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牛CEO wrote:
197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 ......
鄧小平想說什麼 跟台灣也沒啥關係
因為 台灣當時是蔣經國前總統說了算
只要一個中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兩岸政治 就是死局
除非是洪秀柱這等人可以拿到台灣實權
或者 中共選擇武力攻台
不然兩岸這模式一樣會維持很久
所以 才會如您所講
國民黨跟民進黨都是找盡方法不想跟中共談深入的政治問題,
事務性問題可以談,深入的政治問題就都不想談。
沒得談 乾脆都不要談
你可能沒看出弦外之音?
雙方想談,但是真要談出口,那一刻的壓力是非常大的。
因為國共的歷史糾葛是很多很多年的,在那個時候要找著力點是很難找的。
以前講反攻大陸,反攻就是以武力取得絕對勝利,以武力消滅共黨的意思。
後來改講三民主義統一中國,講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時候,你有沒有發現,
找不到反攻大陸的字句。
後來還成立 " 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大同盟 " 。
https://zh.m.wikipedia.org/zh-tw/%E4%B8%89%E6%B0%91%E4%B8%BB%E7%BE%A9%E7%B5%B1%E4%B8%80%E4%B8%AD%E5%9C%8B%E5%A4%A7%E5%90%8C%E7%9B%9F
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大同盟
你看他們的盟歌。
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大同盟歌
(何應欽作詞,於當年台灣三家電視台定時播放,曲調由雅克弟兄修改而成)
三民主義,平等自由,耕者有其田,政治民主,民生均富,制度最進步。
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中華民族,團結奮鬥。
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中華民族,永享自由。
其實已經可以看出,蔣經國有開後門,準備跟中共和平談判中國統一問題。
因為沒有武力反攻大陸這件事情了,看出來沒有,沒有武力反攻大陸,你找不到了。
何應欽是國民黨老牌軍事將領,早期有蔣何之稱 ,
結果他寫的歌曲內容沒有任何武力反攻大陸的字句,
這就已經暗示準備跟中共進行和平談判中國統一問題。
( 不管這歌曲是何將軍寫的,還是別人代筆,這是公開文件是沒問題的。
蔣何是蔣介石跟何應欽連稱,早年國民黨裡面,這兩人地位是伯仲之間。)
當年蔣經國沒跟鄧小平舉行談判是因為很多老一輩的國民黨人都還在,
國共兩方的人馬有仇恨感的不在少數,那些人都還活著。
你看郝柏村活多久,前兩年才不在的,你就知道對國共雙方有仇恨感的人可以活多久。
此外,反攻大陸口號喊哪麼多年,結果要馬上轉成和平談判,
需要時機醞釀,需要很久的時機醞釀。
真的一下要說和平談判是說不出口的,雙方顧慮很多很多。
因為以前歷次的國共和談的結局是不愉快的次數多,所以大家顧慮也跟著多。
你找當年的辜汪會談,你就會發現表面和氣,真上談判桌,那是你來我往,
口蜜之中,暗藏劍影,你看下面的報導是不是這樣。
( 直接點開下面的連結,內容更豐富,還有照片,這裡只摘錄重點。)
https://new7.storm.mg/article/3930192
歷史新新聞》辜汪會談到底有沒有九二共識?重回28年前的新加坡會談現場
謝忠良
張亞中在辯論會上獲得網路民調的高支持度,理應成為主軸的「打倒萬惡民進黨搶回執政權」,卻被拉成「你到底要不要當中國人」的統獨爭議、甚至有「為了當堂堂正正中國人不能重新執政也在所不惜」的悲壯氣氛(張亞中口中的國民黨要成為理念型政黨),而「九二共識」四個字也如幽靈般揮之不去。
不知道有多少人會以為「九二共識」是在李登輝執政時期的辜汪會談談出來的?然而辜汪會談是在1993年舉行,即使談出什麼共識也不會叫「九二共識」。
事實上辜汪會談談判(是的,這是一場刀刀見骨的談判,不是什麼兩岸同胞血濃於水久別重會的溫馨樣板戲)的主軸是「保障『台商』在大陸的投資利益」,一點都沒有國族主義上的浪漫情結。這邊的台商加上引號,是因為當時台海兩岸還不能合法通商,西進投資的台灣商人,嚴格上來說都是違法的嫌疑犯,這點當時還被北京的談判代表唐樹備消遣「台商到大陸投資都是屬於間接投資,理論上,大陸沒有台商」。
當然,對於相信、且真正了解「九二共識」這套說法的人而言,他們說的九二共識是指「北京和台北政府都承認自己是中國的一部分,但對於『中國』代表意義各有詮釋」,也就是說,當大家都承認自己是中國人才有後來的辜汪會談。不過主張有「九二共識」的人,事實上確實也放任「九二共識是辜汪會談談出來的」這種誤解到處流傳。
《新新聞》28年前,以評論的形式,留下辜汪會談的紀錄,透過這篇1993年5月2日出版的321期《新新聞》文章,希望能讓讀者們感受當時台海兩岸的政治氛圍,以及了解北京與台北兩政府各自要在這場會談中追求什麼目標。(新新聞編輯部)
辜汪會談新加坡回合的邱進益、唐樹備預備磋商,一開始就陷入膠著的狀況,而在兩軍主帥辜振甫、汪道涵飛抵星島之後,會談的緊張氣氛不但沒有稍加減緩,反而更趨白熱化。
4月27日雙方的談判幾乎破裂,因此,4月28日的辜汪第二次會談,則幾乎完全改成辜振甫、汪道涵、邱進益、唐樹備四位巨頭的會議。由於雙方收回爭議的歧見,才在延後一天的情形下,完成簽署的儀式。
中共方面採主動出擊的方式
在這次新加坡回合的會談當中,中共方面幾乎沿途都採主動出擊的方式,而海基會方面則以守勢居多。由海協會會長汪道涵在4月27日的書面聲明中,出乎意表的提出三通間題,此舉不但令海基會談判代表震驚,更令台北方面雞飛狗跳,而汪道涵在放出政治性試探之後,幾乎就若無其事的進行參觀拜會活動。在汪道涵表述出三通之後,辜振甫則只以「不接腔」做為反對的方式。
而辜振甫的表現則在抵星談話時,明確表示只有在「台商投資保障」的問題獲得解決之後,才會召開「兩岸經濟交流會議」,等於是在當時正爭執不下的經交會,為台方提供了一個決策。
另外,在第二次辜汪會談,辜振甫首先表明了立場之後,當汪道函陳述海協會立場時,辜振甫則刻意的「顧左右」,顯然是在對第一次的辜汪會面表達立場上的抗議。從談判的技巧而言,海協會常務副會長唐樹備的慓悍作風,對於處處受限制的邱進益而言形成莫大的壓力。
在談判桌上,唐樹備錙銖必較,對台灣要求的台商投資保障問題,唐樹備以很不客氣的口吻表示,台商到大陸投資都是屬於間接投資,理論上,大陸沒有台商:因此,海基會要爭取台商投資保障的問題,除非台灣一方面開放對大陸投資,否則,很難落實台商投資保障的問題。28日雙方在共同文件有關一經濟交流議題談判破裂時,唐樹備更公然表示,海基會沒有資格來談有關台商投資保障問題,其談判風格的潑辣可見一斑。
然而,在防守上,唐樹備雖預知他在有關台商投資保障的問題上,因擁有籌碼已立於不敗之地,在策略上,唐樹備把台商投資保障問題當做籌碼,積極向海基會換 取大陸產品輸台,兩岸經貿人士互訪,及開放台商的大陸投資等三條件做為與海基會交換的籌碼。
邱進益在談判上比較保守穩健
唐樹備不斷地向外強調,談判就是有給的義務也有拿的權利,海基會只要在三條件上鬆口,有關台商投資保障就可以列入辜汪共同文件中。而在27日,海基會對開放大陸經貿人士來訪,及兩岸經濟交流會議原則上今年在台召開問題上稍有放鬆,唐樹備立即答應在辜汪共同文件上,把部分有關台商投資保障條文列入。因此,唐樹備在授權上,是較為充分且靈活。
28日雙方在文字化過程觸礁時,唐樹備又以未被「充分授權」談論台商投資保障問題,而不願再談下去。然而,這個議題從北京回合的第一階段邱進益、唐樹備磋商就開始談,顯然是與授權無關,而是談判策略的靈活運用。
相對於唐樹備的攻勢,邱進益在談判上,就顯得比較保守穩健,不過,在策略上,邱進益在26日雙方談判陷入僵局時,以陸委會授權海基會有限迴轉空間,談判彈性有限,提醒中共談判已近乎破裂,使得27日的邱唐磋商起死回生,在這點上邱進益是成功的。不過,若26日的對陸委會喊話,不是策略的運用,那就又另當別論。
在爭取對等原則上,邱進益較顯得有為有守,中共方面因急欲突破台灣對大陸官員的限制入境,在談判上就落於下風,在這點上,海基會掌握了主動的優勢。而唐樹備雖在這點上力爭,不過,卻在邱進益方面以「入出境往來便利」辦法做為交換,最後,海協會迫於情勢比人強,不得不在27日下午邱唐磋商時,敲定通關的外交禮遇模式。
而在這點上,主要還是大陸方面迫於要早日實現兩會高層人士互訪,而不得不接受海基會的安排:否則,在制度化管道建立後,大陸海協會高層人士的入台就必須透過香港的「中華旅行社」的簽證才能入境。
在運用媒體上,邱進益出身外交官及發言人,在用字遣辭上,顯得較謹慎小心,唯一一次較重的話,就是在28日回應唐樹備認為海基會沒有實格與海協會談台商保障時,以「沒有學問」批評唐樹備的說辭。
唐樹備不斷透過媒體放話
其他的公開發言,邱進益大都是採用較傳統的言詞,雖然有風格,但卻不夠聳動。相反的唐樹備的發言,則充分運用了誇張的政治語言,並不斷接受台灣電視媒體、外國媒體及平面媒體的訪問,直接把語言帶進台灣內部,達到深入敵後的做法。
並且,唐樹備也善於把兩會未達成共職的議題,逕自向外界放空氣,企圖以輿論壓力迫使海基會就範。在27日邱唐的會談之後,唐樹備即主動向外界表明辜汪共同文件名稱為議定書。在更早前,唐樹備也表示海基會同意,在年底召開兩岸經濟交流會議等。唐樹備的主動造勢,遠比邱進益積極,即使,在台灣媒體為強勢的情形下,唐樹備面對媒體的表現並不遜於邱進益。
整體而言,不管海基會是因授權不足或是國內立院的綁手綁腳使然,
這次辜注會談海基會的談判技巧是輸給對方。
(本文刊登於1993年5月2日出版的321期《新新聞》)
請多多點擊 Mobile01 網站內的贊助商廣告,有贊助商的支持才有穩定的Server和快速頻寬。
鐵牛CEO wrote:
隨著時代進步
反攻大陸演變成死守三民主義
你怎覺的蔣經國前總統會願意降共
報告 CEO,
先看你的前半段文字內容,
我在上一個答覆中,哪裡有描述或者暗示你寫在上面的黑體字部分的文字內容。
我否認我講過或者暗示黑體字的文字內容。
我沒有寫的東西,你不要亂講。
要說有講,那是你的腦袋裡想的內容。
你腦袋裡想的內容是你自己個人的想法,你愛怎麼講就怎麼講,
但是不要跟我寫的文字內容扯上任何關係。
我講的內容跟你想的內容是沒有任何關係的,你的文字內容不要牽拖到我這邊來。
你的後半段文字內容跟我的答覆更沒有關係,不予討論。
請多多點擊 Mobile01 網站內的贊助商廣告,有贊助商的支持才有穩定的Server和快速頻寬。
DandelionJack wrote:
當初鄧小平時期,關於這個條件是可以談的,譬如國旗,國歌,國號。
香港《文匯報》的社論指,鄧小平曾在此次會談中表示,只要能夠承認一個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號、國旗、國歌等都可以談。但鄧小平為統一大業,可以更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號的觀點確實未收入當日《人民日報》的鄧六條,只能代表他的個人倡議,而「在『一個中國』原則下,什麼都可以談」的觀點,則由官方在內的高層普遍的接受和沿續。2002年11月時,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在中共十六大報告中,重申「在『一個中國』原則下,什麼都可以談」,後被總結為「三個可以談」之後基本原則和底線被確定下來。
所以 一個中國下
你覺得兩岸高層想談啥
這有歷史紀錄?
這論壇 不可以聊兩岸歷史嗎?
反正都是過去式
有啥好禁忌
面對歷史 不都是假設而已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