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那小弟就不懂了.....李教授說現在的制度是"折磨年輕人",如果年輕人連一點點壓力都要自殺,那以後出社會還能做甚麼事?!jiangbruce888 wrote:如果連一點點壓力都要自殺,那以後出社會還能做甚麼事,我贊成改回聯招,小弟也是聯招過來的....(恕刪) 想給年輕人壓力?! 根據李教授的思維, 那又何必改回聯招.....
cman4434 wrote:台灣太多資源浪費在政治鬥爭及無謂的教育上了... 現在的學測更浪費時間了,選定好自然組的人, 為了學測, 還是得把歷史地理背的滾瓜爛熟選好社會組的人, 還是得會 生物, 物理, 化學, 地科.雖然學測不同科系有不同的加權,但是想拼國立大學的人,總級分還是有它一定的門檻,但是誰不想要上個國立?所以最後就是人人都拼十科.明月書流 wrote:為什麼學習一定要好...(恕刪)
櫻樹抽芽時想你 wrote:這例子與選志願根本...(恕刪) 完全不是錢的問題 ! 一次花錢連看六部片 ? 錢粉多嗎 ? 腦殘比較貼切 當下約會時間,只能挑一片看,如何挑 ?影評各說各話,網友路人,各有所愛得獎片,也未必對味結論 : 沒有絕對最優的片子So 邏輯相同,說服自己,此片 C/P 值最高,自己看了不會後悔若有人 轉不出選片這個邏輯, 馬上放炮,昭告世人電影業害人 ? 片商給情侶壓力 ? 此生不再看片 ? 將來有小孩也不准看 ?這是個人問題 or 制度文化問題 ?
ai_0301 wrote:若有人 轉不出選片這個邏輯, 馬上放炮,昭告世人電影業害人 ? 此生不再看片 ? 小孩也不准看 ?...(恕刪) 看了不好看的電影,不過就損失200多元和2個小時。你要明天、後天或下個週末再去看另1片也好,或3個月內不再看電影也好,總之電影看錯了並不會影響你的工作和生活。志願填錯了、導致上錯學校、科系甚至落榜,最好下個週末再填一次就沒事
rexjian wrote:看了不好看的電影,...(恕刪) 沒小孩的 or 石器時代的父母 不要進來搗亂喔 !現在高中,寒暑假都有各大學辦的體驗營,更別提 網路分析,Q&A 一堆今年大一的小女 對商科有興趣高中時參加過至少三,四間大學體驗營,國企,財金 .....填選志願前,比父母還多聞 (宅爸非商科,幫不上忙)父母僅就將來職場發展,從旁給建議,還不一定對但也比不上體驗營各系所 師長/學長/學姐的分析您不知 體驗營 ?猜想填志願是瞬間機智問答嗎 ? 答錯毀一生 ?
當今社會氛圍,聳動標題,言論當道 To 為人父母者今天 3/31個人申請 即將進入複試期,包含比重極高的口試口試必須準備 讀書計畫,說明選擇本科系原委,臨場反應,在校成績 ......etc宅爸認為現行學測,尤其個人申請對 18 歲年輕人填選志願,幫助甚大Why ?他(她)們 年輕人必須自己收集資料 (如參加體驗營,上網查詢) 理解自己興趣所在,科系為何,為何而念 才能通過口試小女 高中班導是中文系的, 對商科 Q&A 幫不上忙 父母非本科系,也難提供懶人包,讓小朋友照本宣科,通過教授口試So年輕人這種功課都不做 ? 父母因此不敢生小孩 ?言論太聳動了 IMHO
每遇到這個話題,我就會舉以下的演講如果你沒有時間看完請從 25 分左右看起主講者為美國高能物理教授,著有多本教科書與科普讀物如果我以下之文為個人偏見那麼請思考一下這個演講---------------------------------------------------凡舉考試,必有鑑別率如果這把尺放在最頂尖的那端那麼,中下者將失去鑑別效果如果,這把尺放在中等那麼,頂尖者反而可能成為篩去對象考試,無法考出所有能力尤其是思考試問,高中學生讀了 虛數 i而對高中學生而言,虛數解無意義那麼,在高中生熟讀虛數的運算法則時有多少高中學生去思考,虛數存在的必要性與其意義?有人會說以後如果有需要自然會學到但是這是一種思想與思考的方式。至少會想這問題表現了對未知事物的主動探索在現行的考試下,沒必要,也不需要,不是嗎?哪真的有用時間心力去想的人豈不是被淘汰?而凡舉考試,也必有一定的標準我們用一套標準,並以聯考,來限定學生的學習方向與思想這是對於頂端人才的一種殘害幾何原本可以說包括了近代科學發展的邏輯公理公設只能由事實驗證,無法證明而公理公設卻可以推理與證明出各種命題好的哲學家,科學家,找出公理與公設,例如愛因斯坦對狹義相對論的兩個假設好的工程師,利用公理與公設,得出好的命題,例如電晶體的發明而台灣的大部分學生,卻是一直在熟練已知的命題,來獲得一個好學校的錄取而台灣的教育,也試圖用對已知的命題是否熟悉來選拔人才所以,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邊界條件下),台灣就成了毛三到四的代工大國!聯考可以舉行,但是,甄試不可廢除而甄試,更是要檢討其制度,真的用於拔擢聯考下的遺珠之憾而不是用甚麼不相關的才藝,社會服務的加分,來做為聯考的後門(當然,社會服務做得好,對於讀人文社會學系是有直接加分的)---------------------------------------------------高等教育是為國家拔擢人才其著眼點,在於國家的發展而非某家的小孩可以上大學某家的小孩不能上大學或者為了方便行事,一律用同一把尺去度量p.s. 個人只說出個人看法,不會對此文再做任何回應
ai_0301 wrote:今年大一的小女 對商科有興趣高中時參加過至少三,四間大學體驗營,國企,財金 .....填選志願前,比父母還多聞 (宅爸非商科,幫不上忙)父母僅就將來職場發展,從旁給建議,還不一定對...(恕刪) 所以你的意思是︰令千金要選一部電影看時,會先去報名參加各片商的試映會、討論會、演員見面會,甚至去參觀拍片地點,然後回家進行2個星期的親子討論、聽取你的分析建議後再去選片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