一共達成廿六項協議,包含貿易、投資、融資,總值共三百廿五億美元(約台幣九千七百億元),連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都破例接見不是國家元首的李克強。大陸目前是歐盟和美國之後的德國第三大市場,官方資料顯示,二○○○年大陸占德國出口總額百分之一點六,去年已增至百分之六點一。去年德國對大陸出口額達六百七十億歐元(約台幣兩兆七千億元),從大陸進口額則達七百卅億歐元(約台幣兩兆九千億元)。德國商界對於投資大陸遠比歐洲其他國家樂觀。大陸歐盟商會和德國國內調查顯示,由於在大陸經商成本增加,面臨大陸企業競爭和市場准入問題,許多歐洲人正在尋找替代市場。德國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指出,想在大陸擴展事業的歐洲商人比率從去年的八成六降到今年的五成七,但德國商人「樂觀得多」。梅克爾將循往例,訪問北京並參觀他省的兩國合資企業。她將於六日飛抵訪問大陸的首站四川省省會成都,會見省領導幹部,參觀大陸與德國合資的福斯汽車工廠和農民工子女扶助中心。七日她將轉往北京,接受總理李克強的軍禮歡迎和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晚宴款待。她也將與電影導演會面,並在清華大學對學生發表演說。梅克爾還將監督新的經濟委員會成立。兩國高層預計十月在德國首都柏林會談,討論未來數年的合作方案,委員會的職責就是為會談做準備。
異鄉苦工 wrote:所以台灣應為了85度...(恕刪) 這問題台灣大部分沒常識也沒知識媒體報紙常常寫,但有智慧台灣人要自己思考一下,台灣接單、大陸生產或許真沒幾家台商會把錢匯回來或繳稅,但台灣接單、越南或東南亞生產的難道就沒這問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