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鳳 應該知道吧 "超商可以取貨付款 "

freedomhome wrote:
  這不就一活脫脫?(恕刪)

歡迎去偉大的祖國領口罩~不送
mig33 wrote:
你說的這個屬於"法律...(恕刪)


這不就是目前被人詬病分配不以實際需求狀況來調整嗎?


至於你說的系統設計問題....

預購端要具備金流、還要透過網路消費方式確認貨款來自信用卡、網銀、支付軟體、ATM....

這些系統的複雜度都比超商貨到付款還簡單!!?

兩者系統設計差異在那你知道嗎?

只差在“需不需要額外的第三方處理金流”而已....

要不要賭一下,口罩2.0處理金流的一定是額外的廠商?
mig33 wrote:
你說的這個屬於"法律...(恕刪)


“說到棄標,那就要先定義幾天沒取叫棄標
一天或三天沒取叫棄標? <-- 有人會抗議取貨時間訂太短
還是七天沒取叫棄標? <-- 下一輪購買的時間又到了,前一輪也不用搞候補”


這是PM階段定義好的規則不就好了?

政府都推出口罩2.0了,在這之前有完全兼顧所有人的意見嗎?

既然沒有,怎麼現在才開始擔心有人三天沒取貨時間太短會抗議?


超商的進銷存系統只要每週統計一次餘料數量就好,一個簡單動作回報剩餘數量,下一批配送就扣除這些數量不就好了?

這個系統設計還不用動到大數據分析呢!
JasonQ wrote:
預購端要具備金流、還要透過網路消費方式確認貨款來自信用卡、網銀、支付軟體、ATM....
這些系統的複雜度都比超商貨到付款還簡單!!?
兩者系統設計差異在那你知道嗎?
只差在“需不需要額外的第三方處理金流”而已....
要不要賭一下,口罩2.0處理金流的一定是額外的廠商?

是不是額外廠商不重要
不管是銀行(刷卡,ATM)、第三方支付....
基本上就是把入帳款項對映到訂單的過程
我寫過銷售系統中串接金流的程式,你想討論也行
不過我想知道你有沒有寫過串接金流的程式?

但是先付款後出貨,或先出貨後付款
這兩者的處理邏輯就差很大了....
先付款的情況下,不設計逾時未取也沒關係
但後付款的情況下,就要設計逾時未取的機制

JasonQ wrote:
超商的進銷存系統只要每週統計一次餘料數量就好,一個簡單動作回報剩餘數量,下一批配送就扣除這些數量不就好了?

不做扣除棄標數量(餘料數量)豈不更簡單

反正寫程式的不是你
東加一些功能、西加一些功能
反正寫程式的人就是要把沒急迫性的功能也一併完成就對了?

而且以藥局的狀況來說
有些藥局不知為什麼就會剩個零星的數量
藥師說就是賣光了,但不知為什麼數量對不上
你這樣扣餘料數量也沒很保險
mig33 wrote:
是不是額外廠商不重要...(恕刪)


你都可以接受整個系統多個廠商要合作、要確認收款狀況、要準備退款系統的資訊匹配....


卻認為貨到付款、餘料扣帳會很難設計!!!?
JasonQ wrote:
你都可以接受整個系統多個廠商要合作、要確認收款狀況、要準備退款系統的資訊匹配....
卻認為貨到付款、餘料扣帳會很難設計!!!?

不是難不難設計的問題
而是時效性的問題
有些東西的確是不難設計
但不代表不用花時間去設計、撰寫、測試...

我寫過銷售系統中串接金流的程式,你想討論也行
不過我想知道你有沒有寫過串接金流的程式?

反正寫程式的不是你
東加一些功能、西加一些功能
反正寫程式的人就是要把沒急迫性的功能也一併完成就對了?


一個多月前貼過的
雖然一些細節不太一樣
但基本概念應該是差不多的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638&t=6015201&p=1#76367313

簡單說
(方法一)是利用健保系統
(方法二)是利用超商的售票系統

已經一個多月了
如果要用(方法二)來開發也早就可以弄出來了
例如火車票(用身分證號訂票)可以透過超商售票系統取票
所以只要比照火車票的做法進行一些修改

全國的四大超商總數大約是11500左右
四大超商+健保藥局=18000個點,增加不少通路
mig33 wrote:
不是難不難設計的問題...(恕刪)


所以這系統是你開發的?

所以你知道開發這個系統沒有給工程師時間開發?

你既然做跟串接金流的系統,那你應該知道“貨到付款”走的是超商的金流系統?收到錢就入帳,沒收到錢就標注棄標...

對口罩分配系統設計來說,更省下了串接預付金流的程式碼與驗證不是嗎?

一個很簡單的設計不做,卻選擇超商金流以外的第三方廠商金流?堅持做預付?(還要擔心付款系統會不會因為人數過多而崩潰....)


然後你跟我說,工程師沒時間驗證系統?


PS. 我支持擴展通路到超商、超市...或是其他商業通路。但是我不認為需要大張旗鼓的透過預付系統支付費用。甚至於....

只要保留貨到付款付款方式就好!!

系統既簡單、也不用擔心付款系統湧入過多使用者而崩潰,更不用擔心退款、保留貨品的問題....


對了!現在藥房的配送方式可是貨到付款系統呢!

追加新的付款模式比沿用已有的金流模式還要簡單!!!?
JasonQ wrote:
所以這系統是你開發的?
所以你知道開發這個系統沒有給工程師時間開發?
你既然做跟串接金流的系統,那你應該知道“貨到付款”走的是超商的金流系統?收到錢就入帳,沒收到錢就標注棄標...
對口罩分配系統設計來說,更省下了串接預付金流的程式碼與驗證不是嗎?

如果這個東西像你說的那樣
那為什麼大多數的線上零售系統都是先付款再處理出貨?
(月結的不算)

雖然PChome、Momo、Yahoo....現在都有貨到付款的選項
但在更早期時,這些系統的確都是先付款才出貨
沒道理一個你口中比較簡單的模式(貨到付款)反而比較晚期才出現

"串接預付金流的程式碼與驗證碼"也不難
你還是先回答你到底有沒有寫過串接金流的程式?
mig33 wrote:
如果這個東西像你說的...(恕刪)


1. 所以這是沒當過總統不能批評蔡英文的邏輯?

2. 你提的網購系統設計考量主要在於:

a. 資金走自己的金流系統可以做最大化的資金運用 - 不用等物流廠商月結貨款

看看淘寶為何要推動支付寶就知道了...

b. 棄標退換貨的成本問題 - 網購平台不是獨家賣家,商品也不是人人爭搶的商品,被取代性很高,也沒有實名懲罰辦法,更不用說....沒有防疫需求的大義保障賣家的權益....


你覺得,政府目前販賣口罩、分配口罩是為了獲利? 是為了掌控金流?


更不用說....預付收款還要考慮付款給廠商月結模式的帳務問題....


我上面也補充了,目前藥房分配模式不就是貨到付款? 不用現有金流系統,而是用新的付款金流?
JasonQ wrote:
1. 所以這是沒當過總統不能批評蔡英文的邏輯?

所以每一件事不管正不正確,你都要批評?
不正確的你固然要批評
但大致正確的你也是要批評?

JasonQ wrote:
看看淘寶為何要推動支付寶就知道了...

我用支付寶的情況下
也是要先付款,賣家才出貨啊
只不過先付的錢是由支付寶保管

JasonQ wrote:
我上面也補充了,目前藥房分配模式不就是貨到付款? 不用現有金流系統,而是用新的付款金流?

藥房的模式比較像是"商品寄賣"模式
每個模式都有每個模式最適合的做法

一堆人都知道"貨到付款"被棄標的現象不算少
你看看已經公佈的口罩2.0規則有沒有關於棄標的定義和罰則?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003105012.aspx

沒有棄標的定義和罰則的情況下
當然是把系統設計成先付款再出貨

你這麼有心,你趕快擬一下棄標的定義和罰則
讓大家一起討論看看你"建議"的做法有無問題好嗎?
說不定口罩3.0版就納入貨到付款和棄標罰則....


補充:
附上"人話神話"介紹供你參考
生小孩就是需要九個月,這是很難的問題嗎?
這是需要時間才生的出來,但技術上並不難啊

https://zh.wikipedia.org/wiki/人月神话#內容簡介
焦油坑
跟只為私人使用而單獨寫出來的組件程式相比,做出軟體系統產品(programming systems product)所要付出的代價將是九倍以上。估計產品化(productizing)的代價是三倍,若要對組件從事設計、整合、測試,進而凝聚成為一個系統,則代價也是三倍,而且這方面的成本計算基本是獨立的。[1]

“史前時期最駭人的景象,莫過於一群巨獸在焦油坑裏做垂死前的掙扎。不妨閉上眼睛想像一下,你看到了一群恐龍、長毛象、劍齒虎正在奮力掙脫焦油的束縛,但越掙扎,焦油就纏得越緊,就算他再強壯、再利害,最後,都難逃滅頂的命運。過去十年間,大型系統的軟體開發工作就像是掉進了焦油坑裏…… ”
——佛瑞德·布魯克斯[2]
軟體開發的另一個難題,是從單一程式到軟體系統過程中,所造成複雜度的快速上升,期間並需要包含不同的活動與技能,使得軟體開發必須面對多樣性的挑戰。布魯克斯最早認識到設計程式、開發軟體的差別,他以程式與系統、產品的差異,解釋兩者之間的不同,並以3×3的複雜度加以說明。[3]

人月神話
人月神話(英語:The mythical man-month):這部分講述人力和時間並不呈現線性關係。指出以大量人員和較短的時間,並不能縮短軟體的開發進度。一窩蜂的作業方式無助於軟體生產,且會製造麻煩,產生出更差的軟體。向進度落後的專案追加人力,只會使進度更加落後。因為新進的人員需要時間了解整個專案,而增加額外的溝通消耗。當有N個人必須在這群人之中進行溝通時(無階級關係),當N增加,其輸出M將抵消其效益,甚至倒退(最後幾天所完成的進度,遠不如剛開始幾天所完成的進度。像是發現了許多錯誤)。

●團隊交流公式:n(n-1)/2
●範例:50個開發人員,就要50(50-1)/2=1225個溝通管道
用「人月」來衡量工作規模的大小是危險的,也是一個容易遭到誤解的迷思,使用人月的前提必須是在人力和工時可以互換的情況之下:當一份工作因具有連續性的限制而不可切分時,就算投入再多的人力,也不會對時程有所影響,生小孩就是需要九個月,你叫多少個媽一起生都一樣,軟體工程就是像這樣的工作,因為它必須除錯,而除錯本身就具有連續性的本質。[1]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