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er1000 wrote:
你沒搞清楚這篇在討論甚麼嗎?

為何台灣這麼貴?...(恕刪)


看到版兄對這個議題踴躍發言,想必是相當重視並富有見解,
但拜讀整串討論,其焦點及例證一直在變,
拙劣不知該從何回應起,那就容我說說陋見。
不才撥冗上來打字討論,但求見聞互長,亦望各方智者不吝指正;
至於富幾代或靠爸族這些扣帽子的不理性言詞,那就敬謝不敏了。

首先,台北市的房價貴,這是不爭的事實,沒什麼好護航;
本串的標題是"為何台灣這麼貴?"
若只糾結貴的事實,而不去細究貴的因果解法,那就只是知其然,不知所以然。

既然要討論財經問題,那麼就一定要提到PPP跟人均GDP,
因為某甲說:我身邊都是22K族群,所以台北人收入低;
若又某乙說:我認識的都是上市櫃高階主管,月薪動輒80K以上;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曾表示,「一年300萬台幣以下,我都把他算為中低階層!」
各持己見,都對,但都太主觀,所以從平均薪資所得來看事情會較客觀。

那麼先來看看平均所得:
臺灣人民2011年平均所得 20030美元/年,兌換美元匯率31.55等於631946.5臺幣/年
換算PPP為39059美元。(資料來源:主計處)

台北市民2012年平均薪資:49532臺幣/月,折合594384/年(單指月薪,不含其他收入)
(資料來源:主計處)

美國2011年平均所得:30928美元/年,兌換美元匯率31.55等於975778臺幣/年
(資料來源:美國經濟諮商局)

當然,低於平均值大有人在,若要討論低薪結構原因,這要從政治經濟學力資歷等各方面去探討,
再則,出社會滾了三年以上,月薪還領不到三萬的族群,我也不知道要怪誰?
離題甚遠,故暫按下不表。

再回頭來看看tracer1000版兄您之前舉的例證:
先前說月薪兩三萬的年輕人買不起台北市的房子,
後提兩夫妻年收入兩百萬(後改一百二十萬)買不起台北市兩千四百萬的房子;
然後以八萬鎂年薪的舊金山公車司機來例證。

現在問題來了:
以領兩三萬的年輕人(相對低收入)以及年收60萬*2的兩夫妻(平均收入)買不起台北市兩千四百萬的房子,
其對照的例證是八萬鎂的公車司機(相對高於美國人均二點五八倍)買舊金山房子很輕鬆(非首都華盛頓或紐約),
不覺得如此的例子很不公平嗎?

勞駕您重新幫大家算一個,
以平均三萬一千鎂年收的上班族,想在紐約市中心買一間三十坪的房子,
這時他得負擔幾年的房貸?他必須不吃不喝幾年?

其二,拙劣前言也提到,所謂的平均房價只是恐嚇數據,參考價值低,
只要上各大房仲網查一下實際交易房價就可驗證,台北市總價在一千五百萬以下求售的房子不在少數,
若將範圍擴大到新北市,則降至每坪十到二十來萬的房子也很多,
如願意離開北部,五百萬以下的房子更是多如牛毛。

再跳開來說,
若是月薪三萬的年輕人有心購屋,先買個十來坪小套房自住,
待婚後雙薪或收入增加後,再脫手換到較大房屋,
以現在的低房價利率,月繳還不用一萬五,私以為真的不算太難。
別再用不吃不喝幾年這種不食人間煙火的謬論了,升斗小民有幾個人買房子是捧現金一次結清的?
拙劣購屋的時候,房價是比現在略低三成,但房貸浮動利率高達7~9%,
等於每借一百萬/攤二十年,總共要還一百八十幾萬,跟現在2%利率是天壤之別;
每個世代都有他的甘與苦,四五六年級也都是苦過來的,就別再扯什麼既得利益者了。

其三,台北市的人口密度是世界出了名的高,
台北市地狹人稠,總面積才271公里,
比起香港的1104
上海6340
東京2188
倫敦1572
紐約1213,都要小上非常多。

以9895人/每平方公里的密度而言,受薪階級要在高地價的台北市買房子當然困難。
上班族當然買不起大安區跟信義區的房子,
就像上海上班族不會住在浦東區,東京上班族不會住在銀座一樣。

臺北市中心固然貴到受薪階級買不起,但是以通勤時間來看,
臺北上班族平均可接受通勤時間為一小時,
這個範圍內就包含到了全新北市跟淡水等區域,這些地方的房價就並非那麼高不可攀。

相對東京上班族可接受的通勤時間為二到三小時,用新幹線的兩小時來算,
等於是東京人願意住到臺中通勤來上班了。

不如換您來對照看看,
舊金山的面積為何?人口密度多少?

若要用無良媒體的數據恐嚇法,東京銀座在經濟泡沫化之前,房價高達一千五百萬/坪,
敢問東京的年輕人要不吃喝幾輩子才買得起?

承上述,台北不但是全臺人口密最高的地方,也是有錢人最多的地方,
剛出社會,收入低於水平下的臺灣年輕人,執著要在台北市中心買一坪90萬的房子,
堅持要買總價兩千四百萬的房子;越級打怪,所為何來?

其四,版兄您提到並讚揚柯市長要興建大批國民住宅,來對抗台北市目前的高房價;
我們撇開政治立場,不以人廢言,這個政策確實不失為舒緩房價的良好政策。
但,柯市長上任還不到一年,就公開否定自己的政見,
自由時報:5萬戶公宅是夢到的?

目前台北市就算是把中正紀念堂,國父紀念堂,大安森林公園,大巨蛋等這些僅有的大地皮收回來改建國宅,
依然無法達成八年五萬戶的政見;
再退一步說,
就算柯市長美夢成真,達成政績,五萬戶依然滿足不了需求,因為人口北移現象一直未得舒緩。
以拙劣查到的資料,臺北市到2006年還一直有國宅不斷推出,但房價依然持續高漲,
原因還是供需不均。

再退一百步說,
臺灣是民主國家,全世界的民主國家都奉行資本主義,
而資本主義的精神是自由競爭,當然也包含強者扶助弱者的民主精神;
但注意!
扶助不是遷就,
民主國家不會因為窮人買不起房子,就硬性規定房價一定要降到大家都買得起的範圍,頂多是稅賦干預,
只有共產極權國家才有能力辦到這一點。
(全世界僅存的純種共產國家,大概也只剩下北韓。)
就算臺北市房價狂跌一半,22k族群還是會嚷著買不起;
不如版兄您來說說看,臺北市房價應該壓到多少,22k族群才買得起?
要用什麼方法才能將房價壓到您心目中的理想價格?

再退一千步說,
今天薪資所得突然躍進,22k族群都加薪到80k,
窮人所得增加了,不窮的所得相對也增加了,
您確定剛出社會的年輕人,一定能在這個人口密度跟人均所得最高的臺北市買到房子?

再退一萬步說,
台北市真的源源不絕每八年都有五萬戶國宅推出,以目前國宅中簽機率不到1%的情形,
誰敢打包票22k族群一定買的到房子?
誰敢打包票44k族群不會跟著搶購?
(一海票人符合國宅申請資格,詳見 台北市政府e點通網頁
誰敢打包票外縣市民不會外移進來搶購?

是故,拙以為,
興建國宅杯水車薪,只能治標不能治本,
真要抑制雙北房價,全台各地方縣市均衡發展,穩定就業,減少人口外流才是根本之道。


andy0617 wrote:
看到版兄對這個議題...(恕刪)



先給


為什麼這幾年經濟不好,但房地產狂漲,股市狂漲? 而且不只台灣這樣,主要市場都有相同現象,歐美日本大陸亞洲股市頻創新高,GDP成長率大都保1保2。這是因為當實體經濟投資機會變少時,錢會往虛擬經濟跑。當投資實業少,也拉高不了就業跟高薪。錢進股市跟房市,造就資產增值。這5~6年出社會的人的確真的遇到高房價,低薪的狀況。老人其實要多一點諒解年輕人的悲哀。殘酷的事實是沒有好方法可以解決。除非再發生一次世界大戰,把各國實力重組一遍。有破壞,就會帶來經濟增長。但這不會是大家想要的。


當世界的經濟增長是靠金融時,台灣這種苦幹實幹的經濟體,很難改變什麼。我們不能決定自己的利率,要看美國跟競爭國等。我們不能決定自己的匯率,要盯住美元歐元人民幣等。所以台灣只能持盈保泰,不要落後就好。等下一波實體經濟因新技術發展時,能跟上就阿彌陀佛。


我只能給剛出社會的年輕人意見是,人多的地方不要去,去就去分剩下的屑屑。真的不是讀書的料,就培養一技之長。當水電工,木工,油漆工,賺得錢都比你去搞服務業多。不然你爸媽有什麼小生意,回去跟著學,當老爸的學徒把事業搞起來。都會比你去上班好很多。個人淺見。

andy0617 wrote:
看到版兄對這個議題...(恕刪)


說實在的您把我想說的未說的說不出的
一口氣說得清楚完整
太棒了

其實真的
最後再回到物價
從C樓主開始大家的抱怨
我相信幾乎所以持相對意見的朋友
很少是完全不承認您們說的物價貴
但是物價的貴永遠是相對的

譬如C樓主題到的油畫工具
這個台灣應該沒有生產者吧
猜測是百分百進口
他當然應該貴阿
台灣本身已經算是文化沙漠
然後油畫更是少數
我如果要進口一批材料
從進口商通路商到零售商
每個都還要擔心會不會滯銷
什麼時候能回本

當然這只是個隨便的舉例
並不是說真實情況就是如此
但反過來說
別的行業的秘辛有這麼容易了解嗎
我自己這行都做了10來年了
我還在好奇會計師當初跟我說的平均毛利率是哪來的
我看同行還覺得他應該賺得不只這樣吧

要懷疑要抱怨
真的很容易
不過就是一句話說出口而已
但是要承認要求證
那就......
andy0617 wrote:
看到版兄對這個議題...(恕刪)


哇寫的太好了

蠻多點很貼切

各國首都本來就不是年輕人隨便就可以置產的地方

更何況台北首都圈已經有很多相當友善且年輕人負擔的起的條件

只能說現在年輕人不知為何覺得一切都應該要很容易且理所當然好像國家欠他的 不合我意就是有問題

我想這歪風怎麼起來大家都很清楚 就別說了

這種想法要那些現在在台北打拼置產的40歲左右的人們情何以堪

andy0617 wrote:
首先,台北市的房價貴,這是不爭的事實,沒什麼好護航;
本串的標題是"為何台灣這麼貴?"
若只糾結貴的事實,而不去細究貴的因果解法,那就只是知其然,不知所以然。


這篇好像不是在給台灣政府獻策來幫助年輕人買得起房子吧

況且大樓開始的爭執點都在於有人覺得"台灣並沒有那麼貴"

不僅台北市,新北市房價也不便宜,台中高雄也都不便宜 (以超過一半人年收入不到五十萬來衡量買房的能力)

悶!全台灣超過一半的人 年收入不到50萬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50717/649682/

低薪跟高房價,造就了今天台灣的"貴"

此外我拿舊金山來比,是因為舊金山房價所得比是九倍,全球第五,全美第一高 (台北市15倍第一名,香港第二,新北市第三)

拿全美最難買房子的地方跟台北比,這還不夠資格? 你不會以為全球各國都是首都房價最高吧

近年來舊金山灣區房價已經傲視全美了,但比起台北市的房價所得比,那還真是不如

你說的沒錯,離開大都市,離開北部就能撿一堆便宜的房子

問題是全球都一樣,年輕人都要往大都市去發展,但是到台北發展就是比去其他國家的大都市要慘

低薪與房價造就了今天台灣的貴,哪來的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就像你說的,是不爭的事實

問題是這討論串前面大家扯那麼多,像是不爭的事實嗎?

另外用人口密度來算房價是可笑的,特別是你明知台北有今天的慘狀是因為可憐的低薪造成的

況且新北市也排名全球第三名,你要不要算一下新北市的面積?

是2053平方公里,超過倫敦紐約,更超過121平方公里面積的舊金山市,

舊金山人口至少有80萬,新北市面積快是舊金山20倍,新北市人口有800萬人家的十倍嗎?

那為何新北市房價所得比卻那麼高? 人口密度拿來合理化高房價? 根本說不通

更不該拿來合理化台北的高房價!

另外至少這篇沒爭議,台灣就是貴,這本來就是我主張的觀點,也本來就是不爭的事實

樓主第一篇寫得沒錯

tracer1000 wrote:
這篇好像不是在給台...(恕刪)



這位大哥,討論問題是很OK的。但討論問題的根本在於邏輯跟資料。如果你用全台灣超過一半受薪階級平均收入不到50萬這個資訊,去比對台北市的房價。然後下結論,在台北買房很難。即使你結論是對的,但推論過程是錯的。這樣真的很難說服人。

幾個錯誤的點先點出來
1. 台灣勞動人口約1118萬,受薪階級約736萬左右。所以用受薪階級的薪資去跟房價比是有謬誤的。
2. 買房不是用個人所得,要用家戶所得比較接近事實。
3. 台灣真正房價所得偏高的地方是台北市跟新北市。房貸負擔率超過50%。扯到台中高雄也不便宜那就是以偏概全。台中高雄大約30~35%。也就是家戶所得1/3負擔房貸,還可接受。


我同意現在雙北房價仍過高,但房地產下行的循環開始了。過幾年後來看,雙北房價也許不會是問題了。也許吧。

tracer1000 wrote:
這篇好像不是在給台灣政府獻策來幫助年輕人買得起房子吧

況且大樓開始的爭執點都在於有人覺得"台灣並沒有那麼貴"

不僅台北市,新北市房價也不便宜,台中高雄也都不便宜 (以超過一半人年收入不到五十萬來衡量買房的能力)

悶!全台灣超過一半的人 年收入不到50萬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50717/649682/

低薪跟高房價,造就了今天台灣的"貴"

此外我拿舊金山來比,是因為舊金山房價所得比是九倍,全球第五,全美第一高 (台北市15倍第一名,香港第二,新北市第三)

拿全美最難買房子的地方跟台北比,這還不夠資格? 你不會以為全球各國都是首都房價最高吧

近年來舊金山灣區房價已經傲視全美了,但比起台北市的房價所得比,那還真是不如茶

你說的沒錯,離開大都市,離開北部就能撿一堆便宜的房子

問題是全球都一樣,年輕人都要往大都市去發展,但是到台北發展就是比去其他國家的大都市要慘

低薪與房價造就了今天台灣的貴,哪來的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就像你說的,是不爭的事實

問題是這討論串前面大家扯那麼多,像是不爭的事實嗎? 笑笑

另外用人口密度來算房價是可笑的,特別是你明知台北有今天的慘狀是因為可憐的低薪造成的

況且新北市也排名全球第三名,你要不要算一下新北市的面積?

是2053平方公里,超過倫敦紐約,更超過121平方公里面積的舊金山市,

舊金山人口至少有80萬,新北市面積快是舊金山20倍,新北市人口有800萬人家的十倍嗎?

那為何新北市房價所得比卻那麼高? 人口密度拿來合理化高房價? 根本說不通

更不該拿來合理化台北的高房價!


另外至少這篇沒爭議,台灣就是貴,這本來就是我主張的觀點,也本來就是不爭的事實

樓主第一篇寫得沒錯


不錯,保持下去,像這篇就比較少好笑的言論了。

連台中、高雄你都知道房價了。

太厲害,可以直接拿人口跟面積做比較。



daslebewohl wrote:
這位大哥,討論問題是很OK的。但討論問題的根本在於邏輯跟資料。如果你用全台灣超過一半受薪階級平均收入不到50萬這個資訊,去比對台北市的房價。然後下結論,在台北買房很難。即使你結論是對的,但推論過程是錯的。這樣真的很難說服人。

幾個錯誤的點先點出來
1. 台灣勞動人口約1118萬,受薪階級約736萬左右。所以用受薪階級的薪資去跟房價比是有謬誤的。
2. 買房不是用個人所得,要用家戶所得比較接近事實。
3. 台灣真正房價所得偏高的地方是台北市跟新北市。房貸負擔率超過50%。扯到台中高雄也不便宜那就是以偏概全。台中高雄大約30~35%。也就是家戶所得1/3負擔房貸,還可接受。


我同意現在雙北房價仍過高,但房地產下行的循環開始了。過幾年後來看,雙北房價也許不會是問題了。也許吧。


房價所得比是拿家庭收入來比,所以台北市是一個家庭十五年不吃不喝

我說全台灣超過一半受薪階級去說明低薪,然後說台北房價高,台北是台灣的一部分,這有問題嗎?

台北市房價所得比全球冠軍,當然不是用年收入不到50萬來當數據得出來的,而是家庭所得,

我引用的新聞有好幾篇,你應該要分別去看

所以你所謂的第一點第二點的錯誤是因為你沒看到我引用的新聞,

只看到我說明低薪的情況就以為我拿這不到五十萬的收入去說明台北房價所得比高的結論

北市房價所得比全球第一

至於第三點,你要看怎麼比才叫不貴,拿台中高雄去跟舊金山比,當然便宜,

但是拿台灣房價相對便宜的城市去比其他國家最貴的城市,那也很奇怪

台北房價所得比最高

內文提到:但是在大部分城市,像是美國,甚至在東京,房價也才收入的5倍。

台灣的整體房價所得比是八倍,整體來講也沒多便宜

台灣房價所得比 - 2014

內文提到
全國房價所得比 跳升到8.34倍
根據最新第二季數字,台北市房價所得比十四.二五倍,連兩季微降,其餘五都為新北市十二.八倍、桃園縣七.○九倍、台中市八.一五倍、台南市六.一八倍及高雄市七.六四倍,均較第一季增加

下面引用的這是2013年的資料,當時第一名是香港,後來被台北超越, 不僅美國,就算是澳洲英國日本新加坡都是五倍甚至更低
各國房價所得比

台灣則至少都是七倍,多的時候還到九倍

問題就是出在嚴重的薪資倒退

所以你說台中高雄房價不貴,說我以偏概全,是這樣嗎? 事實上則是我說的根本就沒錯,

台灣房價何止是台北貴? 屏東房價比舊金山便宜就叫做便宜嗎? 第一線城市比第一線城市,二線城市比二線城市,鄉村比鄉村

全國比全國,這樣才對吧

事實就是以國家來看,台灣人買房子要8.8年不吃不喝,美國人只要3.4年不吃不喝,英國只要4.9年,澳洲是5.1年就能買棟房子
(以前面2013年台北市還不是全球第一的數據來看)

台灣房價還是貴很多,不光台北地區房價貴, 事實上,面對低薪,台灣整體房價還是貴
聽說美國人吃的都是基因改良的垃圾蔬菜跟瘦肉精,即使高級超市的有機也是騙人,是真的嗎?
艾莉絲. wrote:
聽說美國人吃的都是基...(恕刪)

我只跟你說
美國人很喜歡告人
這種擺在檯面上讓人挑著告的商品最受歡迎
千萬別以為頂新這種案例
可以在美國照本宣科
一次就官司纏身外加面對鉅額賠償

仔細看一下
台灣真的是大資本家的快樂天堂
2300萬人可以讓這些大財團耍著玩
還一點事都沒有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6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