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要改革年金,就取消18%

pk-king- wrote:
18%一年要支出超過幾百億
當然是個問題...(恕刪)


是嗎?幾百億對一般人來說可能很多,但對一整個國家的財政來說,其實沒多少~
把區區幾百億的18%看成是台灣財政的救命仙丹,可能會讓人覺得你看事情的眼界太狹隘~

節錄一段媒體投書給你看一下,現實中的財政問題,隨便都比18%的問題要大的多,只是多數民眾根本不care or 看不懂~

台灣稅制不公之下所造成的貧富差距,主要有兩個層面:第一,「重所得,輕財產」:從1991年至2015年間,財產稅從20%下降至13%,所得稅一路從23%飆升至43%;第二,稅式支出太多,光是兩稅合一與促進產業升級條例(已廢除但優惠仍未完全消失),平均每年已造成1300億的稅收損失。
(作者:賴建寰)

haungjh wrote:
直接取消18%,不管是軍公教,正負總統,政務官,立委、中研院院長等等全部,該給的禮遇一樣有,但是18%全部取消,挽救政府財政,各位覺得可能嗎



又來洗風向嗎


告訴你

不可能!





因為早就取消了


發文前可以先搞清楚嗎


還有,政府沒有要破產


都是在騙你而已
陳小春2525 wrote:
容我說句話,現在老師真的很忌妒以前的老師,光是現在無法在外兼差就少了很多了,而且動不動就會被告。...(恕刪)


不可以的事情就是不可以,以前其實老師也是不可以兼差的,只是沒人再抓

ps 很多公司的職員也是不能兼差的
民國70年代 大學聯考都在12~3萬 如果說30幾萬報考 那可能是高中聯考吧
原理很簡單 九年義務教育後 那時的出生人口 大概35萬 若干年後幾乎都去報考
高中(高職)聯考 所以就會出現30幾萬聯考 所以陳大大所指的應該是高中聯考
aquarise02 wrote:
民國70年代 大學聯考都在12~3萬 ...(恕刪)


不要這樣吐槽,人家活在自己的世界很開心的~
陳大大還覺得他那個世界的台灣房價從來沒漲過勒~
aquarise02 wrote:
民國70年代 大學...(恕刪)


是的,高中聯考,我所說的是國中老師在外兼職的狀況。
高中有高職與普通高中還有五專插大,這部分老師的鐘點費就不是很清楚,據說月收入50W以上的不少?
關於大學聯考

時代& 空間: 民60年左右, 南部鄉下,
大學聯考的確名額很少, 大約每年10萬人考, 但錄取5000多人

師範學院從來都不是前幾自願, 是國立大學的中後段, 只有文學組才比較前面
可以念高中考大學師範學院的不是窮人, 算是家境還可以的

以前是窮到無法想像, 真正窮人, 國小畢業(甚至沒畢業)就去當學徒,
我有國小同學有一對雙胞胎姊妹, 我到現在都還記得她們的名字,
父親眼盲, 母親過世, 才三年級還是四年級,只好休學就沒再看過
也有一個同學都去做童工, 老師一直找, 有時找來一天, 隔天又不見了,
後來畢業時間到了, 也是要把畢業證書拿去他家

國小畢業沒錢升學, 但很會念書的, 就去考師專(不用花家裡的錢), 沒考上就去工作賺錢

當時最好考的是私立大學, 大約是文化大學, 逢甲大學, 中原大學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7%BA%E7%81%A3%E6%95%99%E8%82%B2

簡史與現況
中華民國大學法第一條有言:「大學以研究學術,培育人才,提升文化,服務社會,促進國家發展為宗旨」。1950年代,台灣的大學院校為四所,1973年行政院曾下令禁止私立學校成立,1985年後才又重新開放。隨著時代背景改變,和1994年「四一〇教改遊行」其中一項「廣設高中大學」訴求的影響,直到2012年,台灣的大專院校已達162所。2008年名列世界前1000大的大學有20所;學生人數由5000多人,增加到131萬3千多人,2006年以考試方式入學的錄取率為90.93%,若加上其他升學方式,大學錄取率超過100%[7]。

http://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503285015-1.aspx

大學聯考甲乙丙丁四組招生

民國43年台灣首度實施大學聯考,包括台灣大學、台灣師範學院(台師大前身)、省立台中農學院(中興大學前身)及省立台南工學院(成功大學前身)四所學校都加入了聯招。45年私立大學及專校加入大專聯招(含軍校),分為甲、乙、丙3組,隨著報考大專聯考的人數逐年增加,民國55年起分成甲、乙、丙、丁4組招生,其中甲組為理、工類,乙組仍為文組,丙組為醫藥、動植物類,新增的丁組包括法、商類。61年,大學和專校分開聯招,成為名符其實的「大學聯考」。

民國五十七年大專聯招。(中央社檔案照片)

從「先填志願後考試」到「先考試後填志願」

大學聯考原來是採行「先填志願後考試」,民國73年實施大學入學考試改進方案,改採「先考試後填志願」,分成四個類組,第一類組為理甲、工甲,第二類組為理乙、工乙、農乙和醫,第三類組為農甲,第四類組為文、法、商,各系並得在各考科中自訂加權及高低分標準,考生亦可跨組考試。

大學窄門 錄取率超低

在那個全台灣只有十幾所大學的年代,錄取率從不到10%,到後來最多不到25%,但今日台灣有160所大學,率取率超過90%,幾乎人人可念大學。
陳小春2525 wrote:
漲房價跟補習有甚麼...(恕刪)


九年義務教育後俗稱高中聯考(國中畢業)確實30幾萬人 那時補習班老師非常賺
比較有名的一年賺一間40P的公寓房子不是問題.
還有南北上課的補教名師 月入幾十萬

去看看拒絕聯考的小子 這一部小說 就知道 那個年代的國立大學生是多麼顯眼
村裏面出一位國立大學的 村長可是要放鞭炮的年代.
我哥是念中山大學 後來也走補教這一行
民國70年代師大的排名沒有很高 當時還是以台清交成 後來的中山
師大都在中段的分數
那個年代老師不是很多人的首選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