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父母無法選,但自己要什麼要的人生可以自己選,重點是大環境,如果你堅持在一個低薪的環境中打拼,跟一個在高薪的環境打拼,同樣是10年,累積下來落差會越來越大。
同理,你堅持在炒房的大環境,跟一個理性的房價環境,在20年後,你的人生會差多少?
理性的房價在20年後,還清房貸之後跟一個房貸40年後,已70歲的你,才將房貸還清,可以想想?
70歲的你還在擔心未來的勞退,醫療費用,還在擔心自己的下一代是否買得起房?
原生家庭並不是造成無法買房的主因,主要還是在於自己是否要努力翻轉人生,這些你自己可以決定。
年輕的你,如果要翻轉人生,要先看清大環境,投資自己,改變自己,選擇打拼環境。
父母養你的義務是養你到成人,後面要看自己。
這些炒房的人,明知市場有7成的年輕人在大環境的低薪之下,買不起房,把腦筋動到了長輩。。
要不要當社畜,要社畜的生活,決定權在你自己。
選擇 比 努力 重要。 但前提之下,自己要改變自己,投資自己,有了能力,就有選擇 環境權了。
想想為什麼眾多的政商官員,要自己的下一代到海外發展,卻不願在國內發展? 演藝人員在台灣撈錢撈夠了,就到海外生活,過了幾年,在回台撈錢,想清楚了嗎? 不要再當社畜了...
一個退休老人,每天只在網路上浪費生命。讓劣者來細說從頭。
出生在“自願退伍無職軍官”的家庭。自小上無片瓦,下無立錐。從小學四五年級開始,每天放學回家就要投入“客廳即工廠”的代工大軍行列。國中的寒暑假還要到工廠當童工。高中讀公立高中夜間部,高一到高二白天也還要打工。在全家大小胼手胝足下,好不容易才在1974年有了自己的房子。
1978年出社會領到的第一筆薪水大約新台幣4,000元。1984年買了第一幢房子--台北市興隆路家家社區,新台幣1,100,000。每天從7:00出門,夜裡10:00回家。週末還要兼差。吃了三年蘿蔔乾炒蛋的便當,終於還清房貸。也因為沒時間玩股票,雖然沒有大富大貴,但躲過了1989年的股災。
接下來就是轉身當房東,然後,十年前翹腳退休。
羨慕嗎?剛剛看了一下家家社區的最新行情:$11,000,000,應該是當年的十倍。換算薪資比--大學畢業生月領四萬,大約也就是當年新進員工的十倍。
所以咧?就看自己能不能熬得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