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專責機關回論文門:揭露口委名單會造成蔡英文「傷害與痛苦」

turtlins wrote:
你所謂的「不可能」,早就一一證明是可能,

光是LSE論文網上可下載的論文,就都找得到這樣的「不可能」。

手改,有。

錯字,有。

雙邊對齊,有。

美式英文,有。

格式不統一,有。

圖書館內找不到原始紙本論文,有。

館藏系統中查不到館藏條目,有。

館藏條目登錄格式不符疑英派所謂的「標準格式」,有。

打從一開始就沒有送達圖書館,有。

遺失證書後申請補發,當然有。

三年多拿到博士,有。

星期天口試,有。

還沒正式頒發學位就在媒體上冠上博士頭銜,有。

你們還有一些疑點根本是自己憑空想像、自行曲解出來的,如WD、最高機密、偷渡官網聲明等等。

所以,等你們拿出真正「一槍斃命」、敢拿去控告LSE、讓LSE改口的「不可能」再說啦。(恕刪)




turtlins wrote:
你這不就是我前面說的量身訂做的特設條件嗎?

你一定沒看過LSE論文網上的論文,

我可以找到其他論文,從裡面挑出A+C+F+G+H喔,

然後我是不是也可聲稱,

沒有其他論文像那本論文一樣有A+C+F+G+H,

所以那本論文是假的呢?

你這太搞笑了吧。

看你一直用這種量身訂做的特設條件來扯,

就看得出來你完全不懂什麼叫邏輯謬誤。(恕刪)



一直很景仰 t 大找資料的能力。

算了一下,t 大自己寫的總共有十三項,其他的先不說。

很期待 t 大可以找出另一本論文能同時包括多項您自己所列的「可能」。


先不說是不是量身訂做的特設條件,這些和其他未提到的條件其實是蔡女士提供的,不是嗎?

如果如蔡女士所述,這論文的質量很好,就應該不會給人抓錯字的機會了吧?

其實,由於缺乏對該論文庫大數據的分析,我們很難知道您舉出的例子說的是特例或是通則。


最後,前面所說要 t 大找出另一本論文是玩笑話。

您就算真找出來,該論文和蔡女士的論文也沒半點關係,只是證明該本論文有瑕疵罷了。
這是從turtlins發文 <關於倫敦大學有313本論文至今仍未送達圖書館一事之考證與修正>
所節錄出來的段落:

"在2009年之前,倫大所有博論都要呈交兩份複本給倫大高階學位辦公室(Higher Degrees Office),再由該辦公室轉送一份給當時的總圖、也就是現在的SHL,一份給學生所屬學院。但若是不屬學院的論文,則兩份都由總圖保存。若是特定領域論文,如史學、法學、古典學,原本由學院保存的論文則轉送各研究院圖書館,如法學類的IALS。"

"一直到1990年代,由於論文數量龐大,尚處於手工時代的SHL必須在收到紙本論文後,查對論文資料,由職員一筆一筆用打字機打成書目,內容包括作者(author)、題目(title)、架位(location)、分類碼(classmark)、註記(note)、主題(subject)等等,既耗時又常導致嚴重延誤。"
( 上面這一段乃改寫SHL主管回信, 原文為 : 到了1990年代,參議會圖書館每學年通常都會從高階學位辦公室(監督倫敦大學高階學位所有相關工作的行政辦公室)收到排列起來約有一百公尺長的新論文。圖書館從高階學位辦公室收到每一本新論文時,我們圖書館職員當中就有人必須在我們的圖書館館藏書目中,以手工用打字機為每一份新論文製作一份館藏書目紀錄,把作者(author)、題目(title)、架位(location)、分類碼(classmark)、註記(note)、主題(subject)等等打上去。這些資訊全都取自於高階學位辦公室隨每一份論文送來的紙本文件)

所以, turtlins口中一再宣稱的 " 高階學位辦公室檔案"
究竟所指為何?
turtlins wrote:
1. LSE圖書館有(恕刪)


1. LSE圖書館有她什麼「個人資料」?你要不要先弄清楚再來啊?
--->個人的筆記本充當論文

2. 政大早就提供升等資料,你要不要先補一補進度再來啊?
--->哈!可以開放查閱嗎!請澎教授(澎P)或賀教授確認一下
還提供勒!用機密文件保密不只30年!比美國的外星人事件還神秘

3. LSE早就把可以公佈的資料送交總統府在記者會上公布啦。
--->妳確定是LSE校方的資料,先前校方回覆,公開會造成本人(學生)的.....跟妳說的不一樣喔!

其他沒有公佈的資料,LSE、倫敦大學、英國ICO早就說了,涉及個資,不能公佈,蔡英文同意有什麼用?
--->我就知道妳會搬出個資法!
婦人圖書館的個人筆記也叫個資,請蔡小姐同意開放借閱吧!再來說嘴!


有的事講一遍旁人就懂了!沒有的事講100遍也不會變成真的!
說謊的要爛嘴巴喔!
livebookart wrote:
所以, turtlins口中一再宣稱的 " 高階學位辦公室檔案"
究竟所指為何?


我不確定你的引文是否完整、沒有「改寫」,

所以我直接把我原來的中譯再貼一次:

到了1990年代,參議會圖書館每學年通常都會從高階學位辦公室(監督倫敦大學高階學位所有相關工作的行政辦公室)收到排列起來約有一百公尺長的新論文。圖書館從高階學位辦公室收到每一本新論文時,我們圖書館職員當中就有人必須在我們的圖書館館藏書目中,以手工用打字機為每一份新論文製作一份館藏書目紀錄,把作者(author)、題目(title)、架位(location)、分類碼(classmark)、註記(note)、主題(subject)等等打上去。這些資訊全都取自於高階學位辦公室隨每一份論文送來的紙本文件。顯然這是一個非常耗時的過程,導致圖書館必須投入一名職員全職製作新論文的館藏紀錄——即使如此,到了尖峰時段,還是造成館藏書目建入系統並可供使用的工作延誤與積壓。

現在時間來到21世紀頭十年的初∕中期,隨著紀錄與系統更加自動化與網路連結(不用像以前那樣靠紙本檔案),圖書館與高階學位辦公室研究我們是否有可能收到最新學位的資料輸出檔,而不必手工打字輸入每一份論文的全部資訊。最後的結果是圖書館的系統小組每月從高階學位辦公室收到一份學位頒授的資料輸出檔——這給了我們在每個欄位所需要的所有資料——作者、題目、學位等等。這份資料接著就會輸入我們的圖書館管理系統。結果顯而易見,論文館藏書目製作的工作現在就快得多了——製作館藏書目的人只需要從新到圖書中找出相關實體複本,把實體條碼和frontsheet貼進論文裡面,然後把那個條碼資訊加進館藏紀錄。


這樣清楚了嗎?

圖書館的館藏條目資料,包括作者、提目、學位頒授,全部來自高階學位辦公室。
fkang2 wrote:
一直很景仰 t 大找資料的能力。

算了一下,t 大自己寫的總共有十三項,其他的先不說。

很期待 t 大可以找出另一本論文能同時包括多項您自己所列的「可能」。


先不說是不是量身訂做的特設條件,這些和其他未提到的條件其實是蔡女士提供的,不是嗎?

如果如蔡女士所述,這論文的質量很好,就應該不會給人抓錯字的機會了吧?

其實,由於缺乏對該論文庫大數據的分析,我們很難知道您舉出的例子說的是特例或是通則。


最後,前面所說要 t 大找出另一本論文是玩笑話。

您就算真找出來,該論文和蔡女士的論文也沒半點關係,只是證明該本論文有瑕疵罷了。


第一,這十三項全都是貴疑英派列出的所謂「不可能」,

但每一項「不可能」都可以在LSE論文網及其他大學的獲頒學位論文中找得到,

也就是說,你們自以為有這種「不可能」的論文不可能獲頒學位,此一說法根本無法成立。

把一堆無法成立的說法湊合起來,就能成立了嗎?

你的邏輯是哪裡學的呢?

第二,你又再次自證,你們根本沒有認真去看過LSE論文網上的論文。

既然沒有去分析過,你們又憑什麼認為你們所謂的「不可能」是真的不可能呢?只是憑空想像、主觀意願罷了吧。

第三,當然是特例,尤其是因為LSE論文網上目前提供下載的絕大多數是1990年代之後電腦排版的論文。

但如果只看1990年代之前的論文,那就不一定囉。

就算是特例,就能推論出是偽造的嗎?

我再說一次前面已經打過的比方:

學校考試,滿分100分的當然是極少數,難道因為是極少數,就能說這些100分是偽造的嗎?

更何況,你所謂的「特例」論文,到現在依然好端端地放在LSE論文網上、收在LSE圖書館裡,作者的學位也依然好端端的,並沒有被撤銷啊。

那些論文也被下載多次,也沒聽說有人因此向LSE抗議,要求撤銷作者的學位啊。

套句你的話,這些「特例」,也「只是證明該本論文有瑕疵罷了」,並不能證明論文是偽造的,

那為什麼蔡英文論文的「特例」,就能證明論文是偽造的呢?

說到底,你們就是雙標,就是先射箭再畫靶啦。
webberc wrote:
1. LSE圖書館有她什麼「個人資料」?你要不要先弄清楚再來啊?
--->個人的筆記本充當論文

2. 政大早就提供升等資料,你要不要先補一補進度再來啊?
--->哈!可以開放查閱嗎!請澎教授(澎P)或賀教授確認一下
還提供勒!用機密文件保密不只30年!比美國的外星人事件還神秘


3. LSE早就把可以公佈的資料送交總統府在記者會上公布啦。
--->妳確定是LSE校方的資料,先前校方回覆,公開會造成本人(學生)的.....跟妳說的不一樣喔!

其他沒有公佈的資料,LSE、倫敦大學、英國ICO早就說了,涉及個資,不能公佈,蔡英文同意有什麼用?
--->我就知道妳會搬出個資法!
婦人圖書館的個人筆記也叫個資,請蔡小姐同意開放借閱吧!再來說嘴!

有的事講一遍旁人就懂了!沒有的事講100遍也不會變成真的!
說謊的要爛嘴巴喔!


1. 個人筆記本?那是你們自己說的吧。

2. 政大提供的升等資料,麻煩你自己上網查一下。

列為機密的只有審核會議的會議紀錄,

不管是誰,包括彭主播、賀德芬、嚴震生的升等審核會議紀錄,都一樣是列為機密,申請不出來。

不然你可以問問彭主播、賀德芬、嚴震生,看他們的審核會議紀錄能不能公佈。

3. 我已經貼過總統府新聞稿、LSE主管在Richardson reports中公開發言,

如果那是總統府偽造的文件,LSE早就否認了吧。

而且貴疑英派不是說了很多次嗎:有誰手上會有學生紀錄卡這種東西?

對啊,沒有人手上會有這種東西,只有學校檔案裡面才會有,

如果不是LSE提供,還有誰能提供?

你們常常自己的發言彼此矛盾卻不自知。

而且我前面也提點過你們:

你們要嘛承認那份學生紀錄卡是學校提供的可信文件,

要嘛否認,

但要是否認的話,

就麻煩不要再提什麼「WD註記表示已經退學」、「沒有繳費紀錄表示早就退學」、「指導教授欄顯示後來根本沒有指導教授」,

因為那些說法全都是源自那份學生紀錄卡。

4. LSE圖書館那本黑皮書,並沒有不准借閱啊,

貴疑英派精神領袖林環牆、徐永泰等人早就去借閱過了啊,

你要不要先去搞清楚自己門派的來龍去脈,再來說嘴啊?

不過我相信你不會爛嘴巴,

因為你看來不是真心說謊,

而是什麼都沒查證、什麼都不懂,只是跟著別人學舌、再加上自己憑空想像的添油加醋罷了。
king_hsueh2007 wrote:
趕快去找
需要多久?

找不到就不要東拉西扯!


趕快去看我前面的貼文,

看我的貼文需要多久?

連看都沒看,就不要東拉西扯啦。
快去找
要多久?


turtlins wrote:
趕快去看我前面的貼文...(恕刪)
king_hsueh2007 wrote:
快去找要多久?(恕刪)


不然 t 大出一本書叫蛋炒洋蔥

告訴大家小英 1.5 個博士是一個玩笑,而不是笑話

不然怎麼被河蟹掉了,還不知道為什麼
king_hsueh2007 wrote:
快去找要多久?(恕刪)


每種機會若是 1/100,13 種機率組合,已經是 1/兆 了,是全世界人口的近 千倍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3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