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15346 wrote:
賴從政多少年了,立法...(恕刪)
其實,仔細觀察賴清德和蔡英文的互動,對比一下林聰賢、蘇貞昌,就可以發現很有趣的現象....
民進黨以派系為主,當年賴清德為何會成為行政院長,陳菊為何會成為監察院長,不就是蔡英文為了把南部兩霸天拉到中央就近看管罷了。
結果賴清德出來挑戰蔡英文連任之路,過程中民進黨員除了一位代表賴清德的民代出面協調以外,其他民進黨立委有誰出聲? 有誰像這次國民黨初選一樣意見一堆到處放話?
結論是如何? 一人對抗一黨和網軍,賴清德被壓著打趴,最後是蔡英文承諾副總統的位置,把陳建仁和賴清德交換,才安撫了賴清德陣營。
這過程,有民主機制嗎?民進黨當年上上下下喊著現任優先,跟國民黨的黨員優先有何不同?
賴清德被約制在副總統位置以後,成為沒有聲音的賴清德,既要對蔡英文政策、政績負責,也沒辦法透過展現自己的能力吸引群眾目光,畢竟連媒體都不敢把焦點放在副總統賴清德身上。
賴清德下,蘇貞昌上以後,態度大轉變成為尊蔡模式,由蘇貞昌扮演黑臉酷吏的角色,一方面推翻賴清德行政院長任內的人事布局,一方面斬斷賴清德在行政院長任內的政績,並同時掩護蔡英文疲弱的政務能力。
有興趣去搜尋一下前任國發會主委陳美伶的訪問內容吧!
當年賴清德支持下如火如荼開展的地方創生,在陳美伶下台後只成為虛應故事的政策。
陳美伶下台也不是績效不好,只不過是當年號稱她在民進黨初選期間幫賴清德引薦商界大老餐敘....所以被蔡英文搞掉,連蘇貞昌都明白告訴她了....
地方創生為何當年要被斬斷? 就是賴清德規劃作為深入基層的政績...
若依照當年在行政院的規劃,地方創生深入偏鄉與弱勢鄉鎮,並由行政院跨部會全力支持預算與計畫。一旦成功推動,等到賴清德代表民進黨參選上一任總統的時候,就是全台基層政績收割的時候。
再提到林聰賢,當年在宜蘭縣長的聲勢極高,在民進黨內也是可以端上檯面的優質人選。
被蔡英文拉進中央擔任農委會主委以後,沒多久就因為農產品包含鳳梨的價格問題而負責下台。結果勒,陳吉仲表面同進退,實際上取代上位以後,不過農產品有啥產銷價格問題,陳吉仲不動如山。
當年撼動林聰賢農委會主委的狀況,無論在陳吉仲任內發生多少次,陳吉仲照樣在蔡英文力挺之下安居大位,直到成為首任農業部部長大位。
蘇貞昌當年對陳吉仲是不滿意的,但是換不掉,不能下,只好不給上。
蘇貞昌拔擢了沈榮津直到高升為行政院副院長。把陳時中推升到衛福部長大位,還讓陳時中有機會問鼎台北市長大位。
陳吉仲呢? 卡著不動,直到蘇貞昌下台後,農委會升格的規劃才開始繼續轉動。
這些過程,不就是民進黨用人並非為才,而是以個人喜好意志、派系作為優先的經過嗎?
民進黨談民主? 靠裙帶關係而不是靠能力與經驗的酬庸一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