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955999 wrote:
一個男同事和一個女同事上班同時遲到,但女的沒被扣薪水,男的被扣了, 男的就問
女同事“你為什麼沒有被扣薪水?”女的說:“因為我睡過頭了。 ”男的說:“我也睡過頭了呀。
哈哈哈哈哈
justdreamer wrote:
美國好的高中是競爭激烈,但是自殺太多還是會引起注意的。
我念的高中,當時就有自殺了。 一個十年級英文課時,坐我旁邊常跟我聊天的白人同學,就是在我11年級還是12年級時吞槍自殺。 但是我知道他常被他爸爸打得很慘,還給我看那些疤痕,所以不光是學業。
另外一個白人,從九年級就常常在honors或是AP課上碰面,他是臥軌。 我跟他不是很熟,因為我不太喜歡他的態度。 據我側面了解自殺原因,跟他自己是同性戀有點關係,不光是學業(他功課不差,還是網球健將,不過在我們學校要維持排名,連美國出生的白人常常念到10-11PM)
最近幾年,因為自殺太多,上了全國媒體 美國聯邦政府也來調查。 聽說那些自殺的學弟學妹,有些也不光是課業壓力,還有感情和其他。
高中時,一些AP課,教科書是直接去附近世界知名大學的書店買的,聽說課程也差不多(有些實驗我們不做而已因為時間不夠)。 AP考試比起來相對簡單,連班上拿C的同學幾乎都是拿到5的成績(最高分)。 不過我們竟然有同學拿到低於5的分數,被老師罵了一下子 淚


justdreamer wrote:
12年級時,有同學去附近知名大學上微分方程式和線型代數。
justdreamer wrote:
最近幾次回台灣,跟小學同學聚會,聊到他們小孩子現在接觸到的教育,我懷疑那些教改的官員,家長,有好好了解美國基礎教育放牛吃草,但是殘酷淘汰的現實嗎? 美國可是有能力分班的啊。 我在美國的國中就有分普通班(regular lane),資優班(honors)。 高中時,程度落差更大,同一個年級,分得更多了,從最容易到最難有可能降級念->B->A->honors->AP程度的課->跳級念。 國中就有一些職業培養課程,像是烹飪,木工等。 高中時能上的職業技能課程更多,像是修車課,學校還有專門的老師幫忙找打工機會。 有個學長運氣好,12年級時還去NASA寫程式。










Molonlabe wrote:
美國所謂的「快樂」教育,在台灣也是存在的,
但是絕大多數的台灣家長,絕對不敢讓孩子參加。
因為在八年級,也就是台灣國二之前,美國教育採取的就是「放牛吃草」...
正所謂的「放牛班」。 大笑
這段期間內,表現好的學生,不知不覺中就會被集中在一起,
而那些不突出的學生,就繼續放牛吃草,繼續快樂學習....
Molonlabe wrote:
美國教育界競爭之激...美國教育界競爭之激烈,真的不是台灣家長可以想像的。
當年還住在加州的時候,附近的好高中每年約有3個學生會自殺,大多是因為成績因素而選擇自殺。
重點在於,附近居民建議要自殺請不要臥軌,會造成別人通勤的困擾。
而在學校內,自殺的學生,也很快就被忘記了...(恕刪)
Molonlabe wrote:
美國教育界競爭之激...嗯,12年級的時候,如果某科系的能力超過高中能教育的程度,學生的確可以申請去附近的大學上課。
但是,該學生要面對的是大學程度的教育,成績也是跟一般大學生競爭,不會有任何優待。
而在現實面,就算AP考滿分,高中與大學的程度還是有差異的。
所以高中修大學課程的時候,真的很辛苦...
(恕刪)

Molonlabe wrote:
美國教育界競爭之激...很多台灣家長與學生,認為美國是學習的天堂,認為學生在美國可以學習的很快樂。...美國所謂的「快樂」教育,在台灣也是存在的,
但是絕大多數的台灣家長,絕對不敢讓孩子參加。
因為在八年級,也就是台灣國二之前,美國教育採取的就是「放牛吃草」...
正所謂的「放牛班」。
這段期間內,表現好的學生,不知不覺中就會被集中在一起,
而那些不突出的學生,就繼續放牛吃草,繼續快樂學習...沒有教育小孩如何面對挑戰,如何面對失敗,如何從失敗的情緒中站起來(恕刪)
 不過還好後來高中打工時,決定一定要念大學,就開始注意成績和不要念太容易的課。
 不過還好後來高中打工時,決定一定要念大學,就開始注意成績和不要念太容易的課。Lisa_Hsu wrote:
放牛班是否像電影187...(恕刪)
 算術多半也有問題,更別談代數了
 算術多半也有問題,更別談代數了


 一些答案怪怪的
 一些答案怪怪的
                justdreamer wrote:
當年自殺的同學,我和不少認識他的同學有的是哀傷,悲傷,為什麼。 我們並沒有很快忘記他。 大學畢業後,還有高中學妹跟我提起他。 當我看見鐵軌有人24小時看守,看到那些花,哀弔我的那些學弟學妹,我的心裡,也是只有哀傷,又是一個走了。 我最近幾年在附近的小學,中學,當教練,可以的話,我是跟我的學生講競爭的問題,他們不能自滿,世界很大,能人很多,但是我們也不要忘記快樂(have fun while we compete, if possible)
justdreamer wrote:
我個人的經歷是,11年級時我有去Time World University還能擠進前50名的大學修了些課,大約等於一個quarter 20 units的量。 我的數學課是只有我和另外一個高中生,其他都是正牌大學生,我還能在那堂課拿A(不過有的課拿B),我不覺得數學比我的高中難。 我有一年考出了五個AP分數,我是覺得還好啦,看是那個AP。 有的AP工作量較大,有的較少,而且可以修些較簡單的課來彌補,就不會那麼慘了
justdreamer wrote:
我對快樂學習的認知是:學校不強迫你學習,給你機會去尋找你想要的,你喜歡的,你的夢想。 但是你要為你的選擇負責。 小時候在台灣遇到的老師,像是另外一個父母,美國老師就不太一樣了。 絕大部分的是你要念不唸是你的事(只有那個要求我們全部都要考AP五分的老師會給我們壓力)。 所以美國願意念書的學生,一般自主自學的能力可能比較好。 我剛開始也以為是天堂,沒有學習的壓力 不過還好後來高中打工時,決定一定要念大學,就開始注意成績和不要念太容易的課。
人生很長,功課不好不是世界末日。 教育小孩如何面對挑戰,如何面對失敗,如何從失敗的情緒中站起來真的是更重要的課題。 進入好的大學只不過對找第一個工作有幫助,可以遇到可以切磋,互相學習的同學,和後來的校友關係。 怎麼爬起來繼續努力,不要放棄,才是更重要的功課和目標。

justdreamer wrote:
這也讓我想起過去有人傳給我的一些台灣英文考題。 那個刁鑽程度,跟這些題目類似。 去年我有拿些台灣英文考題給這附近的六年級生看(英文資優班的學生,全校500個六年級生只有大約10-15%有資格選修,需要通過資格考),結果也沒全對
台灣一些英文考題和解答,有時候真的讓我覺得不只有一個"對"的答案 一些答案怪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