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wlowlowl0212 wrote:
前陣子剛好有個世界評鑑
台灣醫療就是四十幾名
來來來 別說我唬爛 連結在此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2477075
去看看日本 新加玻 南韓在哪
你鬼島醫療這麼好
為啥八仙塵爆人家新加坡人搭專機快滾回家

所以一堆美國人 歐洲人生病都在家等死?
一個人生重病全家家破人亡 妻離子散?
井底之蛙 多去外國看看
沒錢去外國就去看看 discovery 急診室24小時
看看人家一個平民
旁邊醫療團隊是多少人...(恕刪)


搭專機回去,不代表台灣就比新加玻差
畢竟這得長期照護的東西
人家當然希望回自己的國家
這並不能代表什麼

美國那邊只要沒有保險
生個重病都是幾百萬台幣起跳的金額
很多這方面題材的電影唷
爸爸為了子女醫療費跑去搶銀行的
基本的看個小病都是好幾千台幣起跳的



台灣如果是醫學中心
急救的話,一樣會有一堆醫療人員圍上來
小醫院當然就無法

前幾天看韓劇"doctors"
一個單親爸爸為了兩個小孩的醫療費
站在樓頂想自殺
因為,孤兒才有辦法得到醫療補助...
小病去大醫院 也是目前健保缺陷 目前轉診制度 最主要問題:各醫院無法完全互相查詢看診相關紀錄

例如甲先生A醫院檢查 要去B醫院
須自行申請病例報告
B醫院無法直接從電腦連線 立即了解A醫院相關報告或門診詳細內容

這方面 政府有逐步實施
但是牽扯太多醫療資源與隱私問題 成效有限

llyujen wrote:
查查健保多數財源是...(恕刪)


這說法不通

這就像是繳所得稅一樣
你不爽繳多可以賺少一點

依照分級來看
賺多
提撥比例絕對比賺少的人還要優惠

沒啥好抱怨的好嗎
真的很棒棒

阿姆豆好棒棒 wrote:
這說法不通

這就像是繳所得稅一樣
你不爽繳多可以賺少一點

依照分級來看
賺多
提撥比例絕對比賺少的人還要優惠

沒啥好抱怨的好嗎...(恕刪)


所得稅賺多的人繳多很正常
可是健保怎會是賺多的人繳多(我是賺少的一般人)
應該是使用這付費
用多的人繳多

今天郭台銘不爽繳健保費
對大家也沒任何好處
畢竟.有錢人根本不怕生病沒錢就醫

例如~大家都拿所得的1%去繳保費好了
我們一年可能繳一萬元
郭台銘就得繳好幾千萬
你覺得他還要參加健保嗎

阿姆豆好棒棒 wrote:
這說法不通這就像是...(恕刪)

其實賺多繳多我認為合情合理,畢竟當初立下全民健保的概念就是有能力者協助弱勢者,當然那些惡意不繳健保費的人是可恨的,但不該為了那萬分之X的惡意人員而抹滅掉這樣的立意良善,小弟健保月繳2500多元(不包含扶養者,也不含補充保費),換算小弟的月所得應該算是中間等級,但其實我並沒有把握再過個20年我還能維持這樣的所得,但20年後卻是我最需要醫療協助的時候,以現在的我是否有能力全自費,答案是肯定的,但20年後呢?我沒把握了,所以我一直都把繳交的健保費當作是我個人醫療儲蓄的一種,用這樣的想法才不會讓自己一直鑽牛角尖,畢竟現在月繳2千多對我根本不痛不癢,全家去吃頓大餐所花費的金額都遠遠超過這個數字了,當然若是成天擔心健保破產導致繳出去的錢石沉大海,那樣的心態就是鑽牛角尖了,健保現有的制度有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但不可能一步到位
醫療在台灣因為健保而顯得毫無價值,這就是台灣急需改善的地方,小弟去過這麼多國家也常住過3個國家,心得就是:醫療從來不該如此廉價,若如同前面大大所說將醫學中心與地方診所的自費價差拉大,也許能稍稍緩解現今醫學中心人滿為患的狀況,小弟一直都是貫徹轉診制度的,如同我7月時得了A流,我也是先去診所拿藥,但吃了無效才去診所要求開立轉診單,轉診單拿到後我也沒去醫學中心,我是去區域醫院,快篩後確定A流就沒事了
台灣健保的一個特色就是依照你的收入來決定保費,其實繞個圈子,跟你的所得稅增加了一定的比例是一樣的例子
不過至少這樣子可以讓絕大部分不用繳交個人所得稅的人還有個基本數字要付帳單'

不過有個缺點就是,因為想法子把保費壓低,又想法子把自費額壓低,結果很多人就熱中去醫院,醫院被忙死操死,健保最後財務出問題

rocky3749 wrote:
那些住外國的人
有病就回台灣看醫生
享受健保
卻在國外賺大錢享受
還乖乖繳稅給外國政府


看開一點, 另一個想法,
為了回台灣看病而坐了十幾個小時的飛機, 看完了還要再折騰十幾個小時才回到家,
萬一回家後又有狀況, 就像那位小姐, 萬一在飛機上或回到美國的家才癢, 那就...

"找醫生"???,還是拉個...???
abu dhabi wrote:
台灣健保的一個特色...(恕刪)


學生和一般失業者、家庭主婦繳的費用跟一般就業者是一樣的

但前述三種職業本身就沒工作和收入,看是否能酌減費用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