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bigman wrote:
連續工作時間。
這是這個訴求的基本觀點。
你知道北高國道客運有個規定,司機不能連續開車超過五小時?
其實意思是一樣的。
航空空服員也是在爭取這個東西。
比方今天飛北海道,單程4小時,機組報到時間跟旅客報到時間差不多,勤前報告、整理機務,
大概一趟就是6小時,有搭過飛機的應該知道,通常飛機都是兩地來回開,這班飛機從桃園飛新千歲,到達後旅客下機,
地勤清潔人員上機清潔,同時間這組空姐就要再做回程新千歲飛桃園。
如此,一次連續工作時間,就是11-12小時。
像這種中短途航班是最累的,因為上機後就開始服務,幾乎沒有太多休息時間就到達目的地,
然後立刻又要接回程。
所以他們才會斤斤計較工作開始時間。
---
當然啦,更重要的是自身利益,這點也沒錯,為什麼炸雞排的老闆,一個月賺三十萬,給員工就2萬5千元?
旁觀者當然也可以說,不想做就別做,後面有很多人想做。
從古典經濟學觀點,利潤就是要拿來繼續投資,創造利潤。華航做法也沒錯。
從政治經濟學觀點,市場這隻看不見的手,會自動去調節。
但從馬克思社會主義經濟學的觀點,前述自由主義的經濟學觀點,將造成對勞力的剝削,不對等的資本主義。
---
我倒不是說哪種理論比較好,但人類的進步觀點歷史史觀,認為文明的發展,是一種持續的進步(或許中間有一些停頓)
華航空服員爭的東西,有些也不見得合理,但有些則應該思考。
整個社會的變革,其實就是一點一滴這樣慢慢的調整的,往左偏一點、或者往右偏一點,都是要找出好的解答的方式。
在歐洲,這些爭論其實超過200年了,其實也沒有標準答案,
比方西歐很早就有一些工作時間的規定,除了因為宗教問題,星期天強迫休假,
其他的工作時間限定,行之有年。
但有的國家,執行這套制度,經濟一樣高漲,
有的國家,執行這套制度,卻經濟滑落。
天底下沒有絕對的正確制度,只有適合個體的制度。
華航空服員的訴求內容不見得都對,但我支持他們搞這個運動,來加強對自身權利的爭取。
就跟太陽花運動一樣。
---
歷史就是這樣,如果沒有太陽花,現在可能吳志揚當桃園市長,華航員工連出來炒的機會都沒有,因為桃園市工會沒敢接手。
如果沒有紅衫軍,那民進黨的關係網繼續補強。
如果沒有野百合,那一堆老先生繼續在國會裡面養老。
如果沒有四海遊龍煎餃老闆李幸長,跟被罵得要死的張景森,那台灣今天貧富不均的差距,20年前就出現了。
"不做不會怎樣,做了很不一樣"
其他我沒意見,但紅字部分不認同
兩個不同層面的事件別混在一起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