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
軟體設計能力(含設計各類特殊演算法人才和團隊);
硬體製造能力;
能源供給;
台灣目前只有硬體製造方面相對比較強,
而且很多其實也只是代工,
前沿設計主要還是美國,很多特殊產品設計則是日本歐洲和新加坡,
台灣目前差距頗大...
能源供給更不用說了,
基本上只能當AI小國,
無法成為AI大國..
AI是各方面的,
光拿接下來20年內的癌症熱門免疫療法,
每一個都是開始走客製化療程(例如用mRNA,TIL改良,CAR-T...),
配合AI找各種靶點和特殊基因組合,
從設計最初的軟體,到能整合出一個商業應用,再到個人化的治療方案,
每一個環節都大量消耗資源,
目前台灣可能才千人左右在使用類似療法,
但接下來,很快就會大爆發,會有百萬規模群眾須要接受此類療法...
這還只是醫療產業的一小角;
更別說其他各行各業了,
現在雖然大部分都是介接國外API,用的算是國外的資源,了不起花個錢就可以了,
但是隨著台灣產業必須發展,
必然會遇到資料中心和模型預訓練必須在台灣進行,
然後有能力和前景的廠商,
只能去國外實作,
台灣可能只能當設計中心,或是遠端控制中心,
但從國家安全角度來講,
其實非常危險,隱患極大
KCLin0423 wrote:
台灣只是個 2千萬 ...(恕刪)
醉翁之意不在酒,
成立部門編預算,滿滿的椅子跟標案...
預算211億的數位發展部有「多元宇宙科」 他驚:奇異博士任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